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洛奇对话小说理论与创作实践

戴维·洛奇对话小说理论与创作实践

论文摘要

戴维·洛奇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倡导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其80年代及之后的小说创作显然受到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的影响;而且,有理由认为,巴赫金的小说理论也可以很好的解释戴维·洛奇80年代之前的小说创作。本文认为,戴维·洛奇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创作实践上都对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有所补充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他对不同声音和观念之间的互动、对话(区别于“对位”)以及由此产生的变化的强调;戴维·洛奇也倾向于使用“对话小说”这一巴赫金本人也使用过的术语指代“复调小说”。这是本文使用“对话小说”指称戴维·洛奇的小说理论和创作而不使用“复调小说”的根据。本文第一部分梳理了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和戴维·洛奇在理论上对其所做的阐释和发展。首先总结巴赫金的复调小说概念在美学上具有相对性、双重性等特征;文体与风格上呈现“杂语性”,话语具有“双声性”;情节结构上采用狂欢化时空体,具有有开放性、未完成性特征;技巧上大量使用互文性等手法;内容上表现各种不同的文化和伦理观念众声喧哗,互相冲突、交流,呈现共时分立状态,并在国内有争议的“主人公是否有真正的独立性”、“创作家的倾向性”等问题上阐述了自己的理解。然后总结了戴维·洛奇从语言、文体、创作方法和作者与读者关系等方面对对话小说的阐述,并认为他在两个方面对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有所发展,即他强调,对话小说是多种创作方法的对话,特别是传统现实主义和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对话;对话小说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对话,这种关系使对话小说的意义生成跟后现代主义小说区别开来。第二部分从多个方面分析戴维·洛奇小说创作的“对话”特色,并探讨了他在几个方面对巴赫金复调小说的发展。本部分的标题主要使用戴维·洛奇本人的语言,从“声音和观念的众声喧哗”、洛奇式“狂欢化时空体”、“双声性”和“公平对待语言和文化固有的对话性”、“文本们的狂欢广场”、“狂欢化磨盘下的五谷杂粮”、“现实主义和现代-后现代主义的此起彼伏”、“我乐意看到两种事物发生变化”等方面,讨论戴维·洛奇的小说创作特征,并将其概括为“一切全是对话,一切为了对话”。本部分还重点分析洛奇在创作实践中有意识地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现代-后现代主义结合起来,增强了小说的生命力;在描写各种声音和观念的对话时,善于表现它们则由互动而产生变化的过程,使对话具有了“建构”和“重建”的意义,使狂欢化时空体既有共时维度也有了历时维度。本文认为以上两方面是戴维·洛奇在创作上对巴赫金复调小说概念的补充和发展。本文结论认为,对话造就了戴维·洛奇在英国文坛独树一帜的小说创作风格,甚至成就了他迄今为止最著名、最有创造性的小说——《小世界》;戴维·洛奇发展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以及以对话拓展小说的疆域、增强小说生命力的努力,对小说的发展是有益的;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又存在多元文化和族群对立的时代,戴维·洛奇对话小说中“对立/隔膜——碰撞/交流/协商——互相吸收/妥协/相向进化”的“原始模式”,对我们有着启示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 第一部分:小说理论——从"复调"到"对话"
  • 第一章 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
  • 1.1 概念的来由
  • 1.2 "复调小说"
  • 1.3 "声音"、"意识"的复调
  • 1.3.1 作者与主人公的对话关系
  • 1.3.2 人物与人物间、人物的不同人格间的对话
  • 1.4 "双声语"——话语和文本的复调
  • 1.4.1 "双声语"——话语的复调
  • 1.4.2 互文性:文本"双声语"
  • 1.5 结构的复调
  • 1.5.1 大型对话
  • 1.5.2 狂欢化时空体
  • 1.6 "杂语性"——文体和语言风格的复调
  • 1.7 双重性、开放性与未完成性
  • 小结
  • 第二章 "对话小说":戴维.洛奇对"复调小说"理论的发展
  • 2.1 戴维.洛奇与巴赫金之缘
  • 2.1.1 戴维.洛奇的对话思维
  • 2.1.2 "巴赫金之前":与诸流派的对话、寻找"小说语言"
  • 2.1.3 "巴赫金之后":"没有纯一的小说语言"
  • 2.2 模仿——叙述——对话、狂欢化
  • 2.2.1 语言——"两面行动(two sided action)"
  • 2.2.2 小说——"多种语言的混合物"
  • 2.2.3 "杂语"和"权威的瓦解"
  • 2.2.4 狂欢化和笑
  • 2.3 "问题小说"——"交叉小说"——"对话小说"
  • 2.4 "两个人的游戏"——作者、读者和意义的产生
  • 2.5 批评实践
  • 小结
  • 第二部分:戴维.洛奇的"对话小说"创作实践
  • 导语
  • 第三章 "观念"和"声音"的交锋
  • 3.1 《换位》:英、美文化冲突
  • 3.2 《小世界》:众声喧哗的狂欢广场
  • 3.3 《美好的工作》:学院与市镇的对话
  • 3.4 《想 #》:文学与科学的冲突
  • 3.5 《治疗》:信仰与性爱的对话
  • 第四章 "双重结构"与"洛奇式时空体"
  • 4.1 "双重结构"——"对称的极限"
  • 4.2 "双重结构"与"广场"的结合
