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台竖井工区施工用机械设备(论文文献综述)
刘黎,张平,王唤龙,杨昌宇[1](2020)在《高黎贡山隧道1号竖井设计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满足高黎贡山隧道竖井施工任务要求,综合隧道所处环境及竖井能力需求,按照竖井井口、井筒、井下3方面统筹考虑的总体设计思路,提出高黎贡山隧道1号竖井设计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1)根据井口地形、地貌条件及提升设备、井口车场布置要求,合理布置井口场坪;2)根据竖井功能定位,竖井宜采用主副井模式;3)根据井下施工的出渣量、材料数量、人员进出量等综合考虑竖井断面尺寸;4)当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允许时,竖井宜采用短段掘砌混合作业法施工,设置模筑混凝土井壁;5)竖井提升设备宜按井下施工期间的要求考虑,建井期间各设备之间能力应匹配;6)竖井施工能力应满足井下施工期间出渣、进料要求,并留有富余;7)井底车场应结合运输方式及进料、出渣等功能要求确定;8)竖井安全保障应首要解决地下水问题。目前高黎贡山隧道1号竖井主井已完成建井,结果表明铁路隧道竖井按照以上设计方法及思路是可行的。
于磊[2](2019)在《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基于近代十行业分析》文中指出工业遗产的科技价值是工业遗产区别于其他文化遗产的特殊之处,也是工业遗产重要的核心价值。工业遗产的保护绕不开对不同行业工业遗产的分类研究,不同工业行业的历史发展、工业科技与工业流程、与之对应的有价值的物证实物都不同。科技价值是工业遗产的一项重要价值,但目前国内对其的分析和探讨不足,缺乏分门别类的研究,相关的技术史,尤其是系统的技术史与工业考古学研究匮乏,丧失了对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的重要基础,导致了工业遗产保护的主次与依据不明晰,保护往往本末倒置,拆除了最具有价值的物证载体,遗产完整性保护的层级与范畴也同样不明晰。本文基于科技价值的视角,以近代十个行业为例,研究与探讨工业遗产的分行业评价与保护。文章首先系统深入研究了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标准与体系,尤其是英国,其制定了目前世界上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与保护最详细的文件,研究发现英国对工业遗产价值评定导则会细分深入到不同行业工业遗址与建筑物的探讨中,并十分重视各行业工业技术史与工业流程的研究。本文以国外为对比参照,重点研究国内自身的问题,以科技价值为切入点,基于科技价值与完整性的视角,以近代的采煤业、钢铁冶炼业、船舶修造业、棉纺织业、棉印染业、丝绸业、毛纺织业、麻纺织业、水泥业与硫酸工业十个行业为例,分门别类的研究了各工业行业的近代发展历程、有价值的遗存现状、近代工业技术与设备、近代工业流程与对应的物证实物、各门类工业遗产关键技术物证、各门类工业遗产完整性保护的层级与范畴等,基于工业史与技术史的研究,分行业具体阐释不同行业科技价值认知与评价的关注点,分行业分析不同行业工业遗产保护中的关键物证实物,包括了各行业在评价与保护中的核心实物物证、辅助生产的相关配套物证、以及与完整性相关的工业产业链等。这些结论与成果可为工业遗产的评价与保护、保护规划的制定,以及遗存的再利用等提供理论支撑与参考。
程守业[3](2018)在《铁路隧道深竖井反井法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以当金山隧道为例》文中认为为满足特长铁路隧道建设期施工通风和运营期防灾救援的需要,打造立体通风方式,加快隧道施工速度,避免因传统钻爆法带来的安全和环保方面的问题,以敦格铁路当金山隧道竖井为例,通过对施工方法的研究和工程特点的分析,进行方案比选,结合2号竖井的地质条件,改进反井法施工工艺。结果表明:1)采用气动潜孔锤技术施工导孔与BMC600反井钻机施工扩孔相结合的方式,使用KXP-2D(S)数字罗盘测斜仪进行测斜,成功钻成直径为3. 0 m、深度为442 m的深竖井; 2)通过合理控制钻进参数,可以有效控制竖井偏斜,偏斜率仅0. 8%,成井速度快、质量好、安全系数高; 3)反井法一次成井施工铁路隧道深竖井完全可行,机械化程度高,充分显示了反井法的优越性和先进性。
张镈,许嘉,王古恬,黄华青[4](2014)在《人民大会堂修建始末》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原为张镈先生《我的建筑创作道路》一书的第七章。此次编辑,重点摘选了文章中关于"建筑设计过程"的绝大部分文字,并按照建筑逻辑重新整理的文章段落顺序,并按照段落内容由编者增加了小标题。一方面,聚焦于建筑本身,便于读者阅读理解;而另一方面,可能会造成原文潜在信息的遗漏。介意此方面的读者,请关注张镈先生原着为盼。
