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建立简单、可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银黄口服液血清药物化学的动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蒸发光散射联用技术,建立稳定可控的银黄制剂的双色谱指纹图谱,探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在银黄制剂双色谱指纹图谱中的应用。方法:(1)采用Cosmosil-C18(5μm,4.6×150 mm),流动相采用1%醋酸(A)和乙腈(B)梯度洗脱法,建立银黄口服液以及大鼠口服银黄口服液后血清的HPLC指纹图谱,并在大鼠给药后不同时间采血以获得动态血清指纹图谱。(2)采用HPLC-DAD-ELSD联用技术,建立了不同厂家的17个批次的银黄制剂的双色谱指纹图谱,并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该指纹图谱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结果:(1)银黄口服液给药后血中出现了11个移行成分,7个为银黄口服液中含有的原型成分,4个可能为新产生的代谢产物或内源性物质。银黄口服液含量相对较大的5个原型成分在血清中未能检测出来,可能未被吸收,或者已经被转化成其他成分。初步确定血中移行成分的主要来源于金银花和黄芩,而绿原酸和黄芩苷既是入血的主要成分,又是众多代谢产物的前体化合物,因而其有可能是药效的主要物质基础。(2)选用17批不同批次和厂家的银黄制剂样本,建立的银黄制剂指纹图谱表征了不同厂家和批次的制剂之间的客观差异,且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均能对样品进行正确的分类,直观、准确地表达了样品的质量信息。结论:(1)血中的移行成分以及代谢产物将成为银黄口服液的体内作用基础,其来源为银黄口服液中的主要物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进一步阐明银黄口服液的作用机制和药效物质基础。(2)银黄制剂的HPLC-DAD-ELSD双色谱指纹图谱反映的产品质量信息全面、科学,且相互弥补了单一色谱在质量评价中的局限性。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能有效地应用于是银黄制剂的双色谱指纹图谱分析,为有效的控制该制剂的质量提供评价依据。创新性:(1)首次建立了适合银黄口服液及其体内分析的HPLC方法,并将方法应用到银黄口服液的血清药物化学动态分析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2)首次建立了银黄制剂的HPLC-DAD-ELSD双色谱指纹图谱,并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了模式识别研究。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银黄口服液稳定性试验研究[J]. 新疆化工 2008(04)
- [2].银黄口服液不同制备方法质量考察[J].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18(01)
- [3].银黄口服液血清药物化学的初步研究[J]. 中成药 2009(03)
- [4].银黄口服液联合头孢唑林钠治疗老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9(06)
- [5].不同厂家银黄口服液的质量评价[J]. 广州化工 2017(05)
- [6].快速测定银黄口服液含量[J]. 中成药 2009(12)
- [7].银黄口服液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试验[J]. 中国兽医杂志 2016(10)
- [8].上感合剂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08(13)
- [9].银黄口服液近红外光谱测定和相关性模型建立[J]. 中成药 2016(03)
- [10].药物“配角”里藏着这些过敏原[J].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 2016(08)
- [11].这些藏在药里的过敏原[J]. 人人健康 2016(15)
- [1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黄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及不确定度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5(34)
- [13].银黄口服液处方配伍再评价[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18)
- [14].银黄口服液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及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6(01)
- [15].声光可调滤光器-近红外主成分分析法快速鉴别银黄口服液和双黄连口服液[J]. 中国药房 2009(30)
- [16].两种制备工艺的银黄口服液红外光谱分析[J]. 中国现代中药 2008(05)
- [17].复方甘草合剂致药疹2例[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0(05)
- [18].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银黄口服液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J]. 药学实践杂志 2008(02)
- [19].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银黄口服液抗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机制[J].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16(09)
- [20].HPLC法测定银黄口服液中绿原酸、黄芩苷和木犀草苷的含量[J]. 西北药学杂志 2011(04)
- [21].头孢唑林钠与银黄口服液联合治疗老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探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12)
- [22].冬末春初,如何预防关节炎?[J].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