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三星黄萤叶甲(Paridea angulicollis Motschulsky)属鞘翅目叶甲科萤叶甲亚科沟胸叶甲属,是危害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yhllum Thunb)的重要害虫。本文以三星黄萤叶甲成虫为研究对象,对三星黄萤叶甲成虫种群的抽样技术、空间分布和耐寒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揭示了三星黄萤叶甲成虫的田间最佳抽样技术与空间分布型,三星黄萤叶甲成虫的耐寒性情况,明确了三星黄萤叶甲成虫的空间分布型、抽样技术及成虫的耐寒性,为了解昆虫的生殖、发生、分布、扩散及其种群在下一季节的消长动态及预测预报与治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三星黄萤叶甲成虫在绞股蓝田间的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研究经t检验得,5种抽样方式均适合;误差率分析得平行线式的误差率最低为0.45;五点式和棋盘式次之;变异系数分析得平行线式变动幅度较低,增加1.455 9%。三星黄萤叶甲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且具有密度依赖性;聚集原因由昆虫本身习性和环境共同引起。田间调查时,依据理论抽样数学模型,计算出不同种群密度、不同允许误差及不同概率保证时的最适理论抽样数值。2.三星黄萤叶甲成虫耐寒性的研究雌雄成虫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测定:在同一季节内很接近,雌成虫的均微高于雄成虫的,但雌雄成虫之间差异不大;在不同季节内的差异较大,且越冬期间较低,而非越冬期较高。经Duncan新复极差法分析结果显示:10月份与11月份不存在极显著性;5月份与7月份、7月份与9月份存在较显著性;5月份与9月份、10月份、11月份、2月份均存在极显著性(F0.01)。雌雄成虫过冷却点值和结冰点值均呈现季节性变化趋势,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F0.05)。成虫体内含水量的测定:体内含水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并与当地气温呈正相关性。越冬期间雌虫含量明显低于雄虫的;生长期间雌虫的则高于雄虫的。二者均在7月份达到最高,到11月份达到均最低,随着当地气温的回升,体内含水量又开始逐渐增加,到历年5月份又明显上升。虫体内水分含量的变动与抗寒性密切相关,与过冷却点呈负相关性。通过回归分析和相关检验,表明雌雄成虫体内含水量与其过冷却点之间显著相关(P<0.05)。成虫体内总脂肪含量的测定:体内脂肪含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与当地气温呈负相关性。不同季节性中,雌虫含量高于雄虫的;越冬期间,雌雄的均高于生长期的体。二者均在11月份最高,随着当地气温的升高,其体内和脂肪含量不断降低。虫体内脂肪含量变动与耐寒性密切相关,与过冷却点呈正相关性。通过回归分析和相关检验,表明雌雄成虫体内脂肪量与其过冷却点之间显著相关(P<0.05)低温存活率测定:低温环境和暴露时间是影响三星黄萤叶甲成虫存活率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暴露时间下其存活率不同。一般情况下,存活率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半致死时间是指在特定温度下虫体50%的个体死亡的时间,可评价低温对昆虫的伤害作用。在5℃,0℃时,半致死时间均大于10d,在-5℃、-10℃和-15℃时分别为5.422d、1.7978d和1.2456d。随着虫体暴露温度的降低,其半致死时间也不断缩短,并且低温对成虫的伤害作用均存在着时间和温度的交互作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菊方翅网蝽越冬种群过冷却点测定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21)
- [2].降温速率和反复冻融对白蛾周氏啮小蜂过冷却点测定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1(01)
- [3].异色瓢虫低温胁迫下过冷却点变化及抗寒基因表达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6(04)
- [4].蜜蜂的过冷却点与抗寒性研究进展[J]. 中国蜂业 2013(03)
- [5].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ensis Chen)耐寒性理化指标[J]. 生态学报 2008(03)
- [6].8种草本地被植物细胞溶液过冷却点及结冰点的研究[J]. 现代园艺 2018(11)
- [7].冷驯化对油松毛虫越冬幼虫过冷却点及主要耐寒物质的影响[J]. 应用昆虫学报 2017(06)
- [8].劳氏黏虫幼虫和蛹过冷却点及结冰点的测定[J]. 中国植保导刊 2018(08)
- [9].不同温湿度对黑点切叶野螟生长发育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2(08)
- [10].梨小食心虫过冷却点及结冰点测定[J]. 植物保护 2019(03)
- [11].钩纹皮蠹不同虫态过冷却点及结冰点的测定[J]. 植物保护 2018(02)
- [12].耐寒仁用杏——围选1号[J]. 农家参谋 2010(09)
- [13].白眉野草螟幼虫期过冷却点和冰点的测定[J]. 植物保护学报 2015(05)
- [14].引进天敌花角蚜小蜂成虫耐寒性的季节变化[J]. 生态学报 2009(09)
- [15].10种早春开花树种抗寒性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18(10)
- [16].大豆食心虫越冬幼虫过冷却点及其体内小分子内含物分析[J]. 植物保护学报 2018(04)
- [17].耐寒仁用杏:围选1号[J]. 农村新技术 2012(09)
- [18].驯化对始红蝽(Pyrrhocoris apterus)耐寒能力的影响及越冬适应策略[J]. 生态学报 2018(05)
- [19].白蜡虫不同虫态及不同地理种群越冬雌成虫过冷却点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11(05)
- [20].花绒寄甲耐寒性研究[J]. 中国森林病虫 2010(05)
- [21].灰飞虱的种群特性及其与温度的关系[J]. 昆虫知识 2010(02)
- [22].温度对四川省甘孜州西藏飞蝗分布的影响[J]. 植物保护 2008(01)
- [23].亚洲小车蝗卵过冷却能力与小分子糖醇及氨基酸的关系[J]. 中国农业科学 2014(24)
- [24].无锡地区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J]. 江苏农业科学 2014(09)
- [25].烟草潜叶蛾的过冷却点测定[J]. 环境昆虫学报 2014(05)
- [26].土壤含水量及蛹室对甜菜夜蛾蛹越冬的影响[J]. 应用昆虫学报 2011(01)
- [27].意大利蝗越冬卵抗寒性初步研究[J]. 环境昆虫学报 2020(03)
- [28].不同种源辣木在北方的生长及抗寒性状综合评价[J]. 华北农学报 2019(S1)
- [29].新疆亚洲玉米螟不同地理种群的抗寒性研究[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17(04)
- [30].粘虫抗寒力的初步研究[J]. 应用昆虫学报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