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两大苜蓿主产区苜蓿干草生产中存在的难题,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探讨适合两个地区的苜蓿适时收获技术、干草优化调制技术及草捆安全贮藏技术,旨在为我国优质苜蓿干草的生产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论文以银川和青岛为试验点,以“金皇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cv.Golden Empress)为试验原料,通过小区试验和大田试验对苜蓿的收获、干草调制及草捆贮藏的技术和机理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并利用体外消化试验进行了验证。通过对试验研究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得出以下结论:(1)综合考虑不同刈割期、不同留茬高度和不同刈割次数对苜蓿产量、营养成分含量及越冬前根的影响,认为苜蓿适宜的刈割留茬高度为56cm,末次刈割为78cm;宁夏北部平原地区适宜的刈割期为初花期,刈割次数为4次;青岛地区适宜的刈割期为现蕾期至初花期,刈割次数为5次。(2)综合考虑不同干燥处理对苜蓿干燥速率、叶片损失率及营养成分损失率的影响,认为在宁夏北部平原地区适宜的干燥处理为:“中度压扁+翻晒1次+自然干燥”,南部山区适宜的干燥处理为:“中度压扁+含水量为40%打捆+打小捆干燥”;青岛地区适宜的干燥处理为:“中度压扁+翻晒1次+塑料大棚干燥”。(3)综合考虑各打捆处理对贮藏后苜蓿草捆的感官特征、草捆温度、霉菌数量、营养成分含量及体外消化特性,认为当苜蓿干草含水量为28%30%时打成100kg/m3的草捆并添加2%的CaO可以有效预防草捆霉变,草捆营养保存较好,各营养成分的降解率也较高。(4)综合各项试验结果,得出苜蓿适时收获、干草优化调制及草捆安全贮藏方式为:苜蓿在初花期刈割,留茬高度为56cm,在进行中度压扁、翻晒1次的情况下采取自然干燥(银川地区)或塑料大棚干燥(青岛地区),同时在含水量为28%30%时打成100kg/m3的草捆并添加2%的CaO进行贮藏,可获得品质较好的苜蓿干草。利用此法收获和调制的苜蓿干草,在贮藏360d后,银川地区干草的CP含量仍可达到15.19%,TDN和RFV分别为50.27%和101.68,DM降解率为66.24%;青岛地区干草的CP含量可达15.12%,TDN和RFV分别为50.19%和101.32,DM降解率为66.83%。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引言1.1 国内外苜蓿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1.1.1 国外苜蓿产业发展现状1.1.2 国内苜蓿产业发展现状1.2 苜蓿适时收获技术研究1.2.1 苜蓿的刈割期1.2.2 苜蓿的刈割次数1.2.3 苜蓿的刈割留茬高度1.3 苜蓿干草调制工艺研究1.3.1 苜蓿干草调制机理1.3.2 苜蓿的干燥方法1.4 苜蓿干草打捆贮藏技术研究1.4.1 苜蓿干草打捆贮藏技术1.4.2 苜蓿草捆防霉技术研究进展1.5 苜蓿干草品质评定标准1.5.1 感官特征1.5.2 营养成分含量1.6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1.7 论文整体思路及研究技术路线1.7.1 论文整体思路1.7.2 研究技术路线2 材料与方法2.1 试验地点及其概况2.2 试验原料2.3 试验设计2.3.1 苜蓿适时收获技术的研究2.3.2 苜蓿干草调制工艺条件的研究2.3.3 苜蓿干草捆安全贮藏条件的研究2.3.4 苜蓿干草体外消化特性的研究2.4 数据处理方法3 结果与分析3.1 苜蓿适时收获技术和机理的研究3.1.1 苜蓿适宜刈割期和刈割次数的确定3.1.2 苜蓿刈割适宜留茬高度的确定3.1.3 苜蓿适宜刈割时间的确定3.1.4 小结3.2 苜蓿干草调制关键工艺条件的研究3.2.1 苜蓿在自然干燥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3.2.2 银川地区苜蓿干草调制工艺条件的研究3.2.3 青岛地区苜蓿干草调制工艺条件的研究3.2.4 小结3.3 苜蓿草捆安全贮藏技术的研究3.3.1 打捆前含水量对苜蓿营养价值及产量的影响3.3.2 苜蓿草捆在贮藏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3.3.3 苜蓿安全贮藏适宜打捆条件的筛选研究3.3.4 小结3.4 苜蓿干草的体外消化特性的研究3.4.1 打捆条件对苜蓿草捆 48h 体外产气量的影响3.4.2 打捆条件对苜蓿草捆体外培养过程中培养液 pH 值的影响3.4.3 打捆条件对苜蓿草捆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3.4.4 打捆条件对苜蓿草捆体外降解率的影响3.4.5 小结4 讨论4.1 苜蓿收获技术条件的探讨4.2 苜蓿干草调制工艺条件的探讨4.2.1 苜蓿干燥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4.2.2 苜蓿干草调制工艺条件的探讨4.2.3 打小捆干燥和塑料大棚干燥的探讨4.3 苜蓿干草打捆贮藏条件的探讨4.3.1 高水分苜蓿草捆在贮藏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4.3.2 苜蓿干草适宜打捆贮藏条件的探讨4.4 苜蓿干草体外消化特性的探讨5 结论致谢参考文献作者简介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苜蓿论文; 适时收获论文; 干草调制论文; 贮藏论文; 体外消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