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830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是巩固新课改的成果,推进新课改深化发展的关键。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科能力,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能力,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从高效课堂的实践中得以完成。
关键词:历史课堂高效课堂学科能力批判性思维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科能力,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能力,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从高效课堂的实践中得以完成。
在现代社会,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简称CT)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必须从教师做起。批判性思维的理念可以引领教师不断调整自我,发展自我,这样教师才能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素质。因此,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基础。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现代的教育教学观念,二是史学的专业素养。没有现代的教学观念,就不会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素质;学科功底不好,教学观念再新也无的放矢。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积极地探寻和评价信息。新课程的历史课堂教学需要建构高效课堂模式。这种高效课堂模式要求鼓励学生进行有益的怀疑,迫使他们提出问题,探查假设,寻求合理性。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进行观察研究,这样他们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中培养与形成学科能力。这与批判性思维教学相适应。课堂教学的核心应当是教师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对既有观念和传统知识进行质疑和批判;通过活动探究,开阔视野;通过自我反思,及时修正错误。在批判性思维的观点看来,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能动主体,但教学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怎样把理性与激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正是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方法对教学过程的重要意义。
“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是新旧教学观念的表现。“教教材”是对书本之类权威的绝对服从,这同批判性思维是相对立的。“用教材教”不止步于教材表述、不停留于现成知识,而是直面史实,以实证的态度理解历史。重要的不是“谁”在“哪里”说了什么,而是“怎样”去理解“什么”。这体现了寻求证据,得出结论,求真、求实等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倾向的要求。现在流行的三种高中历史教材,课时编排和课程内容的选择都不一样,结论也不尽相同。这为开展批判性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但只用手头版本教的现象还很普遍。死守任何一种版本教都是“教教材”的表现。因而,学会“用教材教”非常必要,它是历史学科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关键。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展现不同版本教材或同一出版社新旧教材、或同一版修订前后版本的不同之处,引领学生破除对书本的迷信,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追问为什么,形成质疑问难的习惯。例如必修1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人教社2004年版高中实验教材说:“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2007年版把这句话又删掉了,为什么?2007年版必修1第3课“学思之窗”栏增加了宰相李沆和宋真宗的故事,为说明什么?历代君主调整相权就是为防范宰相专权吗?人民版认为有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的因素,有时也是为了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如何认识这种观点?有什么史实证明?教学中通过严谨的思辨、科学的推理、合理的论证,引导学生理解和解释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样就是“用教材”教,就是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体现。因为,从实质上说,批判性思维就是提出恰当的问题和做出合理论证的能力。
在新课程实践中还有一种倾向:许多教师往往不太重视和利用历史教材资源,反而过度引用教材之外的课程资源。这样的误区与对批判性思维缺乏认识有关。批判性思维虽然包括发现错误、查找弱点等否定性含义,但它同样关注优点和长处等肯定性含义。教材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它仍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其能力。批判不等于反叛,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不是因为是权威就要批判,而是用自己的经验和事实去重新审视,审视观点是否有逻辑,是否有道理。发现真理才是批判性思维追求的目的及价值所在。引进批判性思维,是加强新课程理念与历史学科的结合,促进历史学科教学与时俱进,焕发出新的生机的必然之路。提倡批判性思维,直抵高中历史新课程的要义,是教学寻求创新的思路和方法,也是落实发展学生思维的基本要求。批判性思维应是历史教学的真实内涵与本质。批判性思维来自教育学,如何沉入到历史学科中去,符合历史学科的人文学科特点,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历史学科化,还需要加强课堂研究与实践。不断丰富高效课堂的内涵,完善高效课堂的模式中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煜《走进高中新课改》.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
[2]杨炳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教海探航,2007年8月。
[3]《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4]邹顺宏《批判性思维与教学改革》.上海教育科研,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