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自2000年我国启动第一批土地整理项目以来,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土地整理实践,在保证粮食安全、保护耕地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形势下,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赋予了土地整理新的要求,即不能仅以增加耕地数量为目标,还应重视耕地质量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以充分体现土地整理的基本内涵。如何才能体现土地整理的真正价值是目前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区域土地整理时空配置的方法研究,并应用该方法论以湖北省部分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首先,在简要分析区域土地整理时空配置的研究背景以及目的意义的基础上,总结评述了国内外土地整理的发展概况以及国内外学者在区域土地整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为总体把握本文研究的方向提供了依据。其次,本文在明确土地整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界定了区域土地整理时空配置的基本内涵,并分析了区域土地整理时空配置与土地整理规划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贯穿全文的基础理论,包括土地供给理论、系统理论、景观生态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人地协调理论等5大基础理论,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区域土地整理时空配置的研究。根据土地整理的基本内涵确定区域土地整理的目标,包括总目标以及由其分解得出的4个子目标,并分析了影响区域土地整理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这是区域土地整理时空配置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区域土地整理时空配置的方法研究,包括评价单元的划分、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等。第四,以湖北省部分地区为例的区域土地整理时空配置的实证分析。首先界定了研究区域的范围,运用第三章的方法对研究区域作出土地整理时空配置的评价,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对已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局部修正,采用模糊数学和加权指数和法等方法对研究区域进行综合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加以运用,得到研究区域土地整理时空配置的结论:根据综合评价分值将研究区域的土地整理在时间序列上划分为优先土地整理区、中等土地整理区和一般土地整理区3个等级,并以图件形式直观地表示了各整理区的空间分布状况。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意义1.2.1 研究目的1.2.2 研究意义1.3 国内外研究动态1.3.1 国外研究进展1.3.2 国内研究进展1.3.3 研究评述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1.4.1 研究思路1.4.2 研究方法1.5 论文结构和创新1.5.1 论文结构1.5.2 可能的创新2 区域土地整理时空配置的理论基础2.1 相关概念2.1.1 土地整理的概念2.1.2 区域土地整理时空配置的概念2.1.3 区域土地整理时空配置与土地整理规划的关系2.2 理论基础2.2.1 土地供给理论2.2.2 系统理论2.2.3 景观生态学理论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2.2.5 人地协调理论2.3 本章小结3 区域土地整理的时空配置研究3.1 区域土地整理目标的确定3.1.1 区域土地整理总目标3.1.2 区域土地整理子目标的确定3.2 区域土地整理目标实现的影响因素分析3.2.1 耕地的影响因素3.2.2 改善农业综合生产条件的影响因素3.2.3 景观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3.2.4 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3.3 区域土地整理时空配置的方法研究3.3.1 区域土地整理时空配置方法概述3.3.2 评价单元的划分3.3.3 指标体系的构建3.3.4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3.3.5 评价模型建立3.3.6 评价结果的应用3.4 本章小结4 区域土地整理时空配置的实证研究4.1 湖北省概况4.1.1 自然条件4.1.2 社会经济条件4.1.3 土地利用现状及问题4.1.4 土地开发整理概况4.2 研究区域的土地整理时空配置评价4.2.1 湖北省土地整理时空配置评价范围界定4.2.2 评价单元划分4.2.3 指标选取4.2.4 指标权重的确定4.2.5 研究区域土地整理时空配置的综合评价4.3 研究区域土地整理时空配置评价结果应用4.3.1 研究区域土地整理时空配置评价结果分析4.3.2 研究区域土地整理的时空配置4.4 本章小结5 结论与讨论5.1 主要结论5.2 讨论参考文献致谢附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区域论文; 土地整理论文; 目标论文; 时空配置论文; 湖北省论文;
区域土地整理的时空配置研究 ——以湖北省部分地区为例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