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学术界以及实务界对代物清偿相关问题存在诸多的争议。解决此争议的关键在于界定代物清偿的法律性质以及效力。显然,代物清偿的成立与结果应予区别:代物清偿可以由于法律的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而发生,后者存在一项单纯的代物清偿合意——代物清偿契约(协议)。该协议是区别于代物清偿结果的独立的债法上的合同类型,适用我国《合同法》有关“无名合同”的规定。该协议因为双方当事人就提出他种给付以消灭原债务关系的目的达成合意而成立,代物清偿人据此负担提出他种给付的义务,而原债权人暂时不予追究在原合同下产生的合同责任,但该协议的效力并不直接导致代物清偿结果的发生,所以代物清偿协议是一种诺成、单务以及无偿性质的无名合同。在协议成立后,原债务关系并未消灭,亦没有对原债务的标的进行变更。若当事人违反该协议,须结合违约的形态,如履行不能、迟延履行、瑕疵履行或根本未履行而适用合同法关于无名合同的规定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代物清偿人按约定履行完毕,即发生清偿的结果——因替代物的物权变动而使代物清偿完成。尽管替代物的物权变动是由于独立于代物清偿协议效力的物权行为而发生,但该协议并非与代物清偿的结果完全无关,而是由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使其成为替代物所有权发生变化的要件之一,从而使代物清偿成为“内容有因”的物权行为。由此,代物清偿便在体系上与一般的清偿保持一致,仅是对清偿客体的变态,属于清偿的态样之一,从而与原债的效力维持同一性。尽管,我国目前的法律规范并没有代物清偿的法律概念,但司法实务界的做法已经肯认代物清偿的价值。目前,我国正在推进《民法典》制定工作的进程,以此为契机,得使代物清偿的法律规定在《民法典》中有所体现,为市场交易及司法实践提供法律规范的指导。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于物权变动的三种模式及其分析[J]. 法制与经济 2020(01)
- [2].也论遗赠能否直接引起物权变动[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9(01)
- [3].房屋征收中的物权变动问题探讨[J]. 法制与社会 2019(13)
- [4].也谈约定财产制下夫妻间的物权变动[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5)
- [5].预告登记对在后生效裁判文书导致物权变动的对抗效力[J]. 法制与社会 2017(18)
- [6].仲裁裁决的物权变动效力简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01)
- [7].我国物权法中物权变动规则的法理研究[J]. 法制博览 2016(16)
- [8].物权变动形态之体系思维[J]. 法律方法 2019(02)
- [9].物权变动的理论与实践新问题浅析[J]. 民商法争鸣 2011(01)
- [10].继承引起的物权变动及其规范探讨[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2)
- [11].刍议法律文书导致的物权变动[J]. 今日财富 2020(18)
- [12].特许物权变动中寻租行为的衍生路径及抑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04)
- [13].简述物权变动的原则[J]. 法制与社会 2011(03)
- [14].物权变动规则与物权变动公证实务[J]. 中国公证 2009(11)
- [15].物权变动制度三论[J]. 法律适用 2008(Z1)
- [16].论《物权法》中物权变动规则的突破[J]. 九江学院学报 2008(04)
- [17].物权变动规则的社会经济原因分析[J]. 理论界 2008(10)
- [18].船舶物权变动登记效力的理论解析——兼论我国《物权法》关于物权变动登记效力立法模式的选择[J]. 西部法学评论 2008(01)
- [19].物权变动中第三人的保护研究[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05)
- [20].论仲裁裁决书的物权变动效力[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8(06)
- [21].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与物权变动浅析[J]. 法制与经济 2017(10)
- [22].论《物权法》中物权变动理论的适用及其立法特点[J]. 私法研究 2010(01)
- [23].物权变动时交付的意义[J]. 理论学刊 2012(S1)
- [24].司法裁决导致物权变动制度的困境以物权归属和物权流转为视角[J]. 中国律师 2011(12)
- [25].机动车物权变动公示论[J]. 行政与法 2010(05)
- [26].机动车物权变动中的登记对抗问题[J]. 人民司法 2010(19)
- [27].林业物权变动的规范架构——中国法律经验的总结与评析[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8(02)
- [28].浅析房屋征收过程中的物权变动问题研究[J]. 法制与经济 2019(02)
- [29].法律文书导致的物权变动研究[J]. 法制博览 2019(21)
- [30].物权变动中特定第三人的保护[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