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提问有艺术

设计提问有艺术

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全堂初中吴蓉

问是智慧的火花,是学习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但怎样进行课堂提问,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研究的课题。现实中若课堂提问稍有不当,使学生如吃感冒通,让人垂头丧气,没精打彩;若课堂提问恰到好处,使学生如喝“启力”液,让人精神振奋、思绪万千。在提问所产生的负效应和正能量之间,我们显然希冀后者。为了更好地产生正能量的目标,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始终觉得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力求提问的趣味性、启发性、互逆性、层次性、发散性,以确保课堂提问高效。

一、提问要有趣味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调动、激励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积极性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为之奋斗的宗旨。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故我们教师要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设计一些贴近生活又有趣味性的问题,使学生对问题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思维的大门被打开,并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这就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基础、动力和保证。

如讲三角形稳定性时,教师提问“为什么射击瞄准时,用手托住枪杆能保持稳定,而伸缩的铁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又如,为了让学生掌握“数轴”的概念,教学中设计了一个“怎样报告一条东西向的笔直的铁路上出现险情的地点”的学习问题。这些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且有趣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一种追根溯源的欲望,很自然地会全身心投入,思维一下子就展开,教师稍加点拨,就会起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二、提问要有启发性

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如何去开启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要发挥好引导启发作用,课堂提问必须具有启发性。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自已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教师提问要启而有发,不能启而不发或启而乱发,也就是提问要恰到好处,一般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处、在低层知识与高层知识的联系处等提问,就会在学生认识中引起已知到未知、理论到实践、低层次到高层次之间的矛盾,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如在学习用代入法或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内容时,教师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前面我们已学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那么怎样才能使二元转化为一元呢?这样就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如何“转化”问题。又如在教学“过三点的圆”的知识时,教师一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一边安排如下几个问题:1、在平面内有一点O,过O点能否作一个圆?能作几个圆?如何确定过点O的圆的半径?2、在平面内有两点A、B,你能作出过A、B两点的圆吗?能作几个?作圆的关键是什么?要作过A、B两点的圆,圆心满足到A、B距离该怎样?什么样的点能满足到线段AB两端点距离相等?3、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能作圆吗?能作几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呢?这一系列问题的设计,能启发学生以问促问,促进学生不断再思再问,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三、提问要有互逆性

数学教材中有许多互逆关系的内容,因此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应逐步帮助学生用逆向思维的方法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和方法。而逆向思维未经特殊训练是难以形成的。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提出一些互逆性问题。如学了绝对值概念后,知道︱2︱=2,︱-2︳=2。就应及时提出“绝对值等于2的数有几个?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这两个数是否相等?”等问题。又如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后,让学生思考“反过来成立不成立?”。若能经常这样提问学生,会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提问要有层次性

在任何一个班集体中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基础、能力存在着差异,学习成绩自然有“A、B、C”之分。所以课堂提问应该坚持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不能只面向A层次学生,而忽略了B和C层次学生。事实告诉我们:长期对B和C层次学生的视而不见,只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根据其学情来设计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从解答问题中享受到获取知识的欢愉与乐趣。

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性质时,我设计了如下三层次课堂提问的“问题串”:

问题1顶角为45度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为多少?

问题2底角为45度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多少?

问题3有一个内角45度的等腰三角形,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为多少?

问题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135度,求其余两个内角的度数?

问题5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度数,在什么情况下,能唯一确定其余两个内角的度数?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分两种情况考虑?

问题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135度,则它的三个内角度数分别为多少?

对于问题1、问题2,学生普遍感到比较容易,很快就能说出正确答案。这是为“B和C层次学生”设计的。问题3、问题4为“B层次学生”设计的。问题5、问题6是为“A层次学生”设计的。这样通过设计三个阶梯的问题来带动三个层次的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

五、提问要有发散性

发散性提问就是思维的出发点与问题之间呈多点、多方向联接,由一点向多点、多面扩散。现代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教师若能在授课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教学知识和方法,这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是大有好处的。这类提问难度较大,必须考虑并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八年级教材上有一道题:求证: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个问题解决完教师可设计以下三个问题:(1)、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什么图形?(2)、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什么图形?(3)、顺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什么图形?在回答完这三个问题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提问影响组成图形形状的本质的东西和原来四边形的什么有关。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概括影响组成图形形状的本质的东西是原来四边形的对角线所具有的特征。

在教学中,课堂提问若能利用原有的问题进行变式、扩展,围绕问题层层深入、剖析,不仅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对于保持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开阔学生的视野都能起到积极地作用。

课堂提问是门艺术,而艺术是无止境的。数学课堂提问虽然还有语言的组织,思考的余地,答后的回应等许多细节,但私下以为最为注重的是原则性设计。实践证明数学提问有艺术,艺术高超出效益。

标签:;  ;  ;  

设计提问有艺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