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渐进阶梯式”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青藏高原“渐进阶梯式”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

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使更多的游客进入青藏高原的深处旅游成为可能,也使得青藏高原成为21世纪我国乃至世界最具诱惑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然而,青藏高原因其高海拔而产生的高原缺氧和高原疾病依然是威胁广大进藏游客的“天敌”,如何健康游西藏成为当前高原旅游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吸收和继承前人对高原健康旅游研究基础上,运用高原适应医学理论、健康旅游理论及旅游学理论对青藏高原健康旅游进行实证研究,在对青藏高原旅游模式开发上,采用刘峰贵提出的青藏高原“渐进阶梯式”旅游模式并将其加以深入具体化,根据青藏高原地势特点将高原周边的云南高原和青海高原作为高原旅游的最佳适应区域,分别对适应区的旅游资源特点及在旅行活动中的线路进行深入分析,并设计出旅游适应路线。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篇青藏高原“渐进阶梯式”旅游模式:分析青藏高原独特的旅游环境,高原旅游环境对旅游者的影响及旅游者对高原环境的习服与适应,提出青藏高原“渐进阶梯式”旅游模式设计。第二篇青藏高原“渐进阶梯式”旅游开发模式:介绍旅游人类学、旅游中心地理论和旅游线路设计的理论原则,分别阐述青海高原旅游适应区、云南高原旅游习服区自然地理环境、旅游业发展状况、适应可达的具体旅游线路及景点提出“渐进阶梯式”旅游模式设计。第三篇结论和建议:对青海旅游适应区和云南旅游适应区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提出不足和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本文对青藏高原“渐进阶梯式”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旨在提升高原旅游业整体竞争水平,促进西藏与周边省市旅游业的平衡发展,满足旅游者身心健康需要,促进高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选题依据
  • 1.1 高原旅游业整体发展的需要
  • 1.2 对高原健康旅游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 1.3 高原周边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 2.研究意义
  • 2.1 青藏铁路开通使大批游客进入西藏成为可能
  • 2.2 高原内部及其周边旅游业的均衡发展受到挑战
  • 2.3 高原健康旅游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 3.国内外研究概况
  • 3.1 国外健康旅游发展研究与实践进展
  • 3.2 国内关于健康旅游发展的基本研究
  • 3.2.1 起步晚,更注重实用,近年呈蓬勃发展趋势
  • 3.2.2 高原健康旅游研究描述性多,定量研究的少,缺乏应用性
  • 4.研究内容和方法
  • 4.1 研究内容
  • 4.2 研究方法
  • 4.2.1 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 4.2.2 比较分析法
  • 5.技术路线
  • 第一篇 青藏高原"渐进阶梯式"旅游模式
  • 第一章 青藏高原旅游环境背景分析
  • 1.1 高原高大的地形
  • 1.2 高原独特的气候条件
  • 1.3 大江大河的源地
  • 1.3.1 河流
  • 1.3.2 湖泊
  • 1.3.3 冰雪景观
  • 1.3.4 泉点
  • 1.4 高原特有的生物种群
  • 第二章 高原环境对旅游者健康的影响
  • 2.1.青藏高原环境对旅游者健康的影响
  • 2.1.1 低氧
  • 2.1.2 寒冷
  • 2.1.3 干燥
  • 2.1.4.强辐射和强紫外线
  • 2.2 旅游者对高原的生理反应
  • 2.2.1 急性高原反应(Acute high altitude response)
  • 2.2.2 急性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 2.2.3.高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
  • 2.2.4 混合型急性高原病
  • 2.3.急性高原病发生规律及结论
  • 第三章 旅游者对高原环境的习服与适应
  • 3.1 高海拔地区人类活动的基本生理特征
  • 3.2 高原习服的影响因素
  • 3.2.1.通气
  • 3.2.2.动脉血氧饱和度
  • 3.2.3.心率
  • 3.3 高海拔地区旅游者应采取的基本措施
  • 3.3.1 阶梯习服
  • 3.3.2 适应性运动锻炼
  • 3.3.3 药物及饮食预防
  • 第四章 青藏高原"渐进阶梯式"旅游模式的设计
  • 4.1 青藏高原的地势结构
  • 4.2 青藏高原"渐进阶梯式"旅游模式设计
  • 第二篇 青藏高原"渐进阶梯式"旅游开发模式
  • 第一章 青藏高原"渐进阶梯式"旅游模式开发理论基础
  • 1.1 旅游人类学
  • 1.2 旅游中心地理论
  • 1.3 旅游线路设计的理论原则
  • 1.3.1 旅游线路设计的基本理论
  • 1.3.2 旅行模式
  • 1.3.3 青藏高原的旅游模式
  • 第二章 青海高原旅游适应区
  • 2.1 自然地理环境
  • 2.1.1 地形地貌
  • 2.1.2 气候条件
  • 2.2 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状况
  • 2.2.1 旅游资源赋存状况
  • 2.2.2 旅游基础设施
  • 2.3.适应可达的具体旅游线路及景点
  • 2.4 青海省内"渐进阶梯式"旅游模式设计
  • 2.4.1 环西宁旅游区(2000-2500m),作为进入高原的早期旅游习服区,适应时间为1-3d。
  • 2.4.2 柴达木盆地旅游区(2500m-3000m),适应时间为2-3d。
  • 第三章 云南高原旅游习服区
  • 3.1 自然地理概况
  • 3.1.1 地形地貌
