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裂玉米主要性状的遗传研究

爆裂玉米主要性状的遗传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13份爆裂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42个组合,对产量、爆花率、膨胀倍数、株高、穗位、穗长、穗粗、穗行数、百粒重等12个性状的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效应、特殊配合力效应、总配合力效应、遗传力、各性状间相关进行分析,并估算了各性状对产量的通径系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各性状杂种优势在42个杂交组合中普遍存在,组合间优势差异较大,但无论是超中亲优势或是超高亲优势,其正向优势都普遍大于负向优势。其中,N02×N11、N07×N12、N02×N12、N07×N10、N06×N08、N07×N08、N06×N10、N02×N13、N02×N12、N01×N08、N07×N09、N02×N08等组合的12个性状的超中或超亲优势较大。从优势指数的平均值来看,小区产量的优势最强,其次是行粒数、株高、穗粗、百粒重。2、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较高的自交系有:N02、N08、N10和N12,以这4个自交系做亲本材料不仅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高,而且其它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多数为较高的正值,说明这4个材料可以作为爆裂玉米选育高产优质杂交种的骨干自交系。3、亲本不同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存在差异,同一亲本,不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也存在差异,表明同一亲本自交系与遗传差异较大的不同亲本自交系组合时,对于不同的组配对像,因遗传背景的不同而造成非加性基因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在42个杂交组合中,N05×N09、N03×N10、N03×N08、N01×N11等组合表现出较高的特殊配合力。4、对42份杂交组合的总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小区产量的总配力效应值以组合N02×N11(31.942)最高,组合N04×N13(25.374)次之,膨胀倍数的总配力效应值以N01×N11(25.176)最高,并且各配合力类型与F1代产量的相关系数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配合力尤其是总配合力可以作为评价亲本与杂交组合的一项有效指标。5、产量与产量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与狭义遗传力分析表明:穗位高、茎粗、秃尖长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低,受环境影响大。穗粗、百粒重、穗行数、小区产量这5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大,且相差较小,其加性效应大于非加性效应,可在早代进行选择。株高、穗长、爆花率、膨胀倍数的广义遗传力高但狭义遗传力较低,主要受非加性基因控制,易受环境影响。6、小区产量与主要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主要性状对产量的遗传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穗粗、百粒重、株高、穗行数、穗长、行粒数、穗位高、茎粗、秃尖长、膨胀倍数、爆花率。除秃尖长、膨胀倍数、爆花率与小区产量为负相关,其它主要性状与小区产量均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其中,株高、穗粗、穗长、穗行数、百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7、各性状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穗粗、穗长、百粒重、株高、膨胀倍数、茎粗、穗行数、穗位高、爆花率、秃尖长、行粒数。提高产量应首先应选择在穗粗、穗长、百粒重等几个性状的表现较好的亲本。8、通过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总配合力以及F1代产量表现分析得出,N02×N11、N04×N13、N05×N09、N02×N08、N05×N08等,在42个杂交组合中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属优良组合。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爆裂玉米的特性及发展潜力
  • 1.2 爆裂玉米国内外发展状况
  • 1.3 爆裂玉米品种的选育方法
  • 1.4 我国爆裂玉米育种面临的挑战
  •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3 统计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1代产量、主要性状平均值及方差分析'>3.1 F1代产量、主要性状平均值及方差分析
  • 3.2 杂交组合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 3.3 配合力分析
  • 3.4 产量与主要性状的遗传力估计
  • 3.5 产量与主要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 4 讨论
  • 4.1 爆裂玉米杂种优势的研究
  • 4.2 爆裂玉米配合力分析
  • 4.3 爆裂玉米主要性状的相关分析
  • 4.4 通径分析在研究爆裂玉米主要性状上的应用
  • 4.5 爆裂玉米优良杂交组合选育的思考
  • 5 结论
  • 5.1 杂种优势分析
  • 5.2 配合力分析
  • 5.3 遗传力分析
  • 5.4 相关分析
  • 5.5 通径分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云岭牛无角性状的分子鉴定与应用[J]. 中国牛业科学 2020(03)
    • [2].5个小麦品种的性状比较试验[J]. 河南农业 2017(10)
    • [3].在探究中建构 在体验中感悟——以“性状的遗传”一节为例[J]. 中学生物教学 2020(18)
    • [4].14个小麦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J]. 农业科技通讯 2018(12)
    • [5].三穗鸭体尺及屠宰性状的测定及分析[J]. 中国畜牧兽医 2010(06)
    • [6].猪繁殖相关比率性状的探究[J]. 中国畜牧杂志 2018(07)
    • [7].多倍体植物复杂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进展[J]. 分子植物育种 2020(04)
    • [8].汉语的性状义名词及相关问题[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0(01)
    • [9].复合性状转基因植物及其安全性评价[J].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8(01)
    • [10].乌骨鸡肤色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J]. 当代畜牧 2017(18)
    • [11].“植物性状表现的3个主要时期”及其性状重组构建[J]. 中学生物教学 2008(10)
    • [12].增施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 上海农业科技 2020(01)
    • [13].栽培密度对汴稻1号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 2019(05)
    • [14].犬短腿性状的研究进展[J]. 中国畜牧兽医 2013(08)
    • [15].不同来源玉米自交系穗粒性状的多样性分析与改良[J]. 河南农业科学 2017(04)
    • [16].部分水稻品种的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15(11)
    • [17].状语性状的主观性及语义表现[J]. 现代外语 2014(02)
    • [18].由性状名词引发的对汉语词类划分标准的思考[J]. 学术交流 2014(05)
    • [19].缢蛏体形性状对活体重和肉重的影响效果分析[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1(03)
    • [20].动态性状育种值的估计(预测)方法探讨[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0(07)
    • [21].地理气候因素对羊草性状分化的影响[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0(11)
    • [22].论个体性状的完全因果解释[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2(01)
    • [23].花椒诱变育种新材料性状对比研究[J]. 四川农业科技 2020(09)
    • [24].中国北部藜麦品质性状的多样性和相关性分析[J]. 作物学报 2017(03)
    • [25].汉语性状量主观评价视角刍议[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5(03)
    • [26].陆地棉表型性状与主要育种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 河北农业科学 2015(04)
    • [27].植物复苏性状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J].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10(08)
    • [28].“鸡肋”性状化扩展分析[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 [29].复合性状转基因植物的应用现状与安全评价[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6(04)
    • [30].麦洼牦牛体重性状变化规律的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2(03)

    标签:;  ;  ;  ;  ;  

    爆裂玉米主要性状的遗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