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映玫叶双岚(白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10000)
【摘要】目的对2011年广州市白云区报告的9658例手足口病疫情进行分析,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白云区2011年网络直报的手足口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白云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9658例,年发病率为434.52/10万,发病高峰在5-7月份,发病主要年龄分布在0-3岁,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和幼托儿童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72:1。结论应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特别是5-7月份,3岁以下婴幼儿的疫情监测工作。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较快可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1]。白云区2011年全年有手足口病例报告,发病高峰在5-7月,2011年共报告手足口病9658例,死亡1例。为掌握其流行特征,做好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依据,对白云区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的白云区手足口病病例。人口资料为白云区统计局提供的2011年人口资料。
1.2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中规定的诊疗标准进行。
1.3统计学方法采用E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2结果
2.1疫情概况2011年白云区共通过疫情直报网报告手足口病病例9658例,发病率为434.52/10万。报病数前五位依次为:石井街、永平街、太和镇、同德街、松洲街。发病率前五位依次为:金沙街、石井街、永平街、同德街、棠景街、松洲街。见表1。
白云区2011年手足口病分街镇发病情况
2.2流行病学分析
2.2.1时间分布全年发病高峰在5-7月份,8-11月份仍保持比较高的发病水平,1-4月份及12月份疫情趋于平缓。发病高峰5-7月分别报告1442、1511和1614例,占全年报病总数的14.93%、15.65%和16.71%,合计占全年手足口病报病数的47.29%,见图1。
图12011年白云区手足口病分月病例分布图
2.2.2性别分布白云区报告的9658例手足口病病例中,男6109例(63.25%),女3549例(36.75%),男女比例为1.72:1。
2.2.3年龄分布5岁以下年龄组高发,报告9368例,占报告病例数的97%。其中又以3岁以下年龄组为多,报告8374例,占报病总数86.71%。
2.2.4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7545例)和幼托儿童(1929例)为主,分别占报病数的78.12%和19.97%,合计占报病总数的98.09%。
3讨论
3.1从发病地区看,全区各个街镇均有流行病例,发病数和发病率较高的街镇集中在流动人口较多的城乡结合部。这与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多,流动人员在生活、居住的环境卫生条件较差,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容易实现,且该流动性大,容易形成交叉感染等因素有关[4]。
3.2从发病时间看,以夏秋季为主,发病时间从4月份开始上升,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5-7月份,呈明显的夏季发病特点。主要原因可能与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关,该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和/或呼吸道经飞沫传播,以人与人的传播为主。4月份天气开始转暖,小孩外出活动频率增加,与外界的接触增多,病毒感染的机会增加。另外也与天气转暖肠道病毒的活动强度增加有关[6]。
3.3从人群分布来看,发病人群以婴幼儿为主,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0-3岁发病最多,发病主要集中在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这可能与散居患儿教育程度、卫生习惯、管理模式等因素有关[7],散居儿童多数居住条件差,发病后很难做到居家隔离,多数时候家人会带孩子出来和周边的孩子一块玩耍,增加了接触传播的机会有关[6],且散居儿童流动性大,对这类人群的健康教育有一定的难度,这也给疫情控制带来了很大困难。而托幼机构的儿童比较集中,儿童相互接触密切,易造成手足口病的交叉感染[5]。男孩多于女孩,可能与男孩喜好运动、相互密切接触有关。
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病,传染性强,传染速度快,对5岁以下儿童危害严重,至今仍无疫苗预防,亦无特异性治疗方法[3],针对其发病主要集中夏秋季节,5-7月容易形成高峰;幼托、散居儿童尤其易感的特点,建议白云区手足口病防控策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重点时间、重点人群疫情防控工作,即在5-7月份加强5岁以下特别是3岁以下婴幼儿的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医疗机构疫情监测管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5]。充分利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卫生资源,开展手足口病患儿的随访工作,避免重症病例的发生。
(2)手足口病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占发病总数97%这一特点,决定了针对儿童家长开展健康教育应成为手足口病防控的一项长期措施,使儿童家长及幼托机构工作人员等了解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掌握最基本的预防措施,这样可以降低人群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减少聚集性病例的发生[7]。特别是在流动人口较聚集的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广泛开展手足口病防控教育宣传,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疾病流行季节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教育家长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注意观察幼儿身体情况,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3)加强对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的监测,严格落实晨检、午检和消毒措施,对托幼机构发生聚集性的班级及时停课并彻底消毒。在发病高峰季节做好托幼机构的预防性消毒工作,教室、寝室等保持开窗通风。
(4)患儿发病后及时隔离,对于居家隔离的患儿,建议发动居委会、村委会等相关人员对其进行监管,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从源头上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6]。
参考文献
[1]卢晨鹏,曾耀明,刘艳璋.2010年东莞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1,37(6):67-69
[2]程孝连.蚌埠市2008年手足口病疫情分析[J].淮海医药,2010,28(1):6-8
[3]李燕婷.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8,20(6):316-317.
[4]郭振平.2008年邢台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9,25(11):975-977
[5]汪杨,冯思霞,李玉香,王峰.小儿手足口病849例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10):1968-1969
[6]王江敏.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2):185-187
[7]米咏梅,贾振华,武晓华.孟州市2008-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22):41-42.
[8]周维宏,罗艳.2008-2009年普洱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27(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