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明(陕西紫阳双安镇中心学校725303)
所谓教学的艺术性,就是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更好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性,不是单纯地追求形式,更不是搞“花架子”,要真正发挥它在教育中的作用,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它的艺术性。
1、教学设计的艺术性。
“教学艺术是育人艺术”。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在于育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表现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陶行知先生从海外归来宣传抗日。他一到武汉就去保育院探望孩子,给孩子们教了一个“春”字。板书:“春”;谈话:春,代表着春天和欢乐,花儿跳舞,鸟儿唱歌。我们看见了春,也就是看见了中华民族的希望。若把“春”拆开分成三部分,便是“三、人、日”。“三人成众”这意味着大家联合起来,是可以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倒的!你们看,“日”不是在“三人”之下吗?赶跑了日本鬼子,中华民族的春天就来到了。陶先生讲究教学艺术,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和人们的认识规律,将一个字拆开,分成几个独体字,巧妙运用拆字法,使学生便于理解和记忆,又有机地融入思想教育,从而提高了识字效率。
2、教学趣味的艺术性。
小学教师要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必须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意趣味性。如:用“找朋友”、“开火车”、“打电话”、“猜谜语”、“讲故事”、“编歌诀”等活动进行拼音教学。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学生对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难以区分,有时默写声母把整体认读音节也默写进去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设计了一套打电话找朋友的游戏节目让学生表演,使学生在愉快有趣的游戏活动中,由抽象到具体,分清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2、教学启发的艺术性。
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如果都能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将起着重要作用。那种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不能培养能力,自然也无艺术性可言。有两位教师教《燕子飞回来了》这一课中“飞过”一词,就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观。“飞过”一词在课文中出现三次,词义却不一样。前一位教师在教学中直接点出了三个“飞过”,不仅告诉学生分别是什么意思,而且进行板书,这是让学生“伸伸手,接果子”,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后果往往是“消化不良”。后一位教师所用的方法截然不同,当课文第一次出现“飞过”时,稍微点拨了一下,“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同学们阅读时注意了没有?找出来,结合句子思考一下,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这就是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将能力的培养渗透其中,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启发式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但学生不经思考就能回答出来,绝不是启发式教学。
3、情感教学的艺术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言的运用至关重要。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不仅要讲究规范、形象、生动,还要体现尊重、体谅和坦诚。例如:在发问的时候,应多用开放或试探性的语言。可以说:“文章中同学们最喜欢哪一个人物?为什么?”“同学们有些什么感受?”这样学生的回答就不仅局限于“是”、“不是”,“有”、“没有”,从而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问:“老师很想知道同学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比直接问“同学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想法”,学生更容易接受。又如,在引导的时候,应多用鼓励或协商的语言。可以说:“同学们讲得很好,但答案不会是固定的一种,大家各抒己见,说错了没关系。”“我与同学商量一下,刚才用的这个词能不能换一个呢?换一个也许更恰当。”要尽可能避免批评和责备的语言。再如在评述的时候,应多用赞扬或肯定的语言,可以说:“这几点概括得多好啊!这位同学很会读书,大家要向他学习。”“这个问题虽难了点,但他的回答正确,我们为他鼓掌。”这些富有情感性、艺术性的教学用语有效地改善了小学生的学习态度,使教学步骤的实施畅通无阻。
总之,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教给学生知识,艺术性作为学生喜欢的教育手段非重视不可,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让艺术性与科学性完美结合,让艺术与科学相伴而行,相得益彰,互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