宋建平[5](2013)在《复杂地质长大隧道快速施工技术研究 ——以乌鞘岭隧道快速施工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乌鞘岭隧道是兰新铁路兰州~武威南段增建第二线的重点控制工程,位于祁连山中高山区,属于青藏高原东北路缘构造区,区域内地质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发育,分布有F4、F5、F6、F7四条大断层,组成了宽大的“挤压构造带”,隧道穿越区域内较大范围存在复杂高地应力、软弱围岩流变变形等一系列地质难题,属国内外罕见。乌鞘岭隧道工程的主要特点是:高海拔、工程规模大、工期紧、地质复杂、工程难度大。在此背景下,本论文以乌鞘岭特长铁路隧道为工程案例,对复杂地质条件下长大隧道的快速施工技术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和总结取得以下成果:1、通过优化斜井断面尺寸,配备适应高原条件、容量大、高效能的机械设备,研制大型通风设备进行高原长斜井通风排烟,选择合理的运输组织以及成套的施工工艺,实现长斜井的快速施工:2、以乌鞘岭隧道大台竖井为例,阐述了施工机械配置模式、井底车场的运输组织模式、高海拔寒冷地区的施工通风处理方式;在此基础上,将整个竖井分为四段,分别采取相应的开挖、支护以及装运技术进行施工,实现深竖井的快速施工3、遵循“弱爆破、少扰动、短进尺、快循环、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施工原则,提出了乌鞘岭隧道穿越富水浅埋黄上地层、泥岩夹砂岩地层、砂岩和砂岩夹砾岩地层、F4、F5、F6、F7四条大断层组成的宽大“挤压构造带”等的快速施工技术。
穆千祥,曹支才,肖元平[6](2010)在《包家山隧道3#斜井工区施工通风方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包家山特长公路隧道3#斜井工区钻爆法开挖、斜井有轨提升、正洞无轨运输、多作业面同时施工的特点,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具体的施工通风方案。现场应用测试证明,通风效果良好,通风方式合理有效。
赵军喜[7](2009)在《高海拔低气压地区隧道施工通风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海拔低气压地区因其海拔高、气压低、空气密度小,通风机的性能在高原地区与在平原地区相比发生了改变。针对这一特点,分析高原地区影响通风机压力及风量的因素,介绍解决通风机在高原地区性能改变的方法、隧道施工宜采用的通风方式以及高原地区施工通风还应采取的其他一些辅助措施。
罗占夫[8](2007)在《特长隧道射流通风与多作业面条件下通风技术》文中提出随着地下空间技术的不断发展,交通、水电、地下铁道等工程的地下开挖空间越来越大。在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中,保护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施工通风就是其中的主要措施之一。圆梁山瓦斯特长隧道是国内第一条钻爆法开挖,设平导采用射流通风技术施工的隧道,射流通风技术为施工创造了良好的作业环境。 施工射流通风方法属于巷道式通风法,在隧道运营通风中,射流通风技术较为成熟,在隧道施工通风中,由于有局扇的存在,射流通风风量会产生变化。本文通过通风网络风路图,依据风压平衡定律和风量平衡定律建立非线性方程组,求解施工射流通风中的风量,并以此确定了射流风机位置对局扇风量影响和最节能的横通道风流控制方法。 本文通过瓦斯综合防治技术,解决了圆梁山隧道的瓦斯施工安全问题。通过推行施工通风专业化管理,使通风设计方案真正落到了实处,通风效果得到充分的体现。最后,对下一步工作的方向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在圆梁山隧道的施工通风中,结合该隧道特点,成功实施了射流通风技术,并进一步完善形成了施工射流通风的风量方法,该方法不仅适用于有平行双孔的瓦斯隧道,同时也可在有辅助坑道的长大隧道或者大规模地下空间的施工通风中推广应用。
郭陕云,常翔,陈智,翟进营,赵沛泽,刘树年,王莉莉[9](2006)在《隧道工程篇》文中研究指明前言隧道及地下工程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而建造的土木工程,是人类挑战生存空间的一种重要方式。我国大陆自改革开放以来,隧道及地下工程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建成规模数量及发展速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向地下空间拓展已成为必然的发展方向。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南京等特大城市已建成运营城市地铁200多公里,而且在许多城市建成了相当数量的地下商场、地下管廊、停车场、人防设施等。目前,我国大陆上新建各类隧道、隧洞约以每
董兆昆[10](2006)在《乌鞘岭特长隧道快速施工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快速施工是现代铁路建设的关键性问题。业内人士认为,从2003年起,我国进入了铁路建设的高峰期,铁路工程的建设进程明显加快,一个项目的建设工期通常只有2—3年,工期非常紧迫。 乌鞘岭特长隧道是兰武二线铁路的控制性工程,设计全长20050米,是亚洲目前己建成的最长的山岭隧道。全隧道的建设工期为44个月,其中Ⅰ线隧道建设工期仅为32个月,工期常紧迫并且面临极其复杂的地质情况和艰苦的施工条件,如何实现快速有序施工是该隧道建设的最为关键的管理问题。 在乌鞘岭特长隧道建设中,业主方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最终确保了乌鞘岭特长隧道按期建成,实现了安全、质量和成本等控制目标。本人全过程参与了乌鞘岭特长隧道业主方管理工作,认为确有必要对其快速施工管理经验加以总结和推广。 本文对乌鞘岭特长隧道项目管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重点研究了业主方所进行的组织管理模式设置、“长隧短打”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动态管理,以及在实施快速施工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技术、质量、考核激励等保障措施。在总结乌鞘岭特长隧道项目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以小见大,归纳了今后中国铁路特长隧道快速施工管理中所应把握的要点,以期为今后中国铁路建设提供了实践参考。
