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量系统辨识中的测试信号分析与研究

多变量系统辨识中的测试信号分析与研究

论文摘要

任何预测控制中的基本问题都是选择表示系统的模型,系统辨识则是在实际工业中获得系统模型的主要方法。针对目前系统辨识主要是加测试信号的辨识,本文对系统辨识测试信号的设计和分析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如下:1.得到了最小二乘法的参数估计值的无偏一致性的充要条件,并讨论了辨识结果和噪声的关系。2.由过程的可辨识性的定义,提出2n阶持续激励条件只是过程可辨识性的一个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只有在最小二乘法下才是充分必要条件。3.提出了一种多通道测试伪随机信号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对于稳定时间相差较大的多变量系统,可以显著缩短测试时间。设计出一种白噪声广义二进制序列,该信号与白噪声的特性类似,生成该信号也简单,可以被广泛地当做系统辨识的测试信号。4.提出了一种多通道测试二进制多频序列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可以大大缩短测试时间。设计了高通和低通复合的多变量系统二进制多频序列,对于同时含有高通和低通通道的多变量系统,可以提高系统辨识精度。5.针对带约束的多变量系统,从稳态控制和动态控制的角度,分别提出了测试信号的设计方法。使得测试信号在满足约束的前提下,幅度达到最大,以提高系统的信噪比。对于闭环系统的动态约束测试,设计从稳态到动态的两阶段过程,并对两个阶段都设计了测试信号。6.基于渐近理论,提出了一种多变量系统测试信号的设计方法,并针对系统辨识的四个基本问题分四个步骤设计了辨识方法,该设计方法辨识精度较高且数值稳定性较好同时容易实现,而且能辨识带有工业有色的噪声的系统。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系统辨识的定义
  • 1.3 系统辨识发展简史
  • 1.3.1 加测试信号和不加测试信号的系统辨识
  • 1.3.2 本文的研究意义
  • 1.4 系统辨识的新发展
  • 1.4.1 鲁棒辨识
  • 1.4.2 子空间模型辨识方法
  • 1.4.3 连续时间系统辨识
  • 1.4.4 时变动态系统的跟踪
  • 1.5 智能辨识
  • 1.5.1 基于知识的系统辨识
  • 1.5.2 基于人工神经元网络的系统辨识
  • 1.5.3 基于遗传算法的系统辨识
  • 1.5.4 基于模糊逻辑的系统辨识
  • 1.5.5 基于小波网络的系统辨识
  • 1.5.6 基于多层递阶方法的系统辨识
  • 1.6 论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关于测试信号若干条件的讨论
  • 2.1 背景介绍
  • 2.2 最小二乘法的无偏一致条件和噪声的关系
  • 2.3 可辨识性和输入信号的关系
  • 2.4 用智能方法来辨识系统
  • 2.5 结论
  • 第3章 时域测试信号的分析与设计
  • 3.1 概述
  • 3.2 信号质量衡量标准
  • 3.3 白噪声序列
  • 3.4 二进制伪随机序列
  • 3.4.1 PRBS信号的特征
  • 3.4.2 PRBS用于相关分析法
  • 3.4.3 PRBS用于最小二乘法
  • 3.5 逆重复伪随机信号
  • 3.5.1 L信号的特征
  • 3.5.2 L信号用于相关分析法
  • 3.6 广义二进制噪声
  • 3.6.1 GBN信号的特征
  • 3.6.2 GBN用于相关分析法
  • 3.6.3 GBN用于最小二乘法
  • 3.7 仿真算例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频域测试信号的分析与设计
  • 4.1 概述
  • 4.2 多频正弦信号
  • 4.3 二进制多频序列
  • 4.3.1 MBS信号的特征
  • 4.3.2 MBS信号用于多通道辨识
  • 4.3.3 MBS信号用于最小二乘法
  • 4.3.4 MBS信号在高低频段的设计
  • 4.4 仿真算例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带约束系统的测试信号设计
  • 5.1 概述
  • 5.2 稳态约束测试
  • 5.2.1 单输入单输出
  • 5.2.2 多输入多输出
  • 5.2.3 仿真算例
  • 5.3 动态约束测试
  • 5.3.1 单输入单输出
  • 5.3.2 多输入多输出
  • 5.3.3 闭环下的动态约束过程测试
  • 5.3.4 仿真算例
  • 5.4 结论
  • 第6章 基于渐近理论的黑箱系统辨识
  • 6.1 概述
  • 6.2 渐近理论
  • 6.2.1 问题的提出
  • 6.2.2 SISO系统的渐近理论
  • 6.2.3 MIMO系统的渐近理论
  • 6.3 基于渐近理论的多变量过程辨识方法
