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中国抒情传统”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在国际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影响下,缘起于海外华人学者,后延伸到港台的一个从整体文学层面考察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研究取向。鉴于此一学术领域在理论方法、研究成果和存在语境等方面对“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有益启示,本文将以学术谱系的历时性演变为基本线索,系统考察其在不同阶段的阐发和建构。全文始终贯穿历史主义视野,分四章先后论述四个重要时期:第一章,梳理“抒情传统”在二十世纪前半期的理论渊源;第二章,则以陈世骧为个案,以期揭示“抒情传统”产生的比较诗学语境;第三章,通过解析高友工“抒情美学”融会语言学、审美心理学和文化史意识的宏大体系,考察其以“本体论”创构实现“现代转化”的理论路径;第四章,则关注“抒情传统”在台湾的接受及其参与文化实践的实绩。经由这一学术史研寻,本文试图初步展现“中国抒情传统”研究的文化语境、典范效应以及其理论建构的意义。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目录绪论:一个学术传统的建立及其意义海外华人学者与传统的现代转换何谓“抒情传统”学术谱系及国内研究现状第一章 先贤的声音:"中国抒情传统"的理论渊源第一节 文学观念:新文学观念的选择及中国文学的主潮第二节 文学文类:重组、接受及诗学理论第三节 诗歌形式:新、旧诗体的传承第四节 美学精神:中国艺术道统的研寻第二章 开拓:陈世骧与"中国抒情传统"的发现第一节 文类研究:"抒情传统"的理论起点第二节 陈世骧:考据视野与抒情源头第三章 延展:高友工的"抒情美学"及其追随者第一节 "抒情美学"概说第二节 高友工:语言学批评方法的介入第三节 普林斯顿的追随者:抒情美典与断代文学史重构第四章 多元:"抒情传统"在台湾第一节 接受的视域第二节 理论的多元走向第三节 "抒情传统"与现实社会余论:"抒情传统"研究的当代意义一 范式:古典文论潜在形态的现代发掘二 语境:比较的视野三 发明:美学创构与审美现代性参考文献后记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海外论文; 抒情传统论文; 比较诗学论文; 现代转换论文; 高友工论文; 陈世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