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晚期青齐区域佛教美术研究——以“青州样式”为中心

北朝晚期青齐区域佛教美术研究——以“青州样式”为中心

论文题目: 北朝晚期青齐区域佛教美术研究——以“青州样式”为中心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美术学

作者: 邱忠鸣

导师: 金维诺

关键词: 青齐,北朝晚期,区域史,青州样式,舟形背光三尊式造像,曹家样,卢舍那,青齐士族

文献来源: 中央美术学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佛教至迟在四世纪便已传入中古青齐地区,可直到北朝晚期才从边缘走向中心,以强大的声势进入该地区的主流信仰、意识形态与文化,进入各阶层的日常生活。这一巨大的转捩是通过这一地区丰富而立体的佛教遗存反映出来的。这就反映出思想演进的外在表现——图像与内在理路——思想史、文化史之间的关系。它涉及实物证据(图像)、书写的证据(文献)与背景的研究,三者有着各自的演进序列,各序列之间存在着或交集或补充的互动关系。 首先,北魏晚期至东魏舟形背光三尊像组合的高度成熟体现出弥勒、释迦崇拜的法华信仰。本文并结合造像记讨论在以青齐士族为主导的僧俗各阶层信众的强力支持下,佛教此时在该地立足并长足进展。其次,本文重新讨论了“曹家样”,以明辨北齐“青州样式”与“曹家样”、青齐区域文化与邺都文化之间的关系。再次,以北齐独立圆雕式“薄衣”佛像的样式为出发点,讨论在以清河崔氏为代表的青齐豪强以及中上层僧侣的倡导与支持下,兴起了义学特征明显的卢舍那信仰。这一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经典佛教与当地民众信仰以及儒、道思想等异质文化因素之间竞争、调适与互动,以及宗教与伦理规范,宗教信仰与家族精神象征和家族凝聚力之间的关系问题。最终,青齐地区达到了寺院佛教信仰的高峰。 最后,以上述三个问题为中心,本文结合不同功能材质的遗存编织成立体而有机的“网络”,以构成我们对北朝晚期青齐区域佛教义学、信仰与图像的整体认识,进而探讨青齐冠冕旧族所代表的“精英”文化在青齐地区乃至整个南北朝后期佛教“由南入北”的进程中的所起的作用,它同时也是管窥汉唐之间文化转捩的一个孔道。

论文目录:

引论

一 学术史简述

(一) 金石著作、地方志的著录与考证

(二) 现代的调查发现与研究成果概述

二 佛教美术区域史研究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三 研究思路、拟解决的问题及所用方法和材料的说明

(一) 研究思路

(二) 拟用方法

(三) 关于所用材料的说明

(四)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 关于区域选定及相关问题的简要说明

(一) 关于区域选定的问题

(二) 关于“青齐”区域名称使用的说明

第一章 舟形背光立佛三尊式造像研究

第一节 图像因素研究

一 “双狮相向举爪”的母题

二 “持莲供养人”的母题

三 “蟠龙”的母题

第二节 造像主的身份问题——从造像记出发

一 中心区域的造像记

二 崔懃造像座的启示

小结

第二章 曹仲达与“曹家样”研究

小引 文献记载

第一节 曹仲达生平事迹

一 曹氏的绘画遗存与理论著作

二 曹仲达的生年与卒年

三 可考的曹氏生平经历

第二节 “曹家样”的风格面貌

第三节 曹仲达的绘画师承

一“张家样”的影响

二“塞特勤”的假说

第四节 “曹家样”的形成

一 南朝的义学与信仰以及齐梁文风之变

二 曹家样的形成

小结与余论

第三章 北齐“青州样式”研究

第一节 “青州样式”

第二节 北齐与青州的对外交通

一 泛舶南洋——东魏北齐的海上交通

二 服化漠北——北齐后期与佗钵可汗的关系

第四章 “卢舍那”佛像的图像解读与义学背景

第一节 图像解读

一 “福田”与“福田衣”

二 以“十道”为中心的法界场景

三 义学背景的复杂性

第二节 崔光与《十地经论》的普及

一 《十地经论》的译出与卢舍那像的初造

二 崔光与《十地经论》的普及以及他与青齐地区的渊源

小结

第五章 区域史的研究(代结语)

一 关于区域研究的进一步说明

二 区域史研究

三 从小型空间礼拜性到公共纪念碑性

四 竞争—调适—互动:佛、儒、道的交峰与融合

五 管窥汉唐之间的转捩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发布时间: 2005-07-14

参考文献

  • [1].北周佛教美术研究[D]. 王敏庆.中央美术学院2010
  • [2].国民与国家形象塑造—十七年(1949-1966)美术研究[D]. 薛亚军.西安美术学院2016

标签:;  ;  ;  ;  ;  ;  ;  ;  

北朝晚期青齐区域佛教美术研究——以“青州样式”为中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