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盆地论文-吴鹏,杨航,韩润生,姜龙燕,江小均

楚雄盆地论文-吴鹏,杨航,韩润生,姜龙燕,江小均

导读:本文包含了楚雄盆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镜铁矿,找矿指示意义,富碱斑岩,老街子铅-银矿床

楚雄盆地论文文献综述

吴鹏,杨航,韩润生,姜龙燕,江小均[1](2019)在《滇中楚雄盆地老街子铅-银矿床镜铁矿特征及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滇中老街子铅-银矿床位于楚雄盆地中部,金沙江-哀牢山富碱侵入岩带南段,是与富碱火山-岩浆热液密切相关的典型矿床。近年来,矿床深部(2073m中段)新揭露出铁氧化物,显微镜下呈亮白色、蓝灰色,针状、放射状、板状构造。通过X射线微区衍射及电子探针分析,确认其为镜铁矿,产出方式有两种:①呈密集星点状,平行岩脉具定向排列,充填于灰紫色黑云母正长斑岩脉长石溶蚀孔洞中;②呈斑点状,分布于岩脉东侧肉红色正长斑岩中,沿岩石裂隙矿化增强。岩脉两侧金属矿物组合差异(方铅矿+黄铁矿+铜氧化物→黄铁矿+铜氧化物+镜铁矿)及正长斑岩颜色差异(灰白→肉红色),与岩脉的侵位密切相关,是构造-岩浆(流体)-蚀变耦合作用的结果。与白马苴金(铜)矿床中镜铁矿对比研究,认为老街子矿床深部镜铁矿对金矿化具有找矿指示意义。相对于星点状、斑点状镜铁矿,呈脉状、网脉状及岩脉内镜铁矿的V2O5、Ti O2含量更高,指示老街子矿床2073m以深可能存在更具规模的脉状镜铁矿。镜铁矿出露位置Cu含量显着增高,局部超过工业品位,达2. 05%,并出现Mo异常(最高含量达0. 11%)、Au异常(最高含量达0. 585g/t),呈现出浅部Pb-Ag矿化和深部Cu-Mo-Au矿化的结构特征,指示深部有斑岩型铜、钼、金的找矿潜力。(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连木[2](2019)在《楚雄盆地深部电性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缘,构造活动剧烈,其地形地貌受控于青藏高原的隆升掀斜作用,深部构造十分复杂。楚雄盆地处于滇中地块,是中-新生代特提斯构造动力体系和滨太平洋构造力体系的联合部位。盆地先后经历了多期次的复杂构造运动,伴随不同的构造演化,其深部结构与动力学问题仍缺乏认识。因此在楚雄盆地开展深部电性结构研究,了解其深部构造特征,对揭示该区域与邻区构造的关系及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对收集到的14条测线1188个测点的MT数据进行了功率谱再编辑处理、维性分析、阻抗张量分解以及相位张量分析等资料处理与分析工作;应用WinGLink软件进行了各测线资料的二维反演并对反演结果进行了初步解释;应用实验室开发的基于GPU工作站的叁维反演软件进行了工区MT资料带地形的叁维反演,得到了高置信度的区域叁维地电结构模型;结合研究区及邻区的地质及其他地球物理资料,对楚雄盆地的电性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与解释。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与他人在邻近区域的反演结果进行对比,确认叁维反演结果可信,算法是有效的。(2)工区的电性结构具有横向分块,纵向分层的特征。按电性可大致划分为西部前陆冲断区、中部前陆隆起区和东部前陆断坳区叁个区块;西部前陆冲断区和中部前陆隆起区在2-24km深度主要表现为高阻,而东部前陆断坳区主要以低阻为主;纵向上西部前陆冲断区电性结构相对复杂,大部分电性结构表现为高阻-低阻,中部前陆隆起区和东部前陆断坳区表现为浅部高阻,中深部低阻的特征。(3)渔泡江断裂下方低阻层受到下方基底挤压呈蝶状形态,推测原因为在喜山期由于印度板块的持续向东挤压过程中受到盆地西部块体的阻挡,扬子板块受到思茅-印支块体的下插力作用导致盆地西部地体受到向上的推挤力所致。(4)证实该区域地壳低阻层的存在,并且在不同位置,规模和埋深有所区别;低阻体与白登海等所提出的地壳流模型在形态和埋深上基本对应,可以初步解释为青藏高原地壳流的向南延伸。(5)对叁江褶皱带及邻区的大地构造动力学初步分析认为研究区的推覆前缘断褶带和叁街断褶带是在燕山期由于红河断裂的左行走滑运动遭受思茅-印支块体的阻挡而形成的,现今该地区的动力学状态是以红河断裂等的调节和吸收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9-04-01)

