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一、可靠性技术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传海,王成功,杨兆军,刘志峰,田海龙[1](2022)在《数控机床可靠性建模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文中指出数控机床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是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其可靠性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数控机床可靠性建模是可靠性工程的基础,主要对数控机床可靠性建模方法和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评述。可靠性建模方法主要分为基于故障时间数据的可靠性建模方法、基于多源层次信息集的可靠性建模方法、基于性能退化数据的可靠性建模方法、基于动态特性参数的工艺可靠性建模方法四种,分析了各类可靠性建模方法的研究历程和技术进展。在数控机床可靠性建模方法取得明显进展的基础上,指出现有可靠性建模方法存在的不足,然后对数控机床可靠性建模方法研究的动态和热点进行论述。最后,从可靠性建模方法的发展规律、技术应用以及行业需求的角度对数控机床可靠性建模方法和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刘猛,潘仁前,葛建超[2](2021)在《联合作战指挥信息系统软件可靠性设计》文中指出针对联合作战指挥信息系统网络化和服务化的特点,基于典型软件可靠性模型分析,研究了可提升系统可靠性的理论方法。根据各类软件的不同技术特点,将软件分为数据、传输、无状态应用和有状态应用等服务模式,给出了可靠性设计流程及设计要点,分析了可靠性关键技术,从而为联合作战指挥信息系统软件可靠性设计提供参考。

罗雨薇,李晓红[3](2021)在《电子元器件质量与可靠性技术及其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高技术战争和电子战的重点,电子元器件是武器装备向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所在。其质量和可靠性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首先,简单地回顾了国内外电子元器件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发展现状;然后,对可靠性设计、试验、分析和评价技术逐一作了介绍;最后,对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元器件及其可靠性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

孙龙,胡湘洪,高春雨[4](2021)在《可靠性发展历史与经验启示》文中指出可靠性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门工程学科,是研究产品全寿命过程中故障发生的原因及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降低产品的故障率,提高产品质量的工程技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可靠性技术在理论研究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工程应用上已取得丰硕的成果。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可靠性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然后,分析了国内外可靠性技术发展的特点与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最后,总结了可靠性技术发展的历史经验与其带来的启示。

葛智君,丁世来[5](2021)在《质量可靠性工程软件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分析》文中提出工业软件是武器装备和工业产品创新和知识沉淀的重要载体,质量可靠性工程软件更是装备和产品质量提升、效能发挥、安全稳定的直接抓手。主要结合装备发展史和质量可靠性学科发展史,从历史各阶段国防军工和工业领域对质量可靠性的需求入手,明确了质量可靠性工程软件的定义和内涵、背景和发展历程,分析了国内外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并结合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给出了下一阶段质量可靠性工程软件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畅晓鹏,张伟,邱耀[6](2021)在《船用柴油机可靠性研发技术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针对船用柴油机可靠性与质量脱节、可靠性需求识别难及可靠性技术状态管理的问题,在研究柴油机可靠性与质量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可靠性技术与典型质量工具的融合方法;构建了适用于船用柴油机的可靠性需求工程,并分析了可靠性需求的工程阶段和所需的可靠性分析项目;研究了可靠性与产品技术状态管理的关联,并提出了可靠性技术状态管理方法。结合船用柴油机研发现状,提出了可靠性研发技术优化建议。