二、大台竖井工区施工用机械设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台竖井工区施工用机械设备(论文提纲范文)
(1)高黎贡山隧道1号竖井设计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高黎贡山隧道1号竖井概况 |
2铁路隧道竖井设计关键技术问题分析 |
2.1 竖井井口场坪布置 |
2.1.1 场坪长度 |
2.1.2 场坪宽度 |
2.1.3 地面车场 |
2.2 竖井设置模式 |
2.3 竖井断面尺寸 |
2.4 竖井施工方法 |
2.5 支护结构 |
2.6 竖井机械设备配套 |
2.6.1 建井机械设备配套 |
2.6.2 井下施工期间机械设备配套 |
2.7 竖井施工能力 |
2.8 井底车场 |
2.9 安全保障 |
3高黎贡山隧道1号竖井设计 |
3.1 竖井井口场坪 |
3.2 竖井设置模式及功能 |
3.3 竖井断面尺寸 |
3.4 施工方法 |
3.5 支护结构 |
3.6 机械设备配套 |
3.6.1 建井机械设备 |
3.6.2 井下施工竖井主要机械设备 |
3.7 施工能力 |
3.8 井底车场及相关洞室 |
3.9 安全保障 |
4结论与讨论 |
(2)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基于近代十行业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与研究视角 |
1.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
1.2.1.1 时间范畴的界定 |
1.2.1.1.1 时间的界定 |
1.2.1.1.2 范畴的界定 |
1.2.1.2 十个行业的选取 |
1.2.1.2.1 工业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 |
1.2.1.2.2 现存遗留所占比例的较高性 |
1.2.2 研究视角 |
1.2.2.1 科技价值的视角 |
1.2.2.2 完整性的视角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方法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1.5.1 国外研究现状 |
1.5.1.1 从文化遗产到工业遗产的保护 |
1.5.1.2 国外工业遗产保护起源及发展 |
1.5.1.3 国外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
1.5.1.3.1 英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
1.5.1.3.2 美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
1.5.1.3.3 加拿大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
1.5.1.3.4 日本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
1.5.2 国内研究现状 |
1.5.2.1 近代中国工业史与技术史的研究 |
1.5.2.2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的起源及发展 |
1.5.2.3 国内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
1.5.2.3.1 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指标与构成研究 |
1.5.2.3.2 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方法与体系研究 |
1.5.2.4《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导则(试行)》的建立 |
1.5.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1.6 关于工业遗产完整性的思考与近代动力设备的发展 |
1.6.1 对于工业遗产完整性的思考 |
1.6.2 近代动力设备的发展历程 |
1.7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1.8 技术路线与关键技术说明 |
1.9 未尽事宜 |
第2章 近代重工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
2.1 近代采煤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
2.1.1 近代采煤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
2.1.1.1 近代采煤业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
2.1.1.2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采煤业工业遗产 |
2.1.1.3 小结 |
2.1.2 近代采煤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
