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贵州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论文摘要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该病也是植物病理学中的最经典的病害之一,引起该病的病原菌是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目前国内外对于该病的起源、迁移、发生、流行、预测预报及防治都有较深入的研究。但目前在贵州省对晚疫病还没有系统的研究,对致病疫霉的抗药性、有无A2交配型等尚不清楚。本研究收集了贵州省部分地区的67份晚疫病标样,共分离保存57个分离物,通过对这些菌株在RTSA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菌丝粗细、菌丝有无分隔及孢子囊形态、大小和着生方式等特征的观察,表明这些菌株均为致病疫霉(P.infestans)。通过在RTSA培养基中添加的碳源、氮源和调节pH等因素的进行筛选优化,筛选出适于致病疫霉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黑麦60g,蔗糖15g,苏氨酸20g,番茄汁50ml,pH 6.4,琼脂18g,水950ml),通过10个菌株的验证实验,致病疫霉在该培养基上5d菌落直径为47.8mm,比对照增加60.3%。贵州省的致病疫霉菌株对甲霜灵抗药性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贵州省致病疫霉对甲霜灵已表现的抗药性,所测定的44个菌株中抗性菌株、中抗菌株和敏感菌株分别为16、15和13个,占被测菌株的36.4%、34.1%和29.55。在费乌瑞它、威芋3号和会-2等主栽品种上分离到的菌株均有抗性菌株出现。在毕节、六盘水、遵义、贵阳、黔南和黔东南等地区均分离到抗性菌株。因此,在今后贵州省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治中应加强病菌对主要农药的抗药性监测,同时应选择与甲霜灵没有交互抗性的杀菌剂,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应交替使用,以降低抗药性风险,提高防效。致病疫霉菌株的交配型测定试验初步结果表明:贵州省已出现A2交配型菌株,比例为38.5%。在费乌瑞它、威芋3号和会-2等主栽品种上均有A2交配型出现。在贵州省的毕节、六盘水、遵义和贵阳等地区均出现了A2交配型菌株。同时我们还对收集到的菌株的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Gpi)同工酶进行测定,发现贵州省致病疫霉Gpi基因型主要为100/100和100/100/111。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引言
  • 1.1.1 致病疫霉(P.infestans)起源及迁移
  • 1.1.2 致病疫霉(P.infestans)的生物学特性
  • 1.1.3 致病疫霉的经济学特性
  • 1.2 致病疫霉生物学研究进展
  • 1.2.1 国外致病疫霉生物学研究进展
  • 1.2.2 中国致病疫霉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试验用培养基
  • 2.1.2 试剂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晚疫病标样的采集和致病疫霉的分离
  • 2.2.2 不同碳源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的影响
  • 2.2.3 不同的氨基酸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的影响
  • 2.2.4 致病疫霉在不同的pH条件下的生长速度测定
  • 2.2.5 培养基优化筛选试验
  • 2.2.6 致病疫霉对甲霜灵抗药性研究
  • 2.2.7 致病疫霉交配型研究
  • 2.2.8 致病疫霉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Gpi)测定
  • 第三章 结果分析
  • 3.1 菌株分离及鉴定
  • 3.2 不同碳源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的影响
  • 3.3 不同氨基酸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的影响
  • 3.4 不同pH值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的影响
  • 3.5 培养基筛选优化试验
  • 3.6 致病疫霉对甲霜灵抗药性研究
  • 3.7 致病疫霉交配型研究
  • 3.8 致病疫霉同工酶多样性研究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4.1 致病疫霉的培养基优化试验
  • 4.2 贵州部分地区致病疫霉对甲霜灵抗药性测定
  • 4.3 致病疫霉交配型研究
  • 4.4 致病疫霉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Gpi)同工酶的测定
  • 4.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4.6 本研究的问题与今后打算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 致病疫霉菌株基本情况表
  • 附录1 图版
  • 附录2 项目和文章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研究进展[J]. 中国马铃薯 2017(01)
    • [2].贵州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与分布[J]. 南方农业学报 2015(04)
    • [3].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09)
    • [4].马铃薯晚疫病菌全基因组分泌蛋白的初步分析[J]. 遗传 2011(07)
    • [5].甘肃马铃薯晚疫病菌对霜脲氰的敏感性测定[J]. 湖南农业科学 2010(13)
    • [6].贵州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J]. 贵州农业科学 2019(03)
    • [7].甘肃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鉴定[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1(03)
    • [8].马铃薯晚疫病菌抗药性研究现状[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07)
    • [9].地果地上部分抑菌活性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0(02)
    • [10].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表型和遗传变异的分析[J]. 菌物学报 2016(01)
    • [11].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研究概述[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13)
    • [12].植物内生真菌镰刀菌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9(05)
    • [13].寄主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结构的影响研究[J]. 植物保护 2008(06)
    • [14].一株抗马铃薯晚疫病菌的黏细菌鉴定及其活性分析[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4(21)
    • [15].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药剂的敏感性测定[J]. 中国马铃薯 2009(02)
    • [16].我国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结构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18(03)
    • [17].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嘧菌酯和精甲霜灵的敏感性测定[J]. 农药 2008(06)
    • [18].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吡菌胺产生抗药性[J]. 农药市场信息 2020(11)
    • [19].地肤子等9种中草药提取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09(05)
    • [20].6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J]. 中国马铃薯 2012(02)
    • [21].中国马铃薯晚疫病菌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J]. 菌物学报 2008(03)
    • [22].用两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云南马铃薯晚疫病菌的遗传多样性[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11)
    • [23].8-羟基喹啉钙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8)
    • [24].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检测方法比较[J]. 西南农业学报 2016(07)
    • [25].拮抗马铃薯晚疫病菌的高寒草地牧草内生细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功能测定[J]. 植物保护学报 2016(05)
    • [26].6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J]. 中国马铃薯 2010(02)
    • [27].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药剂敏感性研究[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4(09)
    • [28].河北省又取得一批农药植保类科研成果[J]. 农药市场信息 2011(16)
    • [29].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吗啉的敏感性测定[J]. 西南农业学报 2017(03)
    • [30].抗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粘细菌菌株X6-Ⅱ-1的分离鉴定、拮抗活性及发酵条件的优化[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8(09)

    标签:;  ;  ;  ;  ;  

    贵州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