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饮料瓶片原位成纤改性聚烯烃的研究](https://www.lw50.cn/thumb/076e4581fd6af51462e726d2.webp)
论文摘要
本文利用反应挤出机、两台拉伸机和一些辅助设备,通过反应挤出--冷拉伸--退火工艺制备了HDPE/废饮料瓶片(r-PET)及PP/r-PET两种原位微纤物,系统地研究了基体树脂的选择、反应挤出温度、冷拉伸工艺条件、r-PET用量和拉伸比等对原位成纤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又研究了原位微纤物的SEM制样和刻蚀方法,以及r-PET用量和拉伸比对原位微纤物微观形态的影响,并研究了原位微纤物的结晶和力学性能,探索了注塑温度对原位微纤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选用的基体树脂为MFR在7-20g/10min的HDPE;制备HDPE/r-PET原位微纤物的反应挤出温度条件为250℃;挤出物经35℃左右冷却水浴冷却拉伸,然后在80-90℃进行退火,可以制备出原位微纤物;r-PET用量应在5%-35%之间,拉伸比不能过小;微纤物的MFR随r-PET用量和拉伸比的增大而增大。SEM结果表明,用于微观观察的样品需在液氮中深冷脆断后,再经沸腾的二甲苯进行刻蚀,时间为10分钟左右;随着拉伸比的增大,微纤的长径比变大;随着r-PET用量的增大,微纤量也增加。使用DSC研究了HDPE/r-PET原位微纤物,发现r-PET微纤没有起到促进PE结晶的作用;降温速率增大,结晶峰变宽,结晶峰位置和最大结晶速率温度Tmax都向低温方向移动,表明HDPE/r-PET原位微纤物的结晶过程受成核控制;原位微纤物的结晶度都要小于原料的。HDPE/r-PET原位微纤物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随着拉伸比的增大而增大;同拉伸比下,随r-PET用量的增大,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当拉伸比为15、r-PET的用量为20%时,拉伸强度达到最大,为30.7MPa,与HDPE相比提高了41.7%,相比于普通共混物提高了21.8%;无缺口冲击强度最大为64.8 KJ/m2,相比于HDPE提高了26.8%;原位微纤物注塑成型温度应远低于r-PET的熔点。本文还系统地研究了PP/r-PET原位微纤物的基材选择、制备加工温度条件、刻蚀方法和力学性能特点,发现加工温度为240℃效果最好;最佳刻蚀时间为沸腾二甲苯中8分钟;r-PET原位微纤起到异相成核作用,能够促进结晶。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引言1 文献综述1.1 聚酯瓶1.1.1 聚酯饮料瓶概况1.1.2 聚酯瓶回收技术1.1.3 回收PET增黏1.1.4 回收PET聚合物合金的制备1.2 反应挤出1.2.1 反应挤出概念1.2.2 反应挤出技术特点1.2.3 反应挤出机1.2.4 反应性挤出的应用1.3 聚烯烃改性1.3.1 概述1.3.2 纤维增强改性1.3.3 共混改性1.4 原位成纤1.4.1 原位成纤概述1.4.2 原位成纤机理1.4.3 原位成纤方法1.4.4 原位成纤的控制因素2 实验部分2.1 原料和试剂2.2 实验设备和仪器2.3 反应挤出制备聚烯烃/废饮料瓶片原位微纤物2.3.1 物料的初混2.3.2 物料的熔融反应挤出工艺条件2.3.3 挤出熔融物的拉伸成纤工艺2.4 熔体流动速率测定2.5 原位微纤物的连续相测定2.6 扫描电镜制样2.7 SEM测试条件2.8 结晶度测试2.9 原位微纤物的注塑制样2.10 冲击性能测试2.11 应力-应变性能测试3 结果与讨论3.1 HDPE/r-PET原位微纤物制备探索3.1.1 连续相树脂的选择3.1.2 反应挤出温度条件的选择3.1.3 HDPE/r-PET的比例3.1.4 冷拉伸-退火工艺研究3.1.5 冷拉伸-退火设备及温度3.1.6 冷却水浴的温度选择3.2 HDPE/r-PET原位微纤物的制样与微观形态3.2.1 SEM样品制备3.2.2 SEM样刻蚀方法3.2.3 拉伸比对微观形态的影响3.2.4 r-PET用量对微观形态的影响3.3 HDPE/r-PET原位微纤物的MFR研究3.3.1 拉伸比对HDPE/r-PET原位微纤产物MFR的影响3.3.2 r-PET用量对HDPE/r-PET原位微纤物MFR的影响3.4 HDPE/r-PET原位微纤共混物的结晶研究3.4.1 原位微纤物和共混物结晶比较3.4.2 拉伸比对结晶性能的影响3.4.3 降温速率对结晶性能的影响3.5 HDPE/r-PET原位微纤物的力学性能研究3.5.1 拉伸比对应力-应变性能的影响3.5.2 r-PET用量对应力-应变性能的影响3.5.3 拉伸比对冲击性能的影响3.5.4 r-PET用量对冲击性能的影响3.5.5 加工温度对应力-应变性能的影响3.5.6 加工温度对冲击性能的影响3.6 PP/r-PET原位微纤物的探索3.6.1 连续相树脂的选择3.6.2 反应挤出温度条件的选择3.6.3 PP/r-PET的比例3.6.4 冷拉伸-退火工艺3.7 PP/r-PET原位微纤物的制样与微观形态3.7.1 SEM制样方法3.7.2 SEM样刻蚀方法3.7.3 拉伸比对微观形态的影响3.7.4 r-PET用量对微观形态的影响3.8 PP/r-PET原位微纤物的MFR研究3.8.1 拉伸比对PP/r-PET原位微纤物MFR的影响3.8.2 r-PET用量对PP/r-PET原位微纤物MFR的影响3.9 PP/r-PET原位微纤物的结晶研究3.9.1 PP(粉)/r-PET原位微纤物和共混物的结晶比较3.9.2 PP(粒)/r-PET原位微纤物和共混物的结晶比较3.10 PP/r-PET原位微纤物的力学性能研究3.10.1 拉伸比对应力-应变性能的影响3.10.2 r-PET的用量对应力-应变性能的影响3.10.3 拉伸比对冲击性能的影响3.10.4 r-PET的用量对冲击性能的影响结论参考文献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废饮料瓶片论文; 原位微纤论文; 高密度聚乙烯论文; 聚丙烯论文; 反应挤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