孙博[7](2021)在《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可靠性评估》文中认为数控机床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工业母机”,其可靠性水平已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而保障关键功能部件的可靠性是保障数控机床可靠性水平的重要途径。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的可靠性评估方法不仅用于可靠性水平的考核,还能为可靠性设计、可靠性增长及预防性维修提供重要依据。因此,研究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可靠性评估方法以获取准确的评估结果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工程价值。故障数据是可靠性评估的重要依据,然而随着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可靠性水平的不断提升,可靠性试验周期不断延长,致使有限时间内获取的故障数据严重不足,而仅凭有限的故障数据所得出评估结果的精度较低。在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的全寿命周期中,蕴藏着多源的可靠性信息,但其中存在着部分缺失、获取困难等弊病,若能充分利用这些不完善的信息可弥补故障数据的不足,并提升可靠性评估精度是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可靠性评估研究通常是将相同维度的信息进行融合,信息源相对单一,易导致评估结果偏差较大,故在保证融合误差最小的前提下,需完善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融合的方法。综上,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资助下,提出了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可靠性评估方法:针对其故障模式多样的特点,以混合威布尔分布为可靠性模型,对区间删失的前期产品可靠性信息、混合不确定的可靠性仿真信息、专家的模糊判断信息、非线性的性能退化信息和右删失的小样本故障等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并融合以评估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可靠性,并以伺服刀架和主轴为例,验证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可靠性评估的精度。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前期故障数据存在记录不完整、无准确的故障时间等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区间删失数据的可靠性评估方法。在建立含有区间删失数据的似然函数基础上,采用期望最大化(Expectation Maximization,EM)算法和Delta方法分别进行点估计和区间估计,并通过蒙特卡洛仿真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且将该方法应用在伺服刀架和主轴的可靠性评估中,得到了前期产品的可靠性评估结果。(2)为获得作为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可靠性评估信息源的可靠性仿真信息,提出基于混合不确定性的可靠性仿真方法。从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的功能原理入手,采用“功能-运动-动作”方法建立了故障树;通过扩展的概率盒理论和变异系数对认知不确定性进行量化,并将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作为一种多状态的可维修系统,利用双层蒙特卡洛的方法实现混合不确定性的可靠性仿真;最后应用该方法获取了伺服刀架的可靠性仿真结果,并采用Birnbaum重要度对各子系统的重要度进行评价。(3)为融合前期产品的可靠性信息、专家信息和可靠性仿真信息以得到产品可靠性评估的先验信息,搭建了基于串行结构的信息融合框架。采用“最优最劣”法和模糊理论建立专家系统,并以前期产品的可靠性评估结果作为基础,获取专家对现有产品的可靠性水平判断结果,进而通过贝叶斯融合方法与可靠性仿真信息融合,再利用改进的重要性重采样算法获取最终的多源信息融合结果。(4)为弥补混合威布尔分布在小样本情况下可靠性评估精度低的不足,提出一种考虑右删失数据的小样本可靠性评估方法。由非线性的退化过程预测出故障前的时间,并与小样本的故障数据进行融合;将多源信息融合结果作为先验信息,通过条件概率密度函数进行数据分类,再依据基于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对各子分布的参数进行求解;最后采用仿真和实例分析评价所提方法的精度。依据本文提出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可靠性评估的方法,获取伺服刀架和主轴可靠性评估结果,且验证了可有效提升评估结果的精度,从而为后续开展可靠性设计、可靠性增长及预防性维修等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

许倩倩[8](2021)在《SWAN服务可靠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用户分布在范围更大的分支机构和其他地区,使得大多数企业网络都需要向广域网转变,以提高用户对云应用及公共和私有资源访问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软件定义广域网(Software Defined Wide Area Network,SDWAN)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体系结构,它支持混合链路接入,并通过软件进行网络设备管理和动态路由计算,具有部署快、运维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为了保证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高效可靠地访问应用和资源,这就要求SDWAN服务能够尽可能长时间地持续可靠运行,保证业务不中断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引入了 SDWAN服务风险评估模型。在网络状态特征不变的历史时间段内,统计SDWAN连续服务时长数据并通过服务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出满足风险要求的最大无故障运行时间,并在最大无故障运行时间耗尽之前,重新触发收敛性维护和风险评估,以获得最大限度的风险控制能力,这对提高SDWAN服务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本论文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SDWAN服务可靠性的背景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研究;(2)对网络状态特征检测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 SDWAN服务风险评估模型,并在原有SDWAN系统收敛性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3)在实验室自研的SDWAN系统上设计并实现了服务风险评估和收敛性维护的功能;(4)在云网环境下,通过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验证了系统服务可靠性的有效提升。

