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南翔德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蒋南翔德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论文摘要

蒋南翔是中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开拓者。蒋南翔的德育思想不仅是其教育思想中最精彩最重要的内容,而且也是党的德育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毛泽东和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忠诚贯彻者和实践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典范,蒋南翔在几十年的教育实践中开创并积累了丰富的德育经验。在我国明确提出要建设数所世界一流大学战略目标的历史阶段,在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时期,全面系统地研究蒋南翔德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通过文献分析法、历史考察法和访谈咨询等方法,对蒋南翔德育思想的发展历程、理论基础、主要贡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在总结其德育思想特色的基础上,指出蒋南翔德育思想的现实意义。蒋南翔的德育思想是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造性地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产物。从发展历程上看,蒋南翔德育思想萌发于革命战争时期,经过新中国成立后14年的发展,在和平建设时期形成,并在新时期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从理论来源上看,蒋南翔的德育思想渊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直接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特色,同时反映了邓小平在新时期的有关教育主张。蒋南翔德育思想的主要贡献主要包括:从战略高度坚持德育首位思想、坚持又红又专的德育目标思想、提出“三支队伍”思想、注重因材施教、采取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方法以及“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其中,又红又专思想既是贯穿于蒋南翔德育思想发展历程的一根红线,同时也是蒋南翔最突出的理论贡献之一。蒋南翔德育思想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继承与发展的统一,并成功构建了“合力”德育模式。继承和发扬蒋南翔德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对于今天正确把握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方向以及加强和改进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讲,继承和发扬蒋南翔德育思想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思想灵魂”。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1.2.1 研究现状
  • 1.2.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的主要问题、创新之处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的主要问题
  • 1.3.2 论文的创新之处
  • 1.3.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中有关概念的界定
  • 1.4.1 德育、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
  • 1.4.2 德育思想与教育思想
  • 1.4.3 蒋南翔德育思想的理论与蒋南翔的德育实践
  • 第2章 蒋南翔德育思想的发展历程
  • 2.1 革命战争时期蒋南翔德育思想的萌发
  • 2.1.1 抗战时期:探索“读书与救国”的辩证关系
  • 2.1.2 解放战争时期: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初步探索
  • 2.1.3 团中央工作时期:蒋南翔德育思想全面萌发
  • 2.2 和平建设时期蒋南翔德育思想的形成
  • 2.2.1 教学改革时期:确立和扩大马克思主义阵地
  • 2.2.2 教育革命时期:贯彻党的“两个必须”方针,推进又红又专思想
  • 2.2.3 试行“高校六十条”时期:用政治统帅业务,做三大革命运动的战士
  • 2.3 新时期蒋南翔德育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 2.3.1 重返教育战线时期:百废待举,思政先行
  • 2.3.2 在党校工作时期:德育思想结硕果,教育事业伴终生
  • 2.4 蒋南翔德育思想的形成原因
  • 2.4.1 大变革的社会时代背景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 2.4.2 清华大学的独特氛围提供了发展空间
  • 2.4.3 蒋南翔德育思想形成的主观原因
  • 第3章 蒋南翔德育思想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
  • 3.1 蒋南翔德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 3.1.1 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阶级性理论
  • 3.1.2 “政治工作是生命线”理论
  • 3.1.3 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
  • 3.1.4 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
  • 3.2 蒋南翔德育思想的方法论基础
  • 3.2.1 对立统一原理在蒋南翔德育思想中的具体运用
  • 3.2.2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在蒋南翔德育思想中的具体运用
  • 3.2.3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原理在蒋南翔德育思想中的具体运用
  • 第4章 蒋南翔德育思想的主要贡献
  • 4.1 从战略高度坚持德育首位思想
  • 4.1.1 只有坚持德育首位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
  • 4.1.2 只有坚持德育首位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4.2 坚持又红又专的德育目标思想
  • 4.2.1 明确“红”的科学内涵,提出“三层楼”思想
  • 4.2.2 阐明“红”与“专”的辩证关系
  • 4.2.3 纠正各种偏向,正确把握红专关系
  • 4.2.4 恰当处理又红又专与全面发展及“三好”的关系
  • 4.3 提出“两个车轮,三支队伍”的德育思想
  • 4.3.1 以双肩挑的政治辅导员为排头兵,开展最前沿的思想政治教育
  • 4.3.2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基本队伍,系统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
  • 4.3.3 调动专业课教师和其他员工的力量,实施方向一致的合力教育
  • 4.4 注重因材施教的德育思想
  • 4.4.1 “三支代表队,殊途同归”的思想
  • 4.4.2 “各按步伐,共同前进”的思想
  • 4.5 采取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方法
  • 4.5.1 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理论教育法
  • 4.5.2 利用“四会”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宣传教育法
