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何绍基身经清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无论在晚清学术史抑或诗歌史乃至碑学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何绍基以其一生丰富的宦游经历,交游圈极为广泛,因而他既为许多重要学术、文艺事件之发起人,亦为同期相关活动的见证人,故通过研究何绍基,不但有助于我们认清何绍基本人的学术、艺术面目,还可以此为切入点,掌握晚清学术、文艺发展的风向。迄今为止,学术界在对何绍基诗文、书法等诸多领域的研究中,均已取得累累成果,然而至今尚无一部内容详实的何绍基年谱问世,虽然也有学者做了一些基础工作,编订了何绍基的生平简表,皆因过于疏略,不足以全面反映何绍基一生行事之大略。故笔者编订此年谱长编,旨在网罗何氏一生有关事迹,为推动何绍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史料的基础。同时,何绍基是清代道、咸之间继阮元、包世臣理论鼓吹之后,第一位在创作上全面实践碑学主张的书法大家,他独具特色的书法丰富了碑学实践。一方面,何绍基碑学中的复古思想是承前的,他对篆分意度的强调、他专勤的师碑功力乃至他独特的执笔法,无不体现了碑学时代的风尚;另一方面,他又是启后的,无论是他的化隶入行或者兼融碑帖,都足以预示着碑学革新的风向。同时他又是充满矛盾的,无论是对待北碑或者晋唐经典,都呈现了他的矛盾性。本文通过对何绍基书法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理清其碑学主张及各时期的创作实践,及何绍基碑学书法演进的特点,并梳理出他的碑学思想的审美渊源,从而寻绎出何绍基碑学书法形成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通过与同期其他碑学书家的对比,突现何绍基在碑学背景下的特殊性,并对认清晚清碑学发展的阶段性、差异性提供借鉴。
论文目录
论文摘要Abstract绪论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二节 研究现状第三节 写作途径上编 何绍基年谱长编序凡例第一章 8 岁以前家居道州时期(嘉庆四年-嘉庆十年)第二章 8 岁-39 岁问学应举时期(嘉庆十一年-道光十七年)第三章 40 岁-57 岁仕宦京、蜀时期(道光十八年-咸丰五年)第四章 58 岁-75 岁谪官以后(咸丰六年-同治十二年)下编 何绍基书法研究第一章 何绍基的生平第一节 幼年困苦 寄寓舅氏第二节 北上京师 读书积学第三节 史馆编修 主持文教第四节 执教书院 刊经修志第二章 何绍基的家学、师承与交游第一节 何绍基之家学一、何凌汉对朴学的关注二、何凌汉的帖学训练第二节 何绍基对阮元的师承一、何绍基师从阮元时间考二、何绍基青年时期阮元书学思想的传播第三节 何绍基与包世臣、张琦的交游一、何绍基与包世臣交游考二、何绍基与张琦交游考第三章 何绍基之学书历程第一节 家学熏陶 嘉庆11 年至嘉庆22 年(8-19 岁)第二节 初涉碑学 嘉庆23 至道光9 年(20-31 岁)第三节 取径唐碑 道光10 年至咸丰5 年(32-57 岁)第四节 晚年变法 咸丰6 年至同治2 年(58-65 岁)第四章 何绍基书法的碑学特征第一节 何绍基书法中生宣纸与羊毫笔的使用第二节 何绍基的悬臂回腕执笔法第三节 何绍基碑学书法中的横平竖直第四节 何绍基书法中碑学面目的演进第五章 何绍基的碑学思想及其矛盾性第一节 影响何绍基碑学思想的审美观一、崇尚古拙二、讲求真气流贯三、重骨轻姿四、崇尚典型庄正第二节 何绍基碑学思想的内容一、崇碑抑帖的碑学立场二、不囿地域之见,肯定南碑的价值三、深入总结帖学弊端四、对唐碑的大力推崇第三节 何绍基对邓石如、包世臣体系碑派书家的不满一、何绍基对邓石如篆书的不满二、何绍基对包派及莫友芝赵之谦等碑派书家的批评第四节 何绍基碑帖观的矛盾性一、对北碑态度的言行不一二、对帖学的矛盾认识1、歪曲碑帖传承脉络2、对王羲之经典的误读三、碑帖论中人品论的滥用第六章 结论:何绍基书法在清末民初书法史上的意义第一节 何绍基的书学对清中期以来各种书法现象的反映第二节 何绍基书法对清末民初书法的影响附图图版目录参考文献后记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近代诗人何绍基[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标签:何绍基论文; 年谱长编论文; 清代碑学思想论文; 差异性论文; 矛盾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