吴昊天[9](2021)在《嵌入式系统的低功耗与可靠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几十年来,嵌入式系统一直是航空航天和国防、汽车、医疗设备、通信和工业自动化等行业的主要技术,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石。发展实时嵌入式系统软件技术,对我国工业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兴的工业4.0领域中,嵌入式系统更是占据了主要的战略地位。随着处理器体系结构的成熟,更强大计算能力的微处理器嵌入到系统和设备中,系统正在向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这使得系统的性能和规模呈指数级增长。尽管电池技术在寿命和体积上一直稳定改进,但发展速度仍然不及快速增长的功率需求,系统较高的能耗将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当微处理器工艺技术进入纳米级,更多的半导体元件集成到一个芯片上,处理器的噪声裕度越来越小,使得内部部件更容易受到瞬时错误的影响,导致运行故障。因此,能耗和可靠性成为新一代嵌入式系统设计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以嵌入式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了实时调度理论、动态电压调节技术(DVS)、动态电源管理技术(DPM)和编译器技术对嵌入式系统的能耗优化和可靠性问题展开了研究。在嵌入式实时系统任务调度方面,研究了周期任务模型的低功耗调度算法和混合任务模型下的低功耗与可靠性协同优化调度算法。在嵌入式系统应用程序方面,利用编译器技术研究了一种轻量级的软错误检测方法和一种全面的软错误容错技术。本文研究均通过实验验证了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针对嵌入式实时系统周期任务模型,提出基于最早截止时限优先(EDF)的低功耗调度算法LPABOWSA。该调度算法使用了DVS和DPM技术,在离线阶段计算回收空闲利用率降低处理器速度,运行阶段根据任务的回收动态空闲时间,并按照就绪队列中任务的WCET比例来分配空闲时间,动态调整处理器速度以降低能耗。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分别比DRA和ASTALPSA算法平均节省了约10.7%和4.6%的能耗。此外,本研究还针对关键速度策略可能会造成能耗增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平衡点的周期任务低功耗调度算法LPABOBF。该算法根据周期任务集的特点,充分回收了所有静态空闲时间与动态空闲时间。由于结合了DPM技术在适当时候关闭处理器,处理器切换存在开销,因此关键速度不一定是使得系统能耗最小的速度。当处理器速度小于关键速度时,LPABOBF算法根据平衡点来判断使用DVS处理器速度或者关键速度。实验结果表明,LPABOBF比现有的DRA算法节省8.9%~26.19%的能耗,比DSTRA算法节省约2.7%~13.98%的能耗。第二,针对嵌入式实时系统混合任务模型,提出低功耗与可靠性协同优化调度算法RLPMABC。使用DVS技术缩放的电源电压使得处理器更容易受到软错误的攻击,因此在低功耗技术中同时兼顾可靠性是必要的。RLPMABC算法利用常带宽服务器调度将非周期任务参与到周期任务的调度中,并充分考虑了可靠性因素。在降低处理器速度前,提前利用空闲时间为所执行的任务分配好备份任务。在离线阶段,根据空闲利用率提出两种启发式的策略:小利用率优先(SUF)和大利用率优先(LUF),来选择使用DVS技术的任务,并为任务分配备份任务。在运行阶段,充分回收周期任务和常带宽服务器的空闲时间,进一步为其他任务的分配备份任务和降低能耗。实验结果表明RLPMABC算法比NODVS-CBS算法节约能耗20.8%~54.6%,同时平均故障率约为其1.5%~11.8%。第三,针对嵌入式系统软错误检测技术的需求,提出一种轻量级软错误检测技术LEDRMT。嵌入式系统的可靠性往往是设计中最重要的考虑方面。瞬时错误(软错误)的发生可能导致程序产生不确定的运行结果。然而,基于备份任务的调度技术并不能检测出无症状的结果错误(SDC),该类错误会导致错误的运行结果,而不产生任何异常的表现。程序指令级的技术可以在编译器层面灵活地实现,并可以有效检测到SDC。基于编译器实现的冗余多线程(RMT)近年来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软错误检测技术。其原理为在两个处理器核心上同时运行复制域(SOR)中的程序代码的副本,在检测点处比较两个线程的相关结果值来检测错误。现有的编译器RMT软错误技术存在着错误覆盖率不足,或运行时间开销过大的问题。其中,时间开销主要来源于主线程与冗余线程之间的同步操作。本研究完全移除了现有技术中主线程对于冗余线程的等待操作,并重新设计了线程间的结果比较机制,增加了内存读指令的线程内复制,和内存写指令的线程内读取检查。软错误注入实验结果表明,相比最严格的RMT软错误检测技术,所提LEDRMT技术在不损失SDC覆盖率的前提下,降低了45.07%的运行时间开销。第四,针对嵌入式系统容错技术的需求,提出一种全面的软错误容错技术FERNANDO。软错误检测技术并不能在运行中对错误进行纠正,给后期的调试工作带来麻烦。完整的软错误容错技术需要包括软错误检测与软错误恢复。最新的软件RMT容错技术大部分基于结果值的多数投票机制。它们不能有效检测到内存指令中的错误。在最新的RMT技术FISHER中,在错误恢复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失败的恢复。以上弱点均可导致SDC的发生。本研究基于编译器实现的RMT容错技术FERNANDO,包括在检测点处全寄存器值的错误检测机制,以及全系统状态的错误恢复机制,修补了错误检测以及恢复中的漏洞。软错误注入实验结果表明,相比最新的RMT容错技术FISHER,所提技术FERNANDO可以降低86.67%的SDC几率,并优化19.64%的执行时间开销。

