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学诗论文-代国庆

天学诗论文-代国庆

导读:本文包含了天学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明清之际,天学诗,圣母玛利亚

天学诗论文文献综述

代国庆[1](2014)在《明清之际天学诗中的玛利亚》一文中研究指出天主教会高度推崇童贞女玛利亚,随着明季传教士的东渡入华,玛利亚形象也传入中国,并在中国奉教者中引发积极回响。明清之际奉教儒生徐光启、张星曜、吴渔山等人在其天学诗作中竞相歌咏圣母玛利亚,这不仅宣扬了玛利亚的神学形象而且还开创了一种本土化的宣教方式,中国天主教诗文由此肇其端。(本文来源于《宗教学研究》期刊2014年01期)

徐晓鸿[2](2010)在《吴历及其“天学诗”(六)》一文中研究指出吴历约有十年在上海牧会,方豪先生认为:"所谓在上海十年者,以上海为根据地,有时亦偶往嘉定、常熟或苏州等处。"嘉定旧称疁城,也是渔山经常工作的地方,费赖之(AloysiusPfister,1833-1891)所作的《吴历神甫传略》称:(本文来源于《天风》期刊2010年10期)

徐晓鸿[3](2010)在《吴历及其“天学诗”(五)》一文中研究指出吴历天学诗之叁:从载道到传道康熙二十一年(1682),吴历在杭州正式加入耶稣会为修士,次年开始在苏常宁沪间传道,一度任苏州天主堂传教会长。康熙二十七年(1688),第一位华人主教罗文藻(1616-1691)在南京祝圣吴历、刘蕴德(1628-?)和万其渊(1635-1700)为司铎(神父)。吴历对罗文藻主教极(本文来源于《天风》期刊2010年09期)

徐晓鸿[4](2010)在《吴历及其“天学诗”(四)》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说《感咏圣会真理》九首诗歌是吴历在叁巴寺修道期间所悟之作,可以称作是他的悟道诗的话,那么,《诵圣会源流》十二首则是他经过学习之后,真正认识福音真理之后的真情之作,这类诗歌对教义的理解(本文来源于《天风》期刊2010年08期)

徐晓鸿[5](2010)在《吴历及其“天学诗”(叁)》一文中研究指出吴历天学诗之二:从悟道到得道中国古人向来有"诗明志"、"词言情"、"文载道"的说法,而吴历所写的"天学诗"却是叁者兼备,也许是出于求道的热情,渔山先生的诗作不仅有悟道之喜,而且有得道之乐,只不过这里(本文来源于《天风》期刊2010年07期)

徐晓鸿[6](2010)在《吴历及其“天学诗”(二)》一文中研究指出吴历虽然自幼受洗,却直到44岁以后,随着与西方传教士往来渐多,信仰方始日益坚定,他取教名西满沙勿略(SimonXaverius)。最早与他交往的传教士是鲁日满(Francois de Rougemont,1624-1676),康熙二十年(1681),年届五十的吴历欲随传教士柏应理(Philippe Couplet,1623-1693)至欧洲,已至澳门,因故未能成行,遂留在澳门(本文来源于《天风》期刊2010年06期)

徐晓鸿[7](2010)在《吴历及其“天学诗”(一)》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基督教来华传播史上,中国文人以其中国化的视角理解西方神学与哲学,因而在神学的探讨与研究上,通常大都被认为不入流。实际上,这种探讨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梳理这些思想虽然不是本文的责任,但从古代文人诗歌的角度切入,即或有管豹之得亦是一件乐事。"天学诗"作为中国古代文人神学探讨的一朵奇葩,常常被人忽略。(本文来源于《天风》期刊2010年05期)

沈玮[8](2007)在《从山水诗到天学诗》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六家”之一吴历,早期讲求义理之学,后期受天学吸引,加入耶稣会,成为天主教司铎,其诗歌也经历了从山水诗到天学诗的巨大转变。吴历以清初着名文人之身份加入耶稣会,必然是在对中国哲学作出巨大反思之后作出的选择。本文拟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吴历的诗歌进行分期,尝试从其生活经历和交友情况等总结出基督教文化对他的影响,进而研究其身份转变的意义。本文内容包括引言、两部分正文和结语。引言部分介绍了吴历的生平和其着作的概况。第一部分将吴历诗歌分为早期山水诗和后期天学诗,对比其前后期诗歌的明显差异,并探讨了这种变化的客观原因。着重分析了吴历生活地区的传教背景以及其从游北京和学道澳门的特殊经历。第二部分探讨吴历身份的转变和转变的意义。儒家现实功业和基督教现世寄托的深层对立突显出来,吴历对于西人西学的“整体”接受也进一步显现。其中,既包括伦理规范等因性之学,还包括超于因性之上的天主教超性义理,同时也包括蕴藏于上述诸学中的宇宙世界观、历史演化观、社会人生观、道德伦理观甚至人生价值的评判尺度和运思方式。结语指出吴历个例具有的普遍意义,反映中国封建社会晚期,若干知识分子,从儒家学说的信奉者转变为代表西方文化的天主教的忠实信徒,这样一种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特有的文化现象。有利于我们考察渔山所处时代士人的思想心态,发现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特点。(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07-06-08)

天学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吴历约有十年在上海牧会,方豪先生认为:"所谓在上海十年者,以上海为根据地,有时亦偶往嘉定、常熟或苏州等处。"嘉定旧称疁城,也是渔山经常工作的地方,费赖之(AloysiusPfister,1833-1891)所作的《吴历神甫传略》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天学诗论文参考文献

[1].代国庆.明清之际天学诗中的玛利亚[J].宗教学研究.2014

[2].徐晓鸿.吴历及其“天学诗”(六)[J].天风.2010

[3].徐晓鸿.吴历及其“天学诗”(五)[J].天风.2010

[4].徐晓鸿.吴历及其“天学诗”(四)[J].天风.2010

[5].徐晓鸿.吴历及其“天学诗”(叁)[J].天风.2010

[6].徐晓鸿.吴历及其“天学诗”(二)[J].天风.2010

[7].徐晓鸿.吴历及其“天学诗”(一)[J].天风.2010

[8].沈玮.从山水诗到天学诗[D].首都师范大学.2007

标签:;  ;  ;  

天学诗论文-代国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