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1.建立灵敏度高、专属性强、方便可行的HPLC-UV法测定人尿液中三苯双脒次级代谢物对苯二甲酸浓度。2.进行中国健康志愿者单次多剂量(200mg、400mg、600mg)口服三苯双脒肠溶片次级代谢物对苯二甲酸的排泄动力学研究,了解该代谢物在人体排泄规律及其剂量相关性,以对苯二甲酸排泄动力学过程描述三苯双脒药代动力学特征。3.进行中国健康志愿者进食和禁食单次单剂量(400mg)口服三苯双脒肠溶片次级代谢物对苯二甲酸的排泄动力学研究,了解食物对该代谢物人体排泄过程的可能影响,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三苯双脒肠溶片临床给药方案提供依据。4.观察中国健康志愿者口服三苯双脒肠溶片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评价其安全性。方法:1.尿样经过稀释后,以阿魏酸为内标,以甲醇—1%醋酸(35:65,V/V)为流动相,采用Ultimate XB-C18柱(4.6mm×200mm,5μm)分离,紫外检测波长240nm,流速0.8mL·min-1,进样量20μL。2.16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分配到三个剂量组(400mg组6人,其他两组5人),分别单次口服200mg、400mg及600mg三苯双脒肠溶片,留取尿样,采用HPLC-UV法检测其尿液中三苯双脒次级代谢物对苯二甲酸浓度,采用DAS2.0实用药代动力学程序计算代谢物对苯二甲酸人体排泄动力学参数,评价其剂量相关性。同期观察不良反应。3.6名男性健康志愿者,按照两种处理(进食和禁食)双周期交叉实验设计,分别禁食、进食后口服400mg三苯双脒肠溶片,留取尿样,采用HPLC-UV法检测其尿液中三苯双脒次级代谢物对苯二甲酸浓度,采用DAS2.0实用药代动力学程序计算代谢物对苯二甲酸浓度人体排泄动力学参数,评价进食对三苯双脒次级代谢物对苯二甲酸排泄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同期观察不良反应,评价其安全性。结果:1.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三个剂量(200mg、400mg和600mg)的三苯双脒肠溶片后,血液中未检测到对苯二甲醛,HPLC-UV分析确定尿样中存在对苯二甲酸,证明三苯双脒进入体内迅速代谢,除生成对-(1-二甲氨基乙亚氨基)苯胺(以下简称氨脒)外,还转化为对苯二甲醛,对苯二甲醛进一步代谢为对苯二甲酸。2.HPLC-UV法测定人尿液中对苯二甲酸浓度,对苯二甲酸浓度在1~4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2.68e-002X-1.47e-003(r=0.9954),最低定量限为1μg·mL-1,绝对回收率大于85%,相对回收率接近100%,批内、批间RSD均小于5%。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适合人体三苯双脒次级代谢物对苯二甲酸排泄动力学研究。3.三组剂量(200mg、400mg和600mg)单次口服给药后,代谢物对苯二甲酸24h尿累积排泄率分别为37.00%±49.28%、32.90%±11.11%和37.85%±14.52%。用尿药法(残余药量法)计算三苯双脒代谢物对苯二甲酸半衰期t1/2分别为3.039±0.722h,2.425±0.761h和3.473±1.384h,尿药排泄速率常数Ke分别为0.238±0.056h-1,0.313±0.105h-1和0.225±0.079h-1。4.两组(进食和禁食)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单次口服三苯双脒肠溶片代谢物对苯二甲酸24h尿累积排泄率分别为52.41±25.74%和32.90±11.11%:尿药法(残余药量法)计算对苯二甲酸半衰期t1/2分别为4.118±3.850h和2.425±0.761h:尿药排泄速率常数Ke分别为0.261±0.140h-1和0.313±0.105h-1。进食影响三苯双脒次级代谢物对苯二甲酸尿累积排泄量。结论:1.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三个剂量(200mg、400mg和600mg)的三苯双脒肠溶片后,血液中未检测到对苯二甲醛,HPLC-UV分析确定尿样中存在对苯二甲酸,证明三苯双脒进入体内迅速代谢,除氨脒外,还转化为对苯二甲醛,对苯二甲醛进一步代谢为对苯二甲酸。2.志愿者单次口服200、400和600mg三苯双脒肠溶片后,对苯二甲酸尿累积排泄量与给药剂量呈良好相关性,累积排泄率不随给药剂量增大而增大。3.双单侧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食物对三苯双脒次级代谢物对苯二甲酸尿累积排泄量有显著性影响,因此食物影响三苯双脒次级代谢物对苯二甲酸排泄。4.整个试验过程顺利,志愿者依从性好,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发生。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黏细菌及其次级代谢物生物学性质的初步研究[J]. 食品与药品 2009(01)
- [2].栽培远志中次级代谢物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 2017(16)
- [3].不同物候期栽培远志药材中次级代谢物的动态变化规律分析[J]. 中药材 2018(12)
- [4].生物杀菌剂SPRI-90827及次级代谢物的生物活性[J]. 农药 2011(06)
- [5].HPLC测定人尿液三苯双脒次级代谢物对苯二甲酸浓度[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10)
- [6].固态培养对产紫杉醇真菌小孢拟盘多毛孢次级代谢物生成影响[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7].鱼池如何防治蓝藻[J]. 科学养鱼 2011(01)
- [8].放线菌SPRI-70014杀草成分的研究[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8(08)
- [9].霉菌毒素的危害及预防措施[J]. 农村养殖技术 2008(22)
- [10].淡水样品中粘细菌的分离·纯化及其抗菌抗肿瘤活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6)
- [11].黄曲霉毒素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J].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1(11)
- [12].链霉菌次级代谢物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14(03)
- [13].散囊菌产次级代谢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13(01)
- [14].绿脓杆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J]. 化学工程师 2020(01)
- [15].海洋来源真菌Trichoderma citrinoviride中的1个新生物碱类化合物(英文)[J]. 中国海洋药物 2020(02)
- [16].构树叶性状分化的生态功能初步研究[J]. 广西植物 2018(08)
- [17].液泡膜转运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 2009(06)
- [18].名刊[J]. 科学新闻 2018(07)
- [19].霉菌毒素——畜牧业的隐形杀手[J]. 农业知识 2018(33)
- [20].常用抗生素的注意事项及禁忌症[J]. 中国医疗前沿 2010(11)
- [21].新型抗生素哌珀霉素农用前景看好[J]. 农药市场信息 2019(08)
- [22].植物内生微生物及其“暗物质”开发技术的研究进展[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6(07)
- [23].新书介绍[J]. 生物产业技术 2015(04)
- [24].氧脂素对赭曲霉在大豆培养基质中合成赭曲霉毒素A的影响[J]. 微生物学通报 2020(06)
- [25].药用植物组织培养与脱落酸[J]. 中国中药杂志 2013(01)
- [26].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ZSUH 36次级代谢物的分离鉴定[J]. 应用化学 2009(01)
- [27].海洋来源真菌Penicillium citrinum中的一个新桔霉素衍生物(英文)[J]. 药学学报 2015(02)
- [28].不同番茄种质资源营养和次生代谢物及其相关性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19(21)
- [29].黄曲霉菌主要真菌毒素次级代谢与调控的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通报 2014(07)
- [30].海洋生物毒素与海洋药物[J]. 科学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