张伟婷[10](2021)在《碲镉汞大面阵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可靠性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碲镉汞红外探测器具有波段覆盖宽、灵敏度高等优越性能,是航天遥感、天文科学等领域的红外探测的首选。随着红外探测与成像的空间分辨率不断提升,红外探测器规模不断扩大,但因其低温热失配引发的可靠性问题愈加严重。为此,本文重点开展大面阵芯片面形校正、低热应力结构设计等可靠性技术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实现了大面阵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结构优化设计。通过对探测器的结构尺寸进行优化以及材料参数合理选择等方法来减少应力较为集中的区域,从而起到调节应力大小的作用。在实际设计芯片时,调整光敏元分布的实际有效范围以削弱因为应力过度集中而对光敏元分布区域产生不良影响。根据探测器衬底材料和基板材料的不同,分别对其进行封装结构的优化设计,提升了Si基碲镉汞和SiC基板的大面阵探测器的结构可靠性。针对大面阵器件常出现的芯片边缘和四角区域应力过大、中心区域应变大和在低温环境下容易失效等问题进行了改善。经过100次的高低温循环试验,2kx2k焦平面探测器响应率及不均匀性、盲元率等核心性能没有变化。2.开展了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读出电路面形校正的研究。采用形变补偿的平衡结构和生长应力薄膜的方式,建立了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读出电路面形的校正方法。平衡结构是由硅读出电路和校正片用DW-3低温环氧胶粘接而成,经过该结构优化后,读出电路的形变量可从原始的13μm降低到小于3μm,在硅读出电路和探测器芯片倒焊后,2kx2k规模倒焊连通率达到99%。采用原子层沉积法在读出电路的背面生长氧化铝应力薄膜,41mm×38mm×0.48mm尺寸读出电路的PV值优于1.5μm,有效改善了探测器的表面平整度以及提高倒焊连通率。3.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碲镉汞红外焦平面器件芯片可调节应力的装置,实现了张应力和压应力的自由调节。该应力装置可安装于杜瓦内部,能够给探测器芯片提供所需的低温环境,且可拆卸性较高。开展了外应力对碲镉汞长波器件芯片响应光谱影响的研究。获得了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器件芯片响应光谱的情况。根据能带理论分析和响应光谱测试结果可得出碲镉汞材料不同应力状态下材料禁带宽度变化规律;开展了外应力对碲镉汞长波器件芯片暗电流影响的研究。获得了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器件芯片暗电流的情况。根据有限元分析可知芯片端、边处应力水平较高,通过暗电流测试结果可得出,当压应力水平过高时,器件的性能可能会被完全损坏。同等应力水平的张应力比压应力对暗电流的影响小。该研究为大面阵焦平面探测器芯片的应力分析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可靠性技术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可靠性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数控机床可靠性建模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数控机床可靠性建模方法研究进展
    1.1 基于故障时间数据的可靠性建模
        1.1.1 基于统计分布与随机过程的可靠性建模
        1.1.2 考虑元任务、工况、维修等影响的可靠性建模
        1.1.3 小样本数据条件的数控机床可靠性建模
    1.2 基于多源层次信息集的可靠性建模
        1.2.1 考虑信息融合的数控机床可靠性建模
        1.2.2 混合不确定因素的可靠性建模
    1.3 基于性能退化数据的可靠性建模
        1.3.1 基于单性能退化的可靠性建模
        (1)基于回归过程的可靠性建模
        (2)基于随机过程的可靠性建模
        1.3.2 基于多性能退化的可靠性建模
    1.4 基于动态特性参数的工艺可靠性建模
2 存在的问题
3 结束语