刘玲,张明华,王平,张盛,乔计花[3](2018)在《复杂盆地地球物理-地质结构模型的构建——重磁电震综合解释在楚雄盆地勘探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楚雄盆地由于其复杂的地质构造,基底深度及内部构造隆拗深度一直不明了.本文以楚雄盆地区域重力及航磁数据为基础,依据横贯东西的两条重磁电震剖面定量反演解释结果,并以云参1及楚参1钻井作为约束,分西区、中区及东区叁个区块反演得到了楚雄盆地叁迭系顶底界面深度,进而得到叁迭系厚度分布特征.本次取得的成果为研究楚雄地区深部地质构造和主要沉积盆地厚度以及盆地基底深度提供了较为可靠的资料,可作为楚雄盆地油气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复杂盆地地球物理-地质结构模型的构建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薛传东,向坤,胡廷银,廖程,杨欣鹏[4](2019)在《楚雄盆地北部桂花铜矿区晚白垩世含矿岩系沉积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楚雄盆地是青藏高原东缘"叁江"构造带与扬子地台西缘结合部重要的含矿沉积盆地之一,以白垩纪地层赋存多个层位的砂岩型铜矿床为特征而不同于其他沉积盆地,长期备受关注。前人曾从矿床学角度进行砂岩铜矿床成矿作用相关研究,相对缺乏沉积学方面工作,进而导致对含矿岩系沉积环境及盆地属性和矿床成因认识的分歧。对楚雄盆地北部包括大村铜矿区在内的桂花地区晚白垩世含矿岩系进行了系统的地表调查、坑道及钻孔观测和沉积环境研究,认为该区上白垩统马头山组和江底河组是一套连续沉积组合,由河道亚相和边滩亚相沉积共同组成,形成于相对干旱的气候环境;沉积物源区位于盆地的北侧,曾出露有基性火山岩、花岗质岩石、碎屑岩、碳酸盐岩以及少量的变质岩等;晚白垩世时期,楚雄盆地具有北高南低的古地理格局,且在江底河组沉积成岩过程中,盆地总体曾经历了区域挤压作用引起的隆升破坏,也是区内砂岩型铜矿床的主要成矿时期。(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曾文涛,刘桂春,马进华,孙柏东,王晓林[5](2018)在《楚雄盆地西缘下侏罗统冯家河组震积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震积岩是古地震事件的重要记录,依托大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在滇西楚雄盆地西侧陆相红层冯家河组中识别出一套陆相震积岩体系。通过对宏观露头和岩石薄片微观观察,总结了该套地层的震积岩标志,主要包括微断裂、震褶岩、液化变形构造、砂岩脉、沙火山、负荷构造、火焰构造、枕状构造、球状构造、角砾岩化、地裂缝等原地相的震积构造及震浊积岩、震积泥石流等异地相震积岩。综合地层柱状结构图,建立了冯家河组陆相震积岩垂向震积岩结构序列。冯家河组震积岩的发现对研究楚雄盆地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楚雄盆地油气勘探提供了地质依据。(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8年11期)

张子琦,高原,石玉涛,王琼[6](2018)在《考虑低速沉积层影响的楚雄盆地地壳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接收函数方法已被广泛可用于研究地震台站下方的壳幔结构,由于PS转换波以及它们的多次波,如PmS、PPmS、PSmS等震相与莫霍面结构关系密切,接收函数在地壳和地幔中的速度间断面的研究中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如果研究区上地壳表面存在低速沉积层,常规的接收函数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会受到很大影响,直接应用传统的H-k(地壳厚度-泊松比)迭加方法得到的结果误差会很大。低速沉积层会使得莫霍面反射的地震波到时出现延迟,如果不去除其影响,该方法所得的地壳厚度、泊松比及界面位置都会出现偏差。云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区域内小江断裂的西端与红河断裂交汇,楚雄盆地处于这个交汇(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一)——专题1:岩石圈构造与大陆动力学、专题2:古地磁学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8-10-21)