2.1.2.1 近代采煤的完整工艺流程 |
2.1.2.2 近代采煤工业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
2.1.2.2.1 开拓系统工艺技术与关键物证 |
2.1.2.2.2 采煤系统工艺技术与关键物证 |
2.1.2.2.3 矿井提升与运输及其关键物证 |
2.1.2.2.4 矿井通风与排水及其关键物证 |
2.1.2.2.5 煤的洗选与炼焦及其关键物证 |
2.1.2.2.6 煤矿的动力系统及其关键物证 |
2.1.2.2.7 露天采矿与矿井照明 |
2.1.2.3 小结 |
2.1.3 采煤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
2.1.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
2.1.3.2 采煤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
2.1.3.2.1 萍乡安源煤矿工业建筑群 |
2.1.3.2.2 本溪湖煤矿工业建筑群 |
2.2 近代钢铁冶炼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
2.2.1 近代钢铁冶炼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
2.2.1.1 近代钢铁冶炼业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
2.2.1.2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钢铁冶炼业工业遗产 |
2.2.1.3 小结 |
2.2.2 近代钢铁冶炼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
2.2.2.1 近代钢铁冶炼的完整工艺流程 |
2.2.2.2 近代炼铁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
2.2.2.3 近代炼钢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
2.2.2.4 近代钢铁加工工艺与关键技术物证 |
2.2.2.5 小结 |
2.2.3 钢铁冶炼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
2.2.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
2.2.3.2 钢铁冶炼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
2.2.3.2.1 鞍山钢铁有限公司工业建筑群 |
2.2.3.2.2 本溪湖钢铁工业建筑群 |
2.3 近代船舶修造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
2.3.1 近代船舶修造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
2.3.1.1 近代船舶修造业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
2.3.1.2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船舶修造业工业遗产 |
2.3.1.3 小结 |
2.3.2 近代船舶修造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
2.3.2.1 近代船舶修造的完整工艺流程 |
2.3.2.2 近代船舶修造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
2.3.2.2.1 近代船舶修造工业技术 |
2.3.2.2.2 船舶修造关键技术物证 |
2.3.2.3 小结 |
2.3.3 船舶修造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
2.3.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
2.3.3.2 船舶修造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
2.3.3.2.1 福建马尾船政工业建筑群 |
2.3.3.2.2 天津市船厂(原大沽造船厂)工业建筑群 |
第3章 近代轻工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一) |
3.1 近代棉纺织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
3.1.1 近代棉纺织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
3.1.1.1 近代棉纺织业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
3.1.1.2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棉纺织业工业遗产 |
3.1.1.3 小结 |
3.1.2 近代棉纺织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
3.1.2.1 近代棉纺织的完整工艺流程 |
3.1.2.1.1 棉纺工艺 |
3.1.2.1.2 棉织工艺 |
3.1.2.2 近代棉纺织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
3.1.2.2.1 近代棉纺机具 |