  • 6.3.1 辨识的四个基本问题
  • 6.3.2 辨识步骤
  • 6.4 仿真试验与结果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互信息方法的非线性多变量系统模型失配检测(英文)[J]. 控制工程 2013(01)
    • [2].热工多变量系统的闭环辨识方法研究与仿真[J]. 现代电力 2009(01)
    • [3].多变量系统的变时滞无模型滤波PID控制[J].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2019(03)
    • [4].基于模型降阶的时滞多变量系统动态解耦[J]. 控制工程 2015(04)
    • [5].多变量系统的递阶梯度迭代辨识方法[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19)
    • [6].多变量系统的奇异最优扰动抑制控制[J].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2008(04)
    • [7].一种基于回归分析的弱化系统耦合度方法[J].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2011(01)
    • [8].内模控制的多变量方法研究[J]. 技术与市场 2016(08)
    • [9].多变量系统的变时滞无模型自适应广义预测控制[J].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2020(05)
    • [10].基于Petri网的非线性多变量系统解耦控制[J]. 控制与决策 2018(09)
    • [11].多变量系统模糊解耦方法综述[J]. 仪器仪表用户 2010(01)
    • [12].低阻尼多变量系统频率响应函数的非参数辨识方法[J]. 振动与冲击 2020(19)
    • [13].基于RBFNN的非线性多变量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J]. 自动化与仪表 2008(11)
    • [14].多变量系统的变时滞无模型预测滤波PID控制[J].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2019(05)
    • [15].基于状态观测与教学优化算法的多变量系统历史数据驱动辨识[J].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17(10)
    • [16].多变量系统的广义预测控制解耦设计[J]. 控制工程 2011(01)
    • [17].350MW超临界火电机组协调系统的模型辨识[J]. 计算机仿真 2017(07)
    • [18].基于多模型切换的鲁棒自适应控制器[J].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 2010(01)
    • [19].国产300MW机组协调控制方案的优化措施研究[J]. 机电信息 2012(03)
    • [20].多变量系统的耦合梯度辨识算法与性能分析[J]. 控制与决策 2016(08)
    • [21].非匹配不确定多变量系统高阶终端滑模控制[J]. 电机与控制学报 2009(01)
    • [22].一种新型多变量系统变结构控制滑模趋近律[J]. 上海航天 2008(05)
    • [23].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的集中式控制器设计[J]. 信息与控制 2014(05)
    • [24].常规控制系统配对设计的动态相对增益阵研究[J].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2012(03)
    • [25].纸机系统预测函数控制方法的仿真研究[J]. 计算机仿真 2012(12)
    • [26].脉象的脉名与脉素[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02)
    • [27].一种多变量系统辨识法及其在蒸发过程的应用[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6(12)
    • [28].PCA法在多变量控制系统中的设计与应用[J]. 自动化仪表 2014(03)
    • [29].一种双模糊解耦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研究[J]. 科技传播 2012(22)
    • [30].多变量耦合系统中变量对的选取问题[J]. 科技传播 2010(14)

    标签:;  ;  ;  ;  ;  ;  

    多变量系统辨识中的测试信号分析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