张聪,石砥石,张子亚,陈科,苑坤[7](2018)在《云南楚雄盆地西部高精度重磁电特征及基底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楚雄盆地是滇黔桂地区面积最大的含油气盆地,油气勘探进展缓慢,关键问题是基底和沉积盖层展布不清。重磁电是认识和了解盆地基底展布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在楚雄盆地西部实施2条区域重磁电测线,并对其进行基底结构的综合解译。结果表明:楚雄盆地西部上叁迭统底界的最大埋藏深度为7km,盆地总体走向北西,结晶基底在平川、云南驿、红河断裂以东,猛虎、舍资一线以西地区深度最大为9km;在大姚县和南华县之间形成楚雄盆地最大的磁基底凹陷区,面积达到1 200km~2。(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刘金帅,杨飞,章学刚,周舟,周倩[8](2017)在《放射性元素在地质中的应用——以楚雄盆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岩石中铀、钍和钾叁元素的含量决定了岩石的自然伽马放射性强度,叁元素的含量约占地层总自然放射性元素含量的99%以上,其他放射性元素含量不超过1%,且自然放射性能量低,半衰期短,几乎检测不到,可以忽略不计。对云南楚雄盆地晚叁迭世的6条剖面进行了实测,并取得岩石样品,样品数共计105件,利用便携式伽马能谱仪对岩石样品进行伽马能谱测量,测出了样品中主要的叁种天然放射性元素铀、钍、钾的含量,旨在根据所测得数据来分析这些放射性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来说明楚雄盆地中的一些地质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锰业》期刊2017年06期)

黄元有,信太岭,陈强,李忠,张小兵[9](2017)在《EH-4低频模式在楚雄盆地页岩气地质调查中的试验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页岩气常分布于泥岩、页岩及粉砂岩类夹层中,储气层相对于围岩电阻率普遍较低,故寻找低阻层可指示泥、页岩层位分布.云南楚雄地区1∶5万页岩气地质调查中安排了音频大地电磁(AMT)剖面测量,使用EH-4低频模式(0.1~1 000 Hz)进行数据采集,经剖面视电阻率反演,结合2001年云参1井地层柱状图,对AMT反演电阻率剖面进行了地电断面划分,研究了剖面内地下电性结构、各构造单元地质构造、断裂,及调查区与页岩气有关的上叁迭统舍资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富有机质层中心起伏变化和盆地内部构造,为页岩气地质调查提供基础资料,对后期综合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S2期)

杨庆道,陈明春,卯升俄,郭朝斌,谭代英[10](2017)在《滇中楚雄盆地地腹构造-沉积特征重要发现及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楚雄盆地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在盆地内发现了多条地腹深大断裂,被中生代红层所掩覆,这些隐伏基底断裂与盆缘、盆内控盆基底断裂,共同控制盆地层块分异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发现了对中生代盆地沉积具有控制作用的地腹大型隐伏深大断裂——石羊断裂,认为该断裂是楚雄盆地晚叁迭世早期滇中裂谷西支——程海—祥云地堑的东边界控制断裂,并重新认识了中生代楚雄盆地性质、形成机制及复杂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认为晚叁迭世楚雄盆地是经历裂陷-坳陷沉积过程的伸展盆地,建立了晚叁迭世挤压构造背景下的裂陷作用与挤压-裂陷盆地模型,落实了云南驿组海相烃源岩分布范围,提出了新的海相目的层系有利勘探目标区.此外,发现了盆地东部寒武系沉积西边界,重新厘定了早寒武世高水位期沉积范围及页岩气勘探有利区域,重新认识了楚雄盆地有利油气保存单元分区,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S2期)