3.1.2.2.2 近代棉织机具 |
3.1.2.2.3 近代纺织动力设备 |
3.1.2.2.4 近代棉纺织厂房建筑与构筑物 |
3.1.2.3 小结 |
3.1.3 棉纺织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
3.1.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
3.1.3.2 棉纺织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
3.1.3.2.1 中纺公司天津第一纺织分厂 |
3.1.3.2.2 石家庄大兴纺织染厂工业建筑群 |
3.1.3.2.3 西安大华纱厂工业建筑群 |
3.2 近代棉印染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
3.2.1 近代棉印染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
3.2.2 近代棉印染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
3.2.2.1 近代棉印染的完整工艺流程 |
3.2.2.2 近代棉印染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
3.2.2.3 小结 |
3.2.3 棉印染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
3.2.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
3.2.3.2 棉印染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
3.2.3.2.1 中纺公司上海第三印染厂 |
3.2.3.2.2 中纺公司上海第四印染厂 |
第4章 近代轻工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二) |
4.1 近代丝绸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
4.1.1 近代丝绸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
4.1.1.1 近代动力机器缫丝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
4.1.1.2 近代动力机器丝织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
4.1.1.3 近代动力机器丝绸印染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
4.1.1.4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丝绸业工业遗产 |
4.1.1.5 小结 |
4.1.2 近代丝绸业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
4.1.2.1 近代缫丝、丝织与丝绸印染的完整工艺流程 |
4.1.2.1.1 近代缫丝工艺 |
4.1.2.1.2 近代丝织工艺 |
4.1.2.1.3 丝绸印染工艺 |
4.1.2.2 近代丝绸业的关键技术物证 |
4.1.2.2.1 近代缫丝机具 |
4.1.2.2.2 近代丝织机具 |
4.1.2.2.3 近代丝织物染整机具与动力设备 |
4.1.2.2.4 近代丝绸厂房建筑与构筑物 |
4.1.2.3 小结 |
4.1.3 丝绸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
4.1.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
4.1.3.2 丝绸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
4.1.3.2.1 上海第一丝厂 |
4.2 近代毛纺织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
4.2.1 近代毛纺织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
4.2.1.1 近代毛纺织业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
4.2.1.2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毛纺织业工业遗产 |
4.2.1.3 小结 |
4.2.2 近代毛纺织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
4.2.2.1 近代毛纺织的完整工艺流程 |
4.2.2.1.1 毛纺工艺 |
4.2.2.1.2 毛织工艺 |
4.2.2.1.3 毛织物整理工艺 |
4.2.2.2 近代毛纺织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
4.2.2.2.1 近代毛纺、毛织机具 |
4.2.2.2.2 近代毛整理机具与动力设备 |
4.2.2.2.3 近代毛纺织厂房建筑与构筑物 |
4.2.2.3 小结 |
4.2.3 毛纺织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
4.2.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
4.2.3.2 毛纺织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
