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扩散与我国区域经济收敛性研究

技术扩散与我国区域经济收敛性研究

论文摘要

经济增长收敛性问题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理论研究最为热门的论题之一。这个论题的核心,在于考察不同经济体之间或一国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寻找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区域众多、经济差距明显且时有扩大的国家而言,这一论题显得尤为现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差距的缩小或扩大,其中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近年来很多学者研究了中国地区间经济差距问题,其中也不乏从收敛角度的研究,但是鲜有涉及基于技术扩散视角的研究。本文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新的角度来研究技术扩散与我国区域增长收敛性问题。在理论上,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两个学派关于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相关内容,研究技术扩散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扩宽了收敛性的研究范围。在方法运用方面,通过对技术扩散的不同处理,构建出了新的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国省际数据对其进行实证检验。本文在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进行历史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扩散与经济结构相关假说,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将技术进步分解成(1)反映全国范围内技术进步和劳动效率因素(如总体制度变迁等)影响的常数项p;(2)地区特别技术进步因子(qi);(3)技术扩散;(4)随机扰动项。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提出了一个基于技术扩散的区域经济收敛理论框架,并建立了一个扩展的收敛方程。我们的扩展收敛方程表明,如果技术扩散是产业内部扩散的,经济结构的不同应被看成一个附加的因素,收敛是条件的。由于将技术进步看作是产业内部转移的,只要经济结构不同,各个地区也将收敛于不同的稳态长期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本文从机制和产出两个方面进行了收敛性检验。实证检验揭示:1981~2005年,我国区域经济存在弱条件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的证据,但通过对不同五年计划的考察发现各个时段的收敛速度波动较大。同时,通过实证的考察,技术扩散对经济增长收敛性有显著影响。但对于我国的不同时段和不同区域的影响显著性不同。证实我们的扩展收敛模型能够用于对我国区域经济收敛的分析考察。最后,我们在Dowrick和Rogers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新的能综合分析新古典收敛机制和新增长收敛机制的框架。实证结构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1~2005年期间,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既有新古典收敛机制的作用,同时也有新增长收敛机制的作用。但是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收敛机制在发挥作用。1990年以前,资本积累对收敛的作用显著有效,新古典收敛机制存在,但1990年以后,新古典机制的作用并不明显。1986~1995及2001~2005年期间,技术扩散对收敛的影响显著有效,新增长收敛机制存在。但在其它时段,新增长收敛机制不存在。

论文目录

  • 中文提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方法
  • 1.3 体系框架
  • 1.4 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2 经济增长收敛性理论的一般考察
  • 2.1 新古典增长理论与收敛性
  • 2.2 新增长理论与收敛性
  • 2.2.1 新古典的内生增长模型中的收敛
  • 2.2.2 技术追赶模型中的收敛
  • 2.3 实证述评
  • 2.3.1 跨国收敛的实证研究
  • 2.3.2 区域收敛的实证研究
  • 2.4 国内研究现状
  • 2.5 本章小结
  • 3 技术扩散与经济增长
  • 3.1 技术与技术扩散的概念
  • 3.2 技术扩散模型
  • 3.2.1 技术扩散的标准模型:传染模型
  • 3.2.2 标准国际技术扩散模型:领导国和追随国模型
  • 3.3 技术扩散和经济增长
  • 3.3.1 知识完全扩散与经济增长
  • 3.3.2 知识不完全扩散与经济增长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技术扩散视角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理论模型分析
  • 4.1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历史透视
  • 4.1.1 我国各地区人均GDP差异的基本分析
  • 4.1.2 不同价格体系下各地区人均GDP差异的比较分析
  • 4.2 技术扩散的结构相关假说
  • 4.3 基于技术扩散的区域经济收敛分析框架
  • 4.3.1 扩展的SOLOW模型
  • 4.3.2 模型的解释
  • 4.4 本章小结
  • 5 技术扩散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σ-收敛分析
  • 5.1 地区分类
  • 5.2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σ-收敛性分析
  • 5.2.1 塞尔(Theil)指数法的概念和计量公式
  • 5.2.2 塞尔(Theil)指数计算结果及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技术扩散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β-收敛分析
  • 6.1 数据和变量解释
  • 6.2 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 6.2.1 面板单位根的检验
  • 6.2.2 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
  • 6.3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绝对β-收敛分析
  • 6.4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条件β-收敛分析
  • 6.5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收敛分析
  • 6.6 基于技术扩散的收敛机制分析框架
  • 6.6.1 基于技术扩散的收敛机制模型
  • 6.6.2 基于技术扩散的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机制分析
  • 6.7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3 进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后记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11)
    • [2].探讨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 财经界(学术版) 2019(35)
    • [3].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16)
    • [4].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 商业经济研究 2019(24)
    • [5].区域经济[J]. 新疆农垦科技 2019(08)
    • [6].区域经济、城镇化与社会治理耦合协调水平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20(01)
    • [7].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分析[J]. 教育现代化 2019(A2)
    • [8].江西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 市场研究 2019(12)
    • [9].乡村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J]. 现代商业 2020(01)
    • [10].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陕西区域经济的发展与挑战[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19(12)
    • [11].山东省旅游产业融合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评价[J]. 人文天下 2019(23)
    • [12].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 2020(02)
    • [13].服务区域经济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 中国商论 2020(05)
    • [14].社会资本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J]. 科技经济市场 2020(01)
    • [15].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分析[J]. 商讯 2020(11)
    • [16].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 财经界(学术版) 2020(11)
    • [17].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J].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0(04)
    • [18].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探析[J]. 全国流通经济 2020(08)
    • [19].区域经济[J]. 新疆农垦科技 2019(11)
    • [20].环境污染和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J]. 大众标准化 2020(06)
    • [21].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J]. 西部学刊 2020(06)
    • [22].太平洋联盟:拉美区域经济合作新引擎[J]. 经济论坛 2020(05)
    • [23].试论公路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11)
    • [24].区域传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机制研究[J]. 商讯 2020(18)
    • [25].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三维演化”框架研究[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20(03)
    • [26].人才的培养和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几何[J]. 人力资源 2020(10)
    • [27].以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撬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培育研究》[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0(02)
    • [28].护航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J]. 审计观察 2019(02)
    • [29].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 审计观察 2019(02)
    • [30].跨境电商发展重塑新时代区域经济新格局[J]. 审计观察 2019(02)

    标签:;  ;  ;  ;  ;  

    技术扩散与我国区域经济收敛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