(2)联合作战指挥信息系统软件可靠性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需求分析
    1.1 系统可靠性特性
    1.2 可靠性设计需求
        1.2.1 软件可靠性
        1.2.2 设计需求
    1.3 系统可靠性模型
    1.4 系统软件服务模式
2 可靠性设计
    2.1 设计流程
    2.2 服务模式划分与可靠性设计
        2.2.1 数据服务模式
        2.2.2 传输服务模式
        2.2.3 无状态应用服务模式
        2.2.4 有状态应用服务模式
3 关键技术
    3.1 数据服务
        3.1.1 数据库可靠性技术
        1)事务控制
        2)数据库集群
        3)数据备份
        4)数据同步
        3.1.2 大数据平台可靠性技术
        3.1.3 数据服务可靠性技术
        1)数据服务框架可靠性
        2)数据服务运行支撑可靠性
    3.2 传输服务
    3.3 无状态应用服务
        1)集群机制
        2)负载均衡机制
    3.4 有状态应用服务
4 结束语

(3)电子元器件质量与可靠性技术及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国内外电子元器件质量与可靠性技术发展现状
2 电子元器件可靠性技术分析
    2.1 可靠性设计技术
        2.1.1 产品可靠性需求分析及设计原则
        2.1.2 元器件的选用及控制
        2.1.3 常用的可靠性设计方法
        2.1.3. 1 降额设计
        2.1.3. 2 热设计
        2.1.3. 3 冗余设计
        2.1.3. 4 电磁兼容设计
        2.1.3. 5 三防设计
    2.2 可靠性试验技术
        2.2.1 可靠性试验的目的
        2.2.2 可靠性试验的分类
    2.3 可靠性分析技术
        2.3.1 破坏性物理分析
        2.3.2 失效分析
        2.3.3 结构分析
    2.4 可靠性评价技术
        2.4.1 元器件寿命试验
        2.4.2 元器件加速寿命试验
        2.4.3 元器件加速退化试验
3 电子元器件质量与可靠性技术发展趋势
    3.1 多芯片组件技术可靠性研究
    3.2 已知良好芯片技术可靠性研究
    3.3 微电子机械系统可靠性研究
4 结束语

(4)可靠性发展历史与经验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国外发展历史与典型特点
    1.1 发展历史
        1.1.1 发展起步阶段
        1.1.2 趋于成熟阶段
        1.1.3 深入发展阶段
    1.2 典型特点
2 国内发展历史与面临的挑战
    2.1 发展历史
    2.2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3 经验与启示
    3.1 建章立制,强化标准牵引
    3.2 理论先导,加强创新研究
    3.3 需求牵引,健全试验能力
    3.4 与时俱进,加快新技术的应用
    3.5 全程介入,实施全寿命评价
    3.6 数据共享,实现数据增值增效
4 结束语

(5)质量可靠性工程软件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质量可靠性工程软件的定义和内涵
2 质量可靠性工程软件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2.1 质量可靠性技术及工程软件艰难起步阶段
    2.2 质量可靠性工程软件工具集成阶段
    2.3 质量可靠性工程软件平台化阶段
    2.4 质量可靠性工程软件模型及数据双驱动阶段
3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3.1 国内外质量可靠性工程软件发展现状
    3.2 国内外质量可靠性技术及工程软件对比分析
    3.3 质量可靠性工程软件发展趋势分析
4 对策及建议
    4.1 加强质量可靠性工程软件核心关键技术研究
    4.2 构建模型和数据驱动的质量可靠性管理平台
    4.3 建立质量可靠性工程软件产品标准及行业应用指南
    4.4 重视质量可靠性工程软件人才培养和引进
5 结束语