4.2.3.2.1 中纺公司上海第二毛纺织厂 |
4.2.3.2.2 中纺公司上海第三毛纺织厂 |
4.3 近代麻纺织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
4.3.1 近代麻纺织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
4.3.2 近代麻纺织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
4.3.2.1 近代麻纺织的完整工艺流程 |
4.3.2.2 近代麻纺织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
4.3.2.3 小结 |
4.3.3 麻纺织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
4.3.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
4.3.3.2 麻纺织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
4.3.3.2.1 中纺公司上海第二制麻厂 |
第5章 近代化工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
5.1 近代水泥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
5.1.1 近代水泥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
5.1.2 近代水泥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
5.1.2.1 近代水泥制造的完整工艺流程 |
5.1.2.2 近代水泥工业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
5.1.2.3 小结 |
5.1.3 水泥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
5.1.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
5.1.3.2 水泥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
5.1.3.2.1 川沙水泥厂 |
5.2 近代硫酸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
5.2.1 近代硫酸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
5.2.2 近代硫酸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
5.2.2.1 近代硫酸制造的完整工艺流程 |
5.2.2.1.1 二氧化硫的制取 |
5.2.2.1.2 近代铅室法制酸工艺 |
5.2.2.1.3 近代接触法制酸工艺 |
5.2.2.2 近代硫酸工业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
5.2.2.3 小结 |
5.2.3 硫酸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
5.2.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
5.2.3.2 硫酸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
5.2.3.2.1 梧州硫酸厂 |
第6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导则(试行)》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3)铁路隧道深竖井反井法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以当金山隧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隧道概况 |
2 施工方案的确定 |
2.1 方案比选 |
2.2 反井法适应性分析 |
2.2.1 地质适应性分析 |
2.2.2 施工场地适应性分析 |
2.2.3 技术安全性分析 |
3 反井法施工工艺 |
4 工程实例 |
4.1 设备选型 |
4.2 施工条件及准备 |
4.3 偏斜控制 |
5 结论与讨论 |
(4)人民大会堂修建始末(论文提纲范文)
天安门广场的规划[3]The Planing of Tiananmen Square |
天安门广场空间体量、比例与尺度Volume, Proportion and Scale |
建筑基本功能及建设标准Basic Functions of Buildings and Construction Standards |
全国专家论证Arguments between National Experts |
工程组织与工程量Engineering Orgnization and Quantity |
台阶、坡道的处理The Dispose of Stairs and Ramps |
宴会厅:后勤厨房设计Banquet Hall:Design of Kitchen |
宴会厅:交谊厅等礼仪空间设计Banquet Hall:Space Design for Etiquette (Common Room) |
宴会厅:五千人大厅Banquet Hall |
风门厅及枢纽厅The Foyer and the Hub Hall |
室内净高、柱间距及柱高比Ratio between Clear Height, Intercolumniation and the Height of column in Interior Space |
