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医院急救中心设计研究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医院急救中心设计研究

论文摘要

近年来世界各地发生多起群体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发传染性疾病、大规模中毒、群体性受伤等已成为21世纪全球人类的新威胁。2008年5月12日,8级的特大地震重创四川汶川,遇难69225人,受伤374640人,失踪17939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在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迅速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和随后的灾后重建工作。我国目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能力还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有关统计也表明我国每年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是惊人的。医疗卫生行业缺乏常规的应急计划与训练有素的专业应急人员,同时很多医疗机构不能及时的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已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通过抗击SARS和预防禽流感的工作,我国政府注重危机管理的立法工作,国务院颁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政府逐步加强应对危机的能力,建立医学科研统一机制,加强教育和信息沟通。综合医院作为医疗卫生系统的重要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关键组织,综合医院急救中心应急能力的高低决定着该应急体系效能的发挥。为了有效预防危机事件的严重冲击,正处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频发生时期的我国综合医院,必须构建开放的、有机合理的、协同运作的综合医院急救中心,实现系统化、有序化、规范化和可操作性,完善预警机制,建立应对预案,成立应急指挥系统,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把危机事件对受害人群的损害程度以及对综合医院的冲击程度降低到最小限度。研究对象是针对综合医院急救中心的设计问题,但是由于所涉猎的知识面广以及太过专业,本文所研究对象只考虑服务于同一时间大规模需要在一家综合医院救治的患者,同时研究的患者不包括突发性传染疾病。通过本文的研究,我认为:还要继续加大对综合医院急救中心的研究力度,加快应急的响应速度和能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我国综合医院的建设历程
  • 1.1.2 综合医院急救中心的发展
  • 1.1.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述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 1.3.1 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
  • 1.3.2 国外相关研究的成功经验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范围的界定
  • 1.4.3 研究方法
  • 1.4.4 论文结构
  • 第2章 综合医院急救中心的应急能力
  • 2.1 综合医院急救中心的概述
  • 2.1.1 综合医院的概述
  • 2.1.2 急救中心的运行程序
  • 2.2 综合医院急救中心的特征分析
  • 2.2.1 灵活性
  • 2.2.2 高效性
  • 2.2.3 应急性
  • 2.3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方法与能力
  • 2.3.1 应对内部事件
  • 2.3.2 应对外部事件
  • 2.3.3 应急能力的定义
  • 2.4 综合医院急救中心的现行弊端及不足
  • 2.4.1 指挥迟缓和危机意识淡薄
  • 2.4.2 急救通道不畅
  • 2.4.3 资金投入不够
  • 2.4.4 应急处置能力不足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综合医院急救中心的应急模式
  • 3.1 多部门共同工作的协调
  • 3.1.1 空间构成
  • 3.1.2 组织形式
  • 3.1.3 流程优化
  • 3.2 多用途大空间的处理
  • 3.2.1 空间组合
  • 3.2.2 大空间模式
  • 3.3 诊室功能的转换
  • 3.3.1 诊室功能的转换
  • 3.3.2 空间的有效利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综合医院急救中心的应急设计
  • 4.1 平面功能布局
  • 4.1.1 功能配置
  • 4.1.2 分区和流线
  • 4.1.3 候诊区域的设计
  • 4.1.4 无障碍设计
  • 4.1.5 内部交通组织
  • 4.2 各科室设计要点
  • 4.2.1 抢救室
  • 4.2.2 手术部
  • 4.2.3 重症监护室
  • 4.2.4 病房
  • 4.2.5 护士站
  • 4.3 垂直设计
  • 4.3.1 楼梯
  • 4.3.2 电梯
  • 4.3.3 自动扶梯
  • 4.4 医防兼备
  • 4.4.1 加快应急预案研究
  • 4.4.2 加快应急处理的响应速度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美建筑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1(11)
    • [2].建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 [3].“建筑学”与“遗产保护”的交响——写在同济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创建15周年之际[J]. 中国建筑教育 2017(Z1)
    • [4].华黎:“在地”建筑师[J]. 广西城镇建设 2017(08)
    • [5].设计师采访[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1(09)
    • [6].叙事景观[J]. 城市环境设计 2017(03)
    • [7].标准营造事务所[J]. 城市环境设计 2015(04)
    • [8].阮昊:跨界是为了更好地“守界”[J]. 新建筑 2014(04)
    • [9].本期作者[J]. 世界建筑 2013(12)
    • [10].关于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教学研究——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为例[J]. 中国建筑教育 2014(01)
    • [11].绿色智能,引领未来建筑新趋势——访思图意象(上海)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德国建筑学硕士黄俊[J]. 中国住宅设施 2014(01)
    • [12].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第二届青年建筑师——饶天柱[J]. 安徽建筑 2018(01)
    • [13].85后阮昊:规则可以被挑战[J]. 广西城镇建设 2016(04)
    • [14].第六辑:大院里的80后[J]. 新建筑 2014(06)
    • [15].历史·理论·范式——“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建筑历史与理论”教学大纲[J]. 建筑师 2019(04)
    • [16].熊星:从10~0到10~3[J]. 广西城镇建设 2018(06)
    • [17].青年建筑师奖[J]. 新建筑 2013(02)
    • [18].沙龙:华南建筑“港漂”青年学人[J]. 世界建筑 2018(05)
    • [19].数字思考 参数化原型国际展览[J]. 城市环境设计 2009(10)
    • [20].祝晓峰 建筑师是时间与空间的组织者[J]. 广西城镇建设 2017(06)
    • [21].聚·场[J]. 新建筑 2015(04)
    • [22].王小慧:宁愿做一个失败的探索者[J]. 中国青年 2014(09)
    • [23].“建筑形体与设计创意”的震后反思——访北京东方华太建筑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建筑学硕士徐建伟[J]. 建筑师 2008(03)
    • [24].政策[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6(06)
    • [25].纸作生活[J]. 收藏 2014(18)
    • [26].博物馆漫谈——对话艺术家王小慧[J]. 中国广告 2018(02)
    • [27].试论建筑学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的五个要点[J]. 重庆建筑 2017(05)
    • [28].阮昊[J]. 中国住宅设施 2013(Z2)
    • [29].时光掠影 影随心动[J]. 建筑知识 2012(05)
    • [30].他们也是马球狂热的爱好者[J]. 华人世界 2008(11)

    标签:;  ;  ;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医院急救中心设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