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前,在国有独资公司的公司治理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监督绩效欠佳的问题。而作为公司内部的专门监督机构——监事会,其构造无疑是相当关键的。在目前国有企业监事会监督的研究中,多从职权强化入手,试图通过更高位阶的权力基础来解决目前乏善可陈的监督现状。然而,本文着重解决的却是监事会组成结构的问题。因为,在笔者看来,从职权入手固然可行,但是倘若行使职权的主体本身就具有原生性的缺陷,不能很好的驾驭相应职权,那么走强化职权的路径无疑是十分危险的(更大的职权意味着更大的风险)。而事实上,我国目前国有独资公司的监事会组成本就有着实在的原生性缺陷。所以,关于第一个问题的研究显得越发必要,同时这也为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优良的基础和智识支持及科学的思维范式(权责配置,因人而异)。本文的论证主题是,目前阶段内,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应当采取多元化主体的构建模式,借以优化其监事会结构,从而更好地解决国有独资公司的有效监督问题。总体来说,结构优化为目的,多元化为手段。具体而言,文章将按照下面的思路展开论证:首先,第一章为公司监事会组成结构模式及其分析。立足于全球范围(主要是大陆法系国家),以公司的演革和公司的类型为线索,来归纳总结出自监事会诞生以来的各种组成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影响着这些模式形成的因素。总结出监事会构成模式和其生成机制的内在逻辑关联,为下一步在国有独资公司范围内的探讨打下基础。其次,第二章为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结构模式的选择。这一章首先从国有独资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共性出发,探讨监事会构成中共性的内容,看是否有相类似的监事会构成模式。然后再结合我国国有独资公司的特殊性深入考察论证,得出要走多元模式的监事会构建路径的结论。第三章为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组成结构的优化。它在上一章模式选择的基础上,开始发掘各个多元主体引入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进行多元化制度的具体构建。这将是本文较为核心的内容,依据各个监事分列章节,逐而论之。最后,第四章为监事会组成结构多元化中的利益协调。本章是因考虑到多元主体在有效监督的同时所必然带来的利益冲突而设。而利益冲突的根源在于其各自的身份,所以依据身份对其利益冲突进行分类并加以制度构建以期制衡,最终使多元主体于反复博弈后能在总体上形成具有凝聚力的监督力量,方为解决之道。
论文目录
摘要前言第一章 公司监事会组成结构模式及其成因分析第一节 监事会组成结构的四种基本模式一、从机构制度演变的角度看公司监事会组成结构(一) 监事会出现前早期的公司监督人员构成(二) 监事会出现后的监事会组成结构二、从公司类型的角度看公司监事会组成结构(一) 从大陆法系公司分类角度的考察(二) 从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分类角度的考察(三) 从所有制分类角度对国有公司监事会组成结构的考察三、从公司法规范的角度看监事会组成结构小结第二节 决定监事会组成结构的主要因素一、股权结构对公司监事会组成的影响二、资本结构对公司监事会组成的影响三、权力结构对公司监事会组成的影响四、其他因素对公司监事会组成的影响小结第二章 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组成结构的模式选择第一节 模式选择的需求——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组成结构改革的必要性第二节 多元化的监事会结构模式的选择——国有独资公司与一般公司比较的角度一、非多元化监事会组成结构模式的否定(一) 比较之一:国有独资公司与采用股东代表型监事会的公司(二) 比较之二:国有独资公司与采用传统型监事会的公司二、多元化监事会结构模式的选择(一) 比较之一:国有独资公司与采用外部监事型监事会的公司(二) 比较之二:国有独资公司与采用独立监事型监事会的公司第三章 优化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组成结构的制度设计第一节 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的多元化构成及其制度设计第二节 多元化监事会的相关制度构建一、国资委委派监事制度的完善(一) 建立与公务员制度相衔接的委派监事遴选机制(二) 控制委派监事的比例(三) 完善委派监事的资格制度和任期制度二、职工监事制度的完善(一) 强化职代会在职工监事遴选中的作用(二) 按照不同职工层次分配职工监事中的席位(三) 完善职工监事任期制度和资格制度三、以激励机制的本土化为核心构建独立监事制度(一) 规定独立监事的公开招聘制度(二) 以本土化为中心的激励制度设计四、建立以债权为基础的国有独资公司银行监事制度(一) 通过银行间监督协议产生国有独资公司的银行监事(二) 规定国有和民营银行之间监事席位的制度化配比(三) 银行代表监事的监督方式与任期第四章 多元监事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协调第一节 监事之间的身份冲突及其协调第二节 监事自身的身份冲突及其协调结论参考文献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国有独资公司论文; 监事会论文; 结构优化论文; 利益冲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