  • 3.1.2 气候条件
  • 3.2 云南旅游业发展状况
  • 3.2.1 旅游资源赋存状况
  • 3.2.2 旅游基础设施
  • 3.3.习服可达的具体旅游线路及景点
  • 3.4 云南境内"渐进阶梯式"旅游模式设计
  • 3.4.1 大理旅游区(1900-2500m),作为进入高原的早期旅游习服区,适应时间为1d,旅游中心地大理。
  • 3.4.2 丽江旅游区(2000-3000m),早期旅游适应区,适应时间为1-2天,旅游中心地丽江
  • 3.4.3 香格里拉旅游区(2000-4000m),继续习服区,适应时间为2-3天。该区以香格里拉县(3270m)、德钦(3320m)为旅游中心点。
  • 第三篇 结论和讨论
  • 1.结论
  • 2.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于宁东旅游开发模式及农民增收的初步研究[J]. 价值工程 2019(36)
    • [2].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及策略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17(22)
    • [3].中外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对比分析[J]. 中国市场 2017(26)
    • [4].论民族旅游开发模式的合理建构[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 [5].杭州西湖旅游开发模式对宁城旅游的启示[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21)
    • [6].浅谈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开发模式[J]. 科技经济导刊 2020(13)
    • [7].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及旅游开发模式[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0(06)
    • [8].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征和旅游开发模式[J]. 南都学坛 2015(05)
    • [9].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分类研究[J]. 中国文艺家 2019(10)
    • [10].谈古村镇旅游开发模式[J]. 山西建筑 2014(13)
    • [11].浙江省舟山海岛旅游开发模式评价[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4(06)
    • [12].工业旅游开发模式综述[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5)
    • [13].旅游体验视角下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创新研究[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05)
    • [14].论西江苗寨旅游开发模式与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J]. 理论与当代 2014(10)
    • [15].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下的古镇原真性保护更新——以湖北赤壁羊楼洞古镇为例[J]. 四川建筑 2011(01)
    • [16].西递、宏村的保护和旅游开发模式借鉴[J]. 云南电大学报 2010(02)
    • [17].遗产价值导向下紫阳古茶园生态旅游开发模式与对策[J]. 茶叶通讯 2020(02)
    • [18].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格局及旅游开发模式[J]. 经济地理 2019(06)
    • [19].广西河池市巴马养生旅游开发模式比较研究[J]. 全国流通经济 2018(09)
    • [20].茶农经济下的生态茶园旅游开发模式探讨[J]. 福建茶叶 2016(12)
    • [21].上海农业旅游开发模式初探[J]. 商业经济 2010(18)
    • [22].“大桂林”体育旅游开发模式探究[J]. 市场论坛 2008(03)
    • [23].曲靖市工业旅游开发模式分析研究[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8(05)
    • [24].银川市冬季旅游开发模式与产品策划[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4(10)
    • [25].云南老君山旅游开发模式选择[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2(02)
    • [26].温泉旅游开发模式探讨[J]. 经济论坛 2010(11)
    • [27].我国历史文化名镇旅游开发模式可持续性研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20(04)
    • [28].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的构建[J].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8(03)
    • [29].环洱海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模式比较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7(06)
    • [30].长春市双阳区养生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初探[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7(16)

    标签:;  ;  ;  ;  

    青藏高原“渐进阶梯式”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