(6)船用柴油机可靠性研发技术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可靠性技术与典型质量工具融合
    1.1 质量功能展开
    1.2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和故障树分析
    1.3 试验设计
    1.4 排列图
    1.5 统计过程控制
2 船用柴油机可靠性需求工程
3 可靠性技术状态管理
    3.1 功能基线
    3.2 分配基线
    3.3 产品基线
    3.4 生产基线
    3.5 使用基线
4 船用柴油机可靠性研发技术优化实践案例
    4.1 方案设计阶段
    4.2 技术设计阶段
    4.3 施工设计阶段
    4.4 装配制造阶段
    4.5 使用运行阶段
5 船用柴油机可靠性研发技术优化建议
    (1)可靠性与质量融合。
    (2)构建可靠性需求工程。
    (3)可靠性技术状态管理。
6 结论

(7)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可靠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课题来源
    1.3 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可靠性评估的研究现状
    1.4 可靠性评估关键问题研究现状
        1.4.1 可靠性模型
        1.4.2 小样本可靠性评估
        1.4.3 可靠性仿真
        1.4.4 专家信息
        1.4.5 退化信息
        1.4.6 信息融合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第2章 考虑区间删失数据的前期产品可靠性评估方法
    2.1 引言
    2.2 问题数学描述
    2.3 基于EM算法的考虑区间删失数据估计方法
        2.3.1 EM算法
        2.3.2 考虑区间删失数据的参数估计
    2.4 基于Delta方法的区间估计方法
    2.5 仿真验证
    2.6 实例分析
        2.6.1 主轴可靠性评估
        2.6.2 伺服刀架可靠性评估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混合不确定性的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可靠性仿真方法
    3.1 引言
    3.2 基于FMA法建立故障树
    3.3 不确定性量化
    3.4 基于不完全维修的双层多状态可靠性仿真方法
        3.4.1 蒙特卡洛仿真方法
        3.4.2 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可靠性仿真
    3.5 实例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改进的贝叶斯先验信息融合方法
    4.1 引言
    4.2 专家系统
        4.2.1 确定各标准权重
        4.2.2 各标准可靠性提升因子的提取
    4.3 基于改进的贝叶斯信息融合方法
    4.4 实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混合威布尔分布的小样本可靠性评估方法
    5.1 引言
    5.2 随机退化过程
        5.2.1 Wiener过程的退化模型
        5.2.2 Gamma过程的退化模型
        5.2.3 逆高斯过程的退化模型
        5.2.4 基于扩散过程的非线性退化建模
    5.3 贝叶斯参数估计方法
        5.3.1 贝叶斯方法简介
        5.3.2 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
    5.4 考虑右删失数据的小样本参数估计方法
        5.4.1 问题数学描述
        5.4.2 混合威布尔分布先验分布
        5.4.3 基于条件概率密度数据分类
        5.4.4 基于MCMC子分布求解方法
    5.5 仿真验证
    5.6 实例分析
        5.6.1 考虑退化数据的主轴可靠性评估
        5.6.2 考虑右删失数据的伺服刀架可靠性评估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8)SWAN服务可靠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背景
    1.2 主要工作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SDWAN服务可靠性研究背景
    2.1 SDWAN技术研究背景
        2.1.1 SDN网络架构介绍
        2.1.2 SDWAN技术介绍
        2.1.3 SDWAN系统收敛性介绍
    2.2 网络服务可靠性与CAP理论
        2.2.1 广义的服务可靠性
        2.2.2 CAP理论及其演化
        2.2.3 CAP理论在网络领域的应用
        2.2.4 CAP理论与风险评估
    2.3 网络状态特征检测技术研究
    2.4 SDWAN服务可靠性研究进展
    2.5 SDWAN服务可靠性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6 POCO2.4系统简介
        2.6.1 POCO2.4系统基础收敛性介绍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DWAN服务可靠性关键技术研究
    3.1 SDWAN服务可靠性指标定义
    3.2 网络状态特征检测技术评估
    3.3 SDWAN服务风险评估模型设计与验证
        3.3.1 SDWAN服务风险定义及评价指标
        3.3.2 SDWAN服务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3.4 SDWAN系统收敛性的改进设计
        3.4.1 SDWAN系统收敛中的数据分类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OCO2.4服务可靠性需求分析与功能设计
    4.1 POCO2.4系统服务可靠性组成模块及整体流程
        4.1.1 功能模块介绍
    4.2 POCO2.4系统服务可靠性需求分析
    4.3 网络状态特征检测功能设计
    4.4 服务风险评估功能设计
    4.5 收敛性维护功能设计
        4.5.1 POCO2.4系统已有的数据一致性维护流程
        4.5.2 POCO2.4系统收敛流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OCO2.4系统服务可靠性维护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总体架构与开发技术介绍
        5.1.1 开发语言
        5.1.2 开发框架及依赖
        5.1.3 总体架构说明
    5.2 网络状态特征检测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5.2.1 模块简介
        5.2.2 详细设计与实现
    5.3 风险评估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5.3.1 模块简介
        5.3.2 详细设计与实现
    5.4 收敛性维护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5.4.1 模块简介
        5.4.2 详细设计与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收敛性维护测试与分析
    6.1 测试环境
    6.2 测试过程中获取测试结果的方法
    6.3 功能测试
        6.3.1 网络状态特征检测功能测试
        6.3.2 收敛性维护功能测试
    6.4 性能测试
        6.4.1 收敛性维护耗时测试
第七章 总结和工作展望
    7.1 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及研发成果

