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由外向型增长模式向内需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出发点和着力点。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而农村消费只占总消费的35%左右,因此,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对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显得尤其重要。由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引起的农村居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期以及预防性储蓄增加是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振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为切入点,运用倾向值匹配法(PSM)和倍差模型(DID)相结合的方法,对新农合与农村居民消费关系进行研究,进而评价这项政策在降低农民预防性储蓄,扩大农村消费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是否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地,本文在分析新农合的发展与现状的基础上,对新农合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机理进行研究,为建立数学模型提了供理论依据;利用CHNS调查数据,运用stata统计软件,在使用PSM方法消除样本数据内生性的基础上,建立DID模型,分别对新农合实施三年期(2000,2006年)、新农合实施六年期(2000,2009年)的政策效果进行研究。由于CHNS调查数据缺少居民非耐用品消费的支出,所以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使用农村居民各营养物质的摄入量来代替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已有研究表明营养物质的摄入量与消费水平的变动方向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在新农合实施三年期(2006年),该项政策的实施显著地增加了农村居民的营养物质摄入量,可间接反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在实施的第三年显著的提高了居民消费水平,改善了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而在新农合实施六年期(2009年),该项制度没有起到同样明显的政策效果,即表明新农合在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方面的作用正在减弱。最后,本文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如:拓宽保费来源渠道,提高新农合的保障水平;优化新农合医疗费补偿方案设计;加强监管;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