楚雄盆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云南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缘,构造活动剧烈,其地形地貌受控于青藏高原的隆升掀斜作用,深部构造十分复杂。楚雄盆地处于滇中地块,是中-新生代特提斯构造动力体系和滨太平洋构造力体系的联合部位。盆地先后经历了多期次的复杂构造运动,伴随不同的构造演化,其深部结构与动力学问题仍缺乏认识。因此在楚雄盆地开展深部电性结构研究,了解其深部构造特征,对揭示该区域与邻区构造的关系及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对收集到的14条测线1188个测点的MT数据进行了功率谱再编辑处理、维性分析、阻抗张量分解以及相位张量分析等资料处理与分析工作;应用WinGLink软件进行了各测线资料的二维反演并对反演结果进行了初步解释;应用实验室开发的基于GPU工作站的叁维反演软件进行了工区MT资料带地形的叁维反演,得到了高置信度的区域叁维地电结构模型;结合研究区及邻区的地质及其他地球物理资料,对楚雄盆地的电性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与解释。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与他人在邻近区域的反演结果进行对比,确认叁维反演结果可信,算法是有效的。(2)工区的电性结构具有横向分块,纵向分层的特征。按电性可大致划分为西部前陆冲断区、中部前陆隆起区和东部前陆断坳区叁个区块;西部前陆冲断区和中部前陆隆起区在2-24km深度主要表现为高阻,而东部前陆断坳区主要以低阻为主;纵向上西部前陆冲断区电性结构相对复杂,大部分电性结构表现为高阻-低阻,中部前陆隆起区和东部前陆断坳区表现为浅部高阻,中深部低阻的特征。(3)渔泡江断裂下方低阻层受到下方基底挤压呈蝶状形态,推测原因为在喜山期由于印度板块的持续向东挤压过程中受到盆地西部块体的阻挡,扬子板块受到思茅-印支块体的下插力作用导致盆地西部地体受到向上的推挤力所致。(4)证实该区域地壳低阻层的存在,并且在不同位置,规模和埋深有所区别;低阻体与白登海等所提出的地壳流模型在形态和埋深上基本对应,可以初步解释为青藏高原地壳流的向南延伸。(5)对叁江褶皱带及邻区的大地构造动力学初步分析认为研究区的推覆前缘断褶带和叁街断褶带是在燕山期由于红河断裂的左行走滑运动遭受思茅-印支块体的阻挡而形成的,现今该地区的动力学状态是以红河断裂等的调节和吸收作用的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楚雄盆地论文参考文献

[1].吴鹏,杨航,韩润生,姜龙燕,江小均.滇中楚雄盆地老街子铅-银矿床镜铁矿特征及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19

[2].陈连木.楚雄盆地深部电性结构研究[D].长江大学.2019

[3].刘玲,张明华,王平,张盛,乔计花.复杂盆地地球物理-地质结构模型的构建——重磁电震综合解释在楚雄盆地勘探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2018

[4].薛传东,向坤,胡廷银,廖程,杨欣鹏.楚雄盆地北部桂花铜矿区晚白垩世含矿岩系沉积环境[J].沉积学报.2019

[5].曾文涛,刘桂春,马进华,孙柏东,王晓林.楚雄盆地西缘下侏罗统冯家河组震积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通报.2018

[6].张子琦,高原,石玉涛,王琼.考虑低速沉积层影响的楚雄盆地地壳结构特征[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一)——专题1:岩石圈构造与大陆动力学、专题2:古地磁学与地球动力学.2018

[7].张聪,石砥石,张子亚,陈科,苑坤.云南楚雄盆地西部高精度重磁电特征及基底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8

[8].刘金帅,杨飞,章学刚,周舟,周倩.放射性元素在地质中的应用——以楚雄盆地为例[J].中国锰业.2017

[9].黄元有,信太岭,陈强,李忠,张小兵.EH-4低频模式在楚雄盆地页岩气地质调查中的试验效果[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10].杨庆道,陈明春,卯升俄,郭朝斌,谭代英.滇中楚雄盆地地腹构造-沉积特征重要发现及地质意义[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标签:;  ;  ;  ;  

楚雄盆地论文-吴鹏,杨航,韩润生,姜龙燕,江小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