  • 小结
  • 第五章 "公平对待语言和文化固有的对话性"
  • 5.1 "双声语"
  • 5.2 "双重变角反射"
  • 5.3 "自由间接手法"
  • 第六章 互文性——"文本们的狂欢"
  • 6.1 《小世界》与罗曼司
  • 6.2 《美好的工作》与"英国状况小说"
  • 6.3 《治疗》与克尔恺郭尔
  • 小结
  • 第七章 杂语——"狂欢化磨盘下的五谷杂粮"
  • 7.1 风格的"杂语"
  • 7.2 文体的"杂语"
  • 小结
  • 第八章 写实主义与现代-后现代主义:此起彼伏、分野与合流
  • 8.1 "交叉小说"
  • 8.2 《换位》
  • 8.3 《小世界》
  • 8.4 《美好的工作》
  • 小结
  • 第九章 "我乐意看到两种事物发生变化"
  • 9.1 扎普和史沃娄的"换位"
  • 9.2 罗宾和维克的"影子计划"
  • 9.3 天主教的"人文主义化"
  • 9.4 "后现代主义现实主义"
  • 小结
  • 第三部分 结论
  • 1 "对话小说"
  • 2 对话小说对戴维.洛奇本人的意义
  • 3 对话小说对小说发展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附录1:戴维.洛奇创作、著述年表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狂欢视域下巴赫金诗学理论的探究与分析[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02)
    • [2].在与巴赫金对话的长远时间里[J]. 中国图书评论 2020(04)
    • [3].巴赫金极化思维倾向对其思想学术的影响[J]. 文艺争鸣 2020(05)
    • [4].巴赫金视阈下的《春香传》研究[J].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0(03)
    • [5].俄罗斯民间文学中傻瓜形象的狂欢化功能——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本土资源之一[J]. 外国文学 2020(03)
    • [6].基于巴赫金狂欢理论的饭圈文化特点分析[J]. 传播力研究 2020(09)
    • [7].巴赫金表述诗学的多维生成与效果期待[J]. 文学评论 2020(05)
    • [8].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与“网络狂欢”[J]. 文化学刊 2020(09)
    • [9].狂欢化文学——对美国约瑟夫·海勒和英国戴维·洛奇作品的巴赫金论解读[J]. 中国民族博览 2016(10)
    • [10].砥砺奋进——中国巴赫金研究会十年回顾[J]. 俄罗斯文艺 2018(03)
    • [11].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巴赫金学派文论的译介、研究与对话——外国文论本土化研究案例之一[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 [12].新世纪以来中国巴赫金研究的现状及其问题[J]. 人文杂志 2017(02)
    • [13].巴赫金思想的跨文化启示[J]. 中国图书评论 2017(05)
    • [14].巴赫金思想与翻译研究关系初探[J]. 东方翻译 2016(05)
    • [15].巴赫金研究的经典之作——评刘康《对话的喧声:巴赫金的文化转型理论》[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1)
    • [16].巴赫金符号学思想的比较与应用研究[J]. 俄罗斯文艺 2015(04)
    • [17].巴赫金符号学思想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符号学理论[J]. 俄罗斯文艺 2015(04)
    • [18].米哈伊尔·巴赫金:含义不同的发现与文化转型[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 [19].扬·穆卡若夫斯基与米·巴赫金:结构·对话·人[J]. 俄罗斯文艺 2016(01)
    • [20].狂欢中的契合——巴赫金狂欢理论与大众文化[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6(05)
    • [21].第15届国际巴赫金学术研讨会在瑞典举行[J]. 俄罗斯文艺 2014(04)
    • [22].疾病与诗学的对话: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精神分裂审视巴赫金复调诗学[J]. 美育学刊 2015(02)
    • [23].从巴赫金行为哲学的角度析日瓦戈医生对革命的态度[J]. 名作欣赏 2015(11)
    • [24].“跨文化旅行”中的巴赫金文论研究新进展——巴赫金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当代外国文学 2015(02)
    • [25].浅析巴赫金的转折人生[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05)
    • [26].略论巴赫金对人的特性的思考[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27].中国巴赫金研究之考察与分析[J]. 俄罗斯文艺 2015(02)
    • [28].巴赫金的词库问题——以文艺学术语为例[J]. 俄罗斯文艺 2015(02)
    • [29].巴赫金“表述”研究的再阐释[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9(02)
    • [30].西方文学理论中四处游荡的巴赫金幽灵[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17(01)

    标签:;  ;  ;  

    戴维·洛奇对话小说理论与创作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