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了改善氯化血红素水溶性差,遇光、氧易分解这一缺点,本研究利用β-环糊精对其进行包合,形成氯化血红素-β-环糊精包合物。β-环糊精具有外亲水,内疏水的特殊结构,能与结构和性质适合的化合物形成包合物以增加其稳定性和水溶性。本文采用微波法制备包合物,并以包合率为指标测定了最优化的工艺条件。通过紫外,红外光谱鉴定了包合物的形成。本论文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氯化血红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显示氯化血红素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有较强的静态荧光淬灭作用;得出了反应的结合常数K=2.48×107L/mol、结合位点n=1.25;根据F rster的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结合位置距离牛血清白蛋白212位色氨酸残基0.99nm;使用三维荧光光谱及同步荧光光谱法探讨了氯化血红素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本论文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胆红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显示胆红素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有较强的静态荧光淬灭作用;得出了反应的结合常数K=4.9×104L/mol、结合位点n=0.74;根据F rster的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结合位置距离牛血清白蛋白212位色氨酸残基2.12nm;使用同步荧光光谱法探讨了胆红素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氯化血红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1.1 氯化血红素简介1.1.2 氯化血红素的应用1.1.2.1 血红素用作食品中色素添加剂1.1.2.2 血红素用作铁强化剂或抗贫血药1.1.2.3 肝炎和肿瘤的治疗1.1.2.4 用于生物制药1.1.2.5 用于化学工业及科学研究1.2 环糊精包合技术的研究1.2.1 环糊精概述1.2.2 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1.2.3 环糊精包合物的鉴定方法1.2.4 氯化血红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现状1.3 荧光分析法在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二章 利用响应面法研究氯化血红素-β-环糊精合成工艺2.1 引言2.2 实验仪器与材料2.2.1 仪器和设备2.2.2 试剂和材料2.3 实验方法2.3.1 Hmn-β-CD 包合物的制备方法2.3.2 单因素影响实验2.3.3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氯化血红素-β-环糊精合成工艺2.3.4 包合物包合率的测定2.4 实验结果与讨论2.4.1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2.4.2 响应面实验结果与讨论2.4.2.1 加热时间对包合率的影响2.4.2.2 水:β-CD(v/w)对包合率的影响2.4.2.3 稀氨水:Hmn(v/w)对包合率的影响2.4.2.4 验证试验2.5 包合物的鉴定2.5.1 显微鉴定2.5.2 紫外光谱鉴定2.5.3 红外光谱鉴定2.6 小结第三章 氯化血红素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光谱性质研究3.1 引言3.2 仪器与试剂3.2.1 仪器和设备3.2.2 试剂和材料3.3 实验方法3.3.1 溶液的配制3.3.2 测定方法3.4 结果与讨论3.4.1 Hmn 对 BSA 的荧光猝灭作用3.4.2 Hmn 与 BSA 作用的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3.4.3 Hmn 对 BSA 构象的影响3.4.4 Hmn 与 BSA 之间的能量转移3.5 小结第四章 胆红素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光谱性质研究4.1 引言4.2 仪器与试剂4.2.1 仪器和设备4.2.2 试剂和材料4.3 实验方法4.3.1 溶液的配制4.3.2 测定方法4.4 实验结果与讨论4.4.1 BR 与 BSA 荧光光谱及猝灭类型的确定4.4.2 BR 与 BSA-Hmn 作用的荧光光谱性质4.4.3 BR与BSA作用的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4.4.4 BR对BSA构象的影响4.4.5 BR与BSA之间的能量转移4.5 小结参考文献致谢附录 A 主要缩略语附录 B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氯化血红素论文; 环糊精论文; 包合物论文; 白蛋白论文; 荧光论文; 胆红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