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2009年台湾皇冠出版社重磅推出张爱玲遗作《小团圆》,随即引发了继2007年电影版《色·戒》后的又一轮“张爱玲热”。文学界,乃至整个社会掀起了又一轮新的研究高潮,《小团圆》出版仅一年多,研究已基本展开,零星的学术论文达数十篇,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文章及论著却尚未出现。阅读《小团圆》我们会发现它与张爱玲前期作品、胡兰成的情感自传《今生今世》、柯灵、龚之芳等有关张爱玲的短篇回忆录等几部/篇作品有一种显隐相间、虚实相生的互文关系,故本文试图以《小团圆》为个案,从内容、风格两方面入手,考证《小团圆》与张前期代表作品、《今生今世》、及其他相关传记、短篇回忆录之间的互文事实,并在这些文本之间的传续与变异中,追问《小团圆》与其前期作品和相关文本呈现如此“互文性”的复杂成因,从而对张爱玲整个创作历程进行相对新的审视,既而加深对张爱玲创作道路及艺术人生的理解程度。这一切的完成得益于《小团圆》文本的自身特殊性质——自传体小说。传记,是最古老的史学和文学形式之一,在我国,传记创作有着悠久的传统,汉代就已出现纪传体史书,但我国近代以前的传记作品大都是年谱和集体传记、合传中的传略,而专门记述个人事迹的传记少之又少,辛亥革命以后,随着西方传记文学作品的大量传人,传记形式逐渐被国内文化界所重视,名家、大家开始纷纷笔耕口述,抚今追昔为自己立传,而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过很大影响的女性作家——张爱玲,却从未自己写过真正意义上的自传,尽管其传记已不下70余部,但终其内容均来自“二手”资料,《小团圆》的出版势必打破这一局面,为张爱玲传记文学注入新的活力;但此书又为小说,“虚构性”为小说的本质,所以此书论及内容虚实难定,更无法考证,顾此书内容只为考究价值,而不可尽信。本文论及的“张爱玲前期作品”,其时间界定标准:以文本描写内容的时间为准,即以其文本中描述事件的时代为准,而非作品成文的年代,例如,《对照记》创作于上个世纪70年代,即与《小团圆》同时,但其内容大部分均为张爱玲家族及青少年时期的那些事儿,故在本论文中将其划定在张爱玲前期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