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针对现今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体能水平下降的现状,以12周中低强度八段锦的锻炼模式进行干预,通过仪器试验对比,研究健身气功·八段锦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能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探讨在普通高校全面开展八段锦课程的可行性分析,为促进普通高校大学生身体健康寻找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随机选取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大学一年129名学生,其中将受试者分为实验组64名(男33名,女31名),对照组65名(男32名,女33名),进行为期12周中低强度的八段锦教学,进而对受试者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进行对照研究。八段锦练习对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指标有明显的提高作用。具体表现:12周八段锦练习后,男生实验组肺活量体重指数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脉搏、收缩压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足站立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立定跳远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握力有显著性差异(p≤0.05);女生实验组腰围有显著差异(p≤0.05),WHR有显著差异(p≤0.05),肺活量体重指数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脉搏、舒张压有显著性差异(p≤0.05),坐位体前屈有显著性差异(p≤0.05),立定跳远有非常显著差异(p≤0.05),握力、闭眼单足均有明显上升。根据以上研究数据,本论文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八段锦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悠久的历史以及和独特的健身价值,应纳入到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去;八段锦属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将八段锦与其他运动强度较大的体育课相结合,例如足球课,田径课等,辅助作为准备活动或结束放松,做到体育课中“动”“静”结合;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应多对学生进行八段锦的介绍和指导,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还可以面向社会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投身全民健身,服务群众、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健身新风尚:八段锦[J]. 中医健康养生 2020(05)
- [2].八段锦:天人合一,源远流长[J]. 中医健康养生 2020(05)
- [3].勤练八段锦,助您“百病消”[J]. 中医健康养生 2020(05)
- [4].不一样的“八段锦”[J]. 中医健康养生 2020(05)
- [5].八段锦在结核患者治疗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12)
- [6].轮椅八段锦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 新中医 2020(20)
- [7].八段锦干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1例[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11)
- [8].新时代背景下八段锦在教学中开展的培育价值研究[J]. 武术研究 2019(01)
- [9].简论八段锦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J]. 青少年体育 2019(07)
- [10].八段锦锻炼对36例老年人痰湿体质的影响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 2017(Z2)
- [11].八段锦对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状态的影响[J]. 中国全科医学 2017(S3)
- [12].常练八段锦,益处多多[J]. 陕西档案 2016(06)
- [13].八段锦 虽历久,而弥新[J]. 中医健康养生 2016(12)
- [14].“八段锦”在长沙国际文化派对上大受欢迎[J]. 中医药导报 2017(11)
- [15].耳穴埋豆联合八段锦养生操对眩晕病(高血压)护理疗效的观察[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6(18)
- [16].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一) 两手托天理三焦[J]. 家庭中医药 2020(04)
- [17].长盛不衰的“八段锦”让你长生不老[J]. 健康生活 2020(07)
- [18].实施健康教育“八段锦”[J]. 中国学校体育 2020(05)
- [19].八段锦动作含义和习练中的常见错误[J]. 健康生活 2020(08)
- [20].八段锦——中国传统“广播操”[J]. 少林与太极 2020(06)
- [21].八段锦五式棍(上)[J]. 武当 2020(09)
- [22].关于健身气功八段锦在我校开展的可行性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4(01)
- [23].八段锦源流与演化和发展[J]. 少林与太极 2018(05)
- [24].八段锦让我身体强壮[J]. 长寿 2016(12)
- [25].八段锦教学在推拿教学中的应用[J]. 新校园(中旬) 2016(11)
- [26].养心养德 练八段锦[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7(01)
- [27].八段锦对睡眠质量影响的研究综述[J]. 现代养生 2017(08)
- [28].简易八段锦 舒缓肌肉酸痛[J]. 益寿宝典 2017(16)
- [29].健身气功·八段锦的教学教法分析[J]. 考试周刊 2017(50)
- [30].八段锦健身效果好[J]. 家庭中医药 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