  • 4.5.3 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自我教育法
  • 4.6 “寓教于文、寓教于乐”
  • 4.6.1 “在业务中,也有马列主义”
  • 4.6.2 学生要有多方面的爱好兴趣,不要做“干面包”
  • 4.6.3 开展“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
  • 第5章 蒋南翔德育思想的特色
  • 5.1 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 5.1.1 统一在务实性上
  • 5.1.2 统一在创新性上
  • 5.1.3 统一在系统性上
  • 5.2 始终坚持了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 5.2.1 统一在鲜明的方向性上
  • 5.2.2 统一在开放的时代性上
  • 5.3 成功构建了“合力”德育模式
  • 5.3.1 德育过程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时间合力”
  • 5.3.2 各级组织共同参与德育的“空间合力”
  • 5.3.3 德育方法的综合运用并及时更新的“方法合力”
  • 第6章 蒋南翔德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 6.1 坚持蒋南翔的德育首位思想,把握一流大学的办学方向
  • 6.1.1 坚持德育首位是应对国内外新形势新挑战的必然选择
  • 6.1.2 坚持德育首位是提高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现实需要
  • 6.1.3 坚持德育首位有助于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 6.2 继承蒋南翔的“三支队伍”思想,形成全员德育的新“合力”
  • 6.2.1 充分发挥高校德育工作队伍主体的作用
  • 6.2.2 努力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德育氛围
  • 6.3 继承蒋南翔的因材施教思想,实现德育工作的“三贴近”
  • 6.3.1 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分层次的德育
  • 6.3.2 贴近大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与智育紧密结合的德育
  • 6.3.3 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实现细致入微的德育
  • 6.4 继承蒋南翔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思想,构建全方位德育渠道
  • 6.4.1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 6.4.2 努力拓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渠道
  • 6.4.3 大力建设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 6.4.4 有效利用各种组织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蒋南翔生平简介
  • 附录B 蒋南翔迎新讲话要点摘录一览表
  • 附录C 蒋南翔实施有针对性德育过程比较一览表
  • 附录D 蒋南翔德育思想年谱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获奖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财经战略年会2019“新中国财经理论与实践70年”[J]. 财经智库 2019(06)
    • [2].关于理论与实践的再思考[J]. 设计艺术研究 2020(01)
    • [3].策展,多视角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19(06)
    • [4].试论当前如何推进基层党建理论与实践创新[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9(10)
    • [5].全国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J]. 思想教育研究 2017(11)
    • [6].“双重乐感”改变了人[J]. 新疆艺术(汉文) 2017(02)
    • [7].青年大学生在校权益维护理论与实践的探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2018(03)
    • [8].广东《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杂志社有限公司更名公告[J]. 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 2017(04)
    • [9].欢迎订阅2015年《价格理论与实践》[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5(01)
    • [10].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J]. 才智 2015(12)
    • [11].当前推进基层党建理论与实践创新亟待探讨的几个问题[J]. 青春岁月 2019(07)
    • [12].浅述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如何与生活实践相联系[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10)
    • [13].举手手势中的学问[J].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11)
    • [14].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48)
    • [15].浅议大学生如何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J]. 求知导刊 2014(11)
    • [16].俄罗斯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J]. 北方文学 2018(21)
    • [17].当前推进基层党建理论与实践创新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J]. 祖国 2018(17)
    • [18].当代中国哲学理论与实践的互动[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6(01)
    • [19].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意义[J]. 青春岁月 2016(21)
    • [20].《保险理论与实践》征稿启事[J]. 保险理论与实践 2016(06)
    • [21].《保险理论与实践》征稿启事[J]. 保险理论与实践 2016(08)
    • [22].《保险理论与实践》征稿启事[J]. 保险理论与实践 2016(09)
    • [23].《保险理论与实践》征稿启事[J]. 保险理论与实践 2016(07)
    • [24].《保险理论与实践》征稿启事[J]. 保险理论与实践 2016(04)
    • [25].《保险理论与实践》征稿启事[J]. 保险理论与实践 2016(05)
    • [26].《保险理论与实践》征稿启事[J]. 保险理论与实践 2016(02)
    • [27].《保险理论与实践》征稿启事[J]. 保险理论与实践 2016(01)
    • [28].《保险理论与实践》征稿启事[J]. 保险理论与实践 2016(03)
    • [29].国内外创客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J]. 读书文摘 2016(22)
    • [30].注定要完成的那杯咖啡特饮,未完待续……[J].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16(12)

    标签:;  ;  ;  ;  

    蒋南翔德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