室内净高、柱间距及柱高比:以中央大厅为例Ratio between Clear Height, Intercolumniation and the Height of column in Interior Space:The Central Hall as an example |
外立面:外门窗及柱廊设计Facade:the Design of Colonnades, External Doors and Windows |
外立面:柱头与檐口Facade:Capitals and Eaves |
外立面:用材[17]Facade:Material |
大礼堂:基本构型[18]Main Auditorium:The basic configuration |
大礼堂:总体设计[19]Main Auditorium:Overall Design |
大礼堂:基本规模及面积标准Main Auditorium:Overall scale and floor area index |
大礼堂:声学设计、顶棚高度及形式的讨论Main Auditorium:discussions on acoustical design, ceiling height and form. |
大礼堂:“水天一色”的顶棚设计Main Auditorium:Ceiling design inspired by"The water and the sky merge in one color" |
大礼堂:模型制作与设计推敲Main Auditorium:Model making and design study |
大礼堂:混凝土伸缩缝、钢结构屋顶Main Auditorium:Concrete dilatation joints and steel roof |
大礼堂:增设小礼堂Main Auditorium:Add a Small Auditorium |
大礼堂:人工采光Main Audiotorium:Artificial illumination |
大礼堂:消防设计Main Audiotorium:The fire-fighting design |
后勤用房Logistics House |
停车问题Parking |
(5)复杂地质长大隧道快速施工技术研究 ——以乌鞘岭隧道快速施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乌鞘岭隧道概况 |
1.2.1 地形地貌 |
1.2.2 地层岩性 |
1.2.3 地质构造 |
1.2.4 水文地质 |
1.2.5 气象和地震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辅助坑道的设置 |
2.1 辅助坑道的设置原则 |
2.2 辅助坑道的工程特点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无轨运输斜井快速施工技术 |
3.1 无轨运输斜井的技术条件 |
3.1.1 优化斜井断面尺寸 |
3.1.2 合理设置斜井坡度 |
3.1.3 设置适应高效运输的会车道、调车洞和井底车场 |
3.2 施工机械能力系统匹配 |
3.3 施工通风设计 |
3.3.1 通风难度 |
3.3.2 通风总体设计 |
3.3.3 通风效果 |
3.4 倒坡施工排水技术 |
3.5 快速施工技术 |
3.5.1 施工方法 |
3.5.2 开挖断面的台阶高度选择 |
3.5.3 作业要点 |
3.5.4 施工效果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有轨运输斜井快速施工技术 |
4.1 洞外卸碴设施及布置 |
4.2 井底车场 |
4.3 调车环岛技术 |
4.4 机械设备配备技术 |
4.5 斜井有轨与无轨运输比较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竖井快速施工技术 |
5.1 工程概况 |
5.2 施工机械设备 |
5.3 井底车场布置 |
5.4 通风的特殊处理 |
5.5 竖井快速施工技术 |
5.5.1 锁口段施工 |
5.5.2 2.4~26m段施工 |
5.5.3 26m~170m段施工 |
5.5.4 170m~516.14m段施工 |
5.5.5 马头门施工 |
5.6 施工效果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复杂地质条件正洞快速施工技术 |
6.1 富水浅埋黄上地层及泥岩地层正洞快速施工技术 |
6.1.1 进口段左线富水浅埋黄土地层正洞施工 |
6.1.2 进口段右线泥岩地层正洞施工 |
6.2 砂岩及砂岩夹砾岩地层快速施工技术 |
6.2.1 出口段右线正洞快速施工 |
6.2.2 出口段左线平行导坑快速施工 |
6.3 岭脊地段软弱地层正洞快速施工技术 |
6.3.1 F4断层段正洞施工 |
6.3.2 志留系千枚岩地段正洞施工 |
6.3.3 F7断层段施工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 |
个人简历 |
(8)特长隧道射流通风与多作业面条件下通风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概况 |
1.3 工程背景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国内外隧道施工通风技术调查 |
2.1 隧道内的主要污染物及控制标准 |
2.1.1 有害气体的性状与危害 |
2.1.2 可燃性气体与缺氧空气 |
2.1.3 粉尘 |
2.1.4 其他有害因素 |
2.1.5 有害气体的容许浓度 |
2.2 隧道施工通风组织和通风方式的选择 |
2.2.1 隧道施工通风组织 |
2.2.2 通风方式的选择 |