(9)嵌入式系统的低功耗与可靠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嵌入式系统与工业化
        1.2.2 嵌入式系统的低功耗需求
        1.2.3 嵌入式系统的可靠性需求
    1.3 嵌入式系统的主要结构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嵌入式系统理论
    2.1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
    2.2 嵌入式系统实时调度原理
    2.3 面向嵌入式实时系统的低功耗技术原理
    2.4 面向嵌入式系统的可靠性技术原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周期任务模型的低功耗调度算法
    3.1 相关研究
    3.2 系统模型
        3.2.1 任务模型
        3.2.2 功耗模型
    3.3 基于WCET比例空闲时间分配的周期任务低功耗调度算法
        3.3.1 研究动机
        3.3.2 LPABOWSA算法
        3.3.3 LPABOWSA算法实例分析
        3.3.4 实验与分析
    3.4 基于平衡点的周期任务低功耗调度算法
        3.4.1 研究动机
        3.4.2 LPABOBF算法
        3.4.3 实验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混合任务模型的低功耗与可靠性协同优化调度算法
    4.1 相关研究
    4.2 系统模型
        4.2.1 任务模型
        4.2.2 功耗模型
        4.2.3 可靠性模型
        4.2.4 常带宽服务器规则
    4.3 RLPMABC算法
        4.3.1 离线阶段
        4.3.2 运行阶段
        4.3.3 RLPMABC算法步骤
        4.3.4 RLPMABC算法调度实例
    4.4 实验与分析
        4.4.1 能耗对比
        4.4.2 平均出错率对比
        4.4.3 能耗与非周期任务平均响应时间乘积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冗余多线程的轻量级软错误检测技术研究
    5.1 相关研究
        5.1.1 硬件中的软错误
        5.1.2 基于RMT的软错误检测技术
    5.2 研究动机
    5.3 LEDRMT技术
        5.3.1 复制域
        5.3.2 内存操作指令
    5.4 实验与验证
        5.4.1 软错误注入
        5.4.2 SDC覆盖率
        5.4.3 性能开销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冗余多线程的软错误容错技术研究
    6.1 相关研究
    6.2 研究动机
    6.3 FERNANDO特性
        6.3.1 增强的错误检测
        6.3.2 全面的错误恢复
        6.3.3 不可恢复的错误
        6.3.4 FERNANDO的实现细节
    6.4 实验与验证
        6.4.1 编译与环境
        6.4.2 软错误注入
        6.4.3 错误覆盖率
        6.4.4 运行时间开销
    6.5 结果讨论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束语
    7.1 全文总结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10)碲镉汞大面阵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可靠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红外技术简介
        1.1.1 红外辐射
        1.1.2 红外探测器
    1.2 碲镉汞红外焦平面探测器
        1.2.1 碲镉汞材料特性
        1.2.2 碲镉汞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发展历程
        1.2.3 碲镉汞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表征
        1.2.4 碲镉汞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研究现状
    1.3 碲镉汞大面阵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可靠性技术问题
        1.3.1 大面阵红外探测器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3.2 可靠性的研究历程和试验方法
        1.3.3 大面阵红外探测器存在的可靠性问题
    1.4 本论文的研究出发点及内容安排
        1.4.1 本论文的研究出发点
        1.4.2 本论文的内容安排
第二章 可靠性相关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2.1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封装结构
        2.1.1 探测器封装可靠性研究的意义
        2.1.2 多层结构热失配形变
        2.1.3 多层结构体系中的热应力
    2.2 有限元法
        2.2.1 基本思想
        2.2.2 数学模型
        2.2.3 有限元分析过程及步骤
    2.3 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
        2.3.1 ANSYS软件简介
        2.3.2 ANSYS有限元分析基本流程
        2.3.3 ANSYS热力学分析
    2.4 热应力及固体力学相关概念
        2.4.1 热应力相关概念
        2.4.2 固体力学相关概念简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碲镉汞大面阵红外探测器结构可靠性设计
    3.1 热应力理论
    3.2 大面阵红外探测器结构以及工艺流程
        3.2.1 大面阵探测器衬底材料
        3.2.2 芯片结构和工艺流程
    3.3 大面阵红外探测器设计的结构模型
        3.3.1 结构模型参数
        3.3.2 网格与边界条件设置
    3.4 GaAs基探测器热失配研究
        3.4.1 GaAs基探测器热失配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
        3.4.2 封装结构改进
    3.5 Si基探测器热失配研究
        3.5.1 Si基探测器热失配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
        3.5.2 封装结构改进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面阵红外探测器读出电路的面形校正研究
    4.1 读出电路面形校正的研究背景及原因
    4.2 实验设计
    4.3 平衡结构
        4.3.1 校正方法
        4.3.2 实验测试方法和仪器
        4.3.3 实验结果
        4.3.4 有限元分析
    4.4 应力膜
    4.5 校正后焦平面探测器的连通率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外应力对碲镉汞红外探测芯片光电性能影响的研究
    5.1 施加外应力装置设计
        5.1.1 结构设计
        5.1.2 调节方式
    5.2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光谱测试
        5.2.1 傅里叶变换光谱仪
        5.2.2 光栅光谱仪
    5.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原理和影响因素
    5.4 外应力对长波碲镉汞器件响应光谱的影响
        5.4.1 芯片测试结构
        5.4.2 测试结果分析
    5.5 碲镉汞光伏型探测器的暗电流机制
    5.6 外应力对长波碲镉汞器件暗电流的影响
        5.6.1 暗电流测试顺序
        5.6.2 测试结果与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可靠性技术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数控机床可靠性建模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J]. 陈传海,王成功,杨兆军,刘志峰,田海龙.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2(02)
  • [2]联合作战指挥信息系统软件可靠性设计[J]. 刘猛,潘仁前,葛建超. 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 2021(06)
  • [3]电子元器件质量与可靠性技术及其研究进展[J]. 罗雨薇,李晓红.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21(06)
  • [4]可靠性发展历史与经验启示[J]. 孙龙,胡湘洪,高春雨.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21(S2)
  • [5]质量可靠性工程软件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分析[J]. 葛智君,丁世来.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21(S2)
  • [6]船用柴油机可靠性研发技术优化研究[J]. 畅晓鹏,张伟,邱耀. 柴油机, 2021(05)
  • [7]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可靠性评估[D]. 孙博. 吉林大学, 2021
  • [8]SWAN服务可靠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 许倩倩.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9]嵌入式系统的低功耗与可靠性技术研究[D]. 吴昊天.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2021(09)
  • [10]碲镉汞大面阵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可靠性技术研究[D]. 张伟婷.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2021(01)

标签:;  ;  ;  ;  ;  

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