2.3 隧道施工通风设计 |
2.3.1 通风量计算 |
2.3.2 通风机的选择与设置 |
2.3.3 风管的选择和设置方法 |
2.4 长大隧道施工通风布置实例 |
第3章 特长隧道施工射流通风计算方法 |
3.1 概述 |
3.2 计算方法 |
3.2.1 计算步骤 |
3.2.2 工程模型 |
3.2.3 理论计算 |
3.3 射流风机位置对风量的影响 |
3.3.1 射流风机放在局扇之后 |
3.3.2 射流风机放在局扇之前 |
3.3.3 算例 |
3.4 隧道施工射流通风中横通道的风流控制问题 |
3.4.1 射流风机控制风流的方法 |
3.4.2 各种调节方法的风量计算 |
3.4.3 各种调节方法的能耗比较 |
3.4.4 小结 |
3.4.5 算例 |
第4章 圆梁山隧道施工射流通风技术 |
4.1 圆梁山隧道的通风设计计算 |
4.1.1 控制风量 |
4.1.2 风管出风口的应有风量 |
4.1.3 风机应供风量及局扇和风管的初步选择 |
4.1.4 应入洞风量及射流风机的初步选择 |
4.1.5 入洞风量、局扇供风量、风管出口风量以及射流风机台数的计算 |
4.1.6 确定射流风机、局扇和风管 |
4.2 施工通风布置 |
4.3 通风方案实施与效果 |
4.3.1 进口工区的实施与效果 |
4.3.2 出口工区的实施与效果 |
4.3.3 隧道迂回导坑贯通后的通风方案 |
第5章 瓦斯综合防治技术 |
5.1 瓦斯的性质和危害 |
5.1.1 瓦斯的性质 |
5.1.2 瓦斯爆炸的危害 |
5.2 瓦斯隧道的施工通风 |
5.2.1 有关瓦斯隧道施工通风的规范和规定 |
5.2.2 有瓦斯时的通风量计算 |
5.2.3 施工通风管理 |
5.2.4 瓦斯积聚处理措施 |
5.3 瓦斯监测技术 |
5.3.1 人工瓦斯检测 |
5.3.2 自动瓦斯监测 |
5.3.3 瓦斯检测结果及分析 |
第6章 隧道施工通风专业化管理 |
6.1 施工通风专业技术管理的意义 |
6.2 施工通风管理 |
6.2.1 管理机构及人员编制 |
6.2.2 工作制度 |
6.2.3 通风技术管理 |
6.2.4 通风管路的管理 |
6.2.5 通风机的管理 |
6.2.6 瓦斯人工检测的管理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10)乌鞘岭特长隧道快速施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一) 乌鞘岭特长隧道的工程概况 |
(二)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
二、乌鞘岭隧道的组织管理模式 |
(一) 事业代建管理模式的确定 |
(二) 设计及施工单位的选择 |
(三) “小建设、大监理、大咨询”模式的建立 |
三、基于快速施工的施工组织设计 |
(一) 施工组织设计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
(二) 乌鞘岭隧道“长隧短打”施工方案的选择 |
(三) 钻爆施工方法的运用 |
(四) 施工总进度计划的编制 |
四、快速施工中的动态管理 |
(一) 动态管理在乌鞘岭隧道快速施工中的运用 |
(二) 施工组织设计的动态调整 |
(三) 乌鞘岭隧道的动态设计管理 |
五、快速施工的保障措施 |
(一) 技术保障措施 |
(二) 安全质量控制措施 |
(三) 资源配置措施 |
(四) 考核激励措施 |
(五) 创建和谐稳定的建设环境 |
六、特长隧道快速施工管理要点总结 |
(一) 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模式 |
(二) 坚持”长隧短打”的施工方案 |
(三) 实施动态管理,并建立配套的合同形式 |
(四) 通过规范施工加快进度,采用网络技术控制进度 |
(五) 加强前期地质勘察工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大台竖井工区施工用机械设备(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黎贡山隧道1号竖井设计及分析[J]. 刘黎,张平,王唤龙,杨昌宇.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20(S2)
- [2]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基于近代十行业分析[D]. 于磊. 天津大学, 2019(06)
- [3]铁路隧道深竖井反井法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以当金山隧道为例[J]. 程守业.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18(09)
- [4]人民大会堂修建始末[J]. 张镈,许嘉,王古恬,黄华青. 建筑创作, 2014(Z1)
- [5]复杂地质长大隧道快速施工技术研究 ——以乌鞘岭隧道快速施工为例[D]. 宋建平.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1)
- [6]包家山隧道3#斜井工区施工通风方式研究[J]. 穆千祥,曹支才,肖元平. 隧道建设, 2010(03)
- [7]高海拔低气压地区隧道施工通风技术[J]. 赵军喜. 隧道建设, 2009(02)
- [8]特长隧道射流通风与多作业面条件下通风技术[D]. 罗占夫. 同济大学, 2007(06)
- [9]隧道工程篇[A]. 郭陕云,常翔,陈智,翟进营,赵沛泽,刘树年,王莉莉. 工程建设技术发展研究报告, 2006
- [10]乌鞘岭特长隧道快速施工管理研究[D]. 董兆昆. 兰州大学, 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