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不均匀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表不均匀体,高密度电阻率法,滤波
不均匀体论文文献综述
孙旭,王基文,鲁恺,李振宇,高兰[1](2018)在《地表电性不均匀体对高密度电阻率法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探讨了地表不均匀体对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影响机制,利用有限元法数值模拟了地表不均匀体对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影响。结合传统的噪声滤波算法以及地表不均匀体对数据的影响特点引出一种异常压制的新思路。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滤波方法的效果。(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工程勘察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8-06-21)
杨庭伟,卢超波,姜洪亮,潘隆武[2](2018)在《基于隔离系数-比值校正高密度电法浅部不均匀体效应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高密度电法勘察中浅部不均匀体效应提出基于隔离系数-比值校正以提高深部目标体的分辨能力的方法。通过隔离系数与地质体深度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选取主要反映浅部信息的较小n值情况的视电阻率数据,反演获得浅部不均匀体展布规模信息;然后根据"比值法"原理对原始视电阻率数据进行校正;最后将经校正后的视电阻率数据进行反演解释,得到的结果更凸显深部目标体信息,从而提高了对深部目标体的分辨能力。(本文来源于《西部交通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吕立斌,李清亮,郝书吉,吴振森[3](2018)在《大功率高频电波加热电离层中人工沿场不均匀体散射特性的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功率高频电波与电离层的相互作用会引起电子密度扰动,进而产生人工沿场不均匀体,其对无线电波特别是超短波信号有强的定向散射能力,可形成一种新型的超短波通信方式.基于各向异性介质的散射理论,首先通过求解电子密度扰动产生的附加极化势获得电子密度扰动散射方程,然后对电子密度扰动进行高斯自相关处理,并结合入射波/散射波与地磁场方向的空间几何关系,获得电子密度扰动的波数谱表达式,建立了人工沿场不均匀体的散射系数理论模型.利用模型对Platteville站实验中产生的人工不均匀体散射截面积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与实测值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根据人工沿场散射原理给出了利用其进行无线电信号传输的约束条件.重点仿真分析了人工沿场不均匀体的散射系数和散射覆盖区范围,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相对于高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人工沿场不均匀体的散射系数小5~10dB,但其散射覆盖区的地面范围大,东西向可达3000km,南北向可达1500km,完全可用于超短波信号的超远距离传输.本文结果为中低纬度地区开展相关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对利用人工沿场不均匀体进行无线信号的超远距离传输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李傲,李国主,宁百齐,杨思朋,万卫星[4](2018)在《长时间流星不均匀体母体特征个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星体坠入地球大气烧蚀电离产生流星等离子体尾迹,在等离子体不稳定性过程作用下产生流星不均匀体.利用光学视频和无线电雷达在低纬叁亚开展流星体烧蚀和流星不均匀体综合探测结果,发展了一种获取流星不均匀体母体(流星体)特征参数的方法,并对2015年12月双子座流星雨期间观测的一次长持续时间流星不均匀体事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其母体速度、质量和轨道等特征,结果显示产生这次流星不均匀体的流星体速度和轨道等具有双子座流星特点.该方法可应用于流星不均匀体及其母体特征研究.(本文来源于《空间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吕立斌,李清亮,郝书吉,吴振森[5](2017)在《人工沿场不均匀体对短波垂直探测影响的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人工沿场不均匀体的产生机制出发,分析其对无线电波的散射特性,基于射线追踪技术,建立了短波垂直探测波经人工沿场不均匀体散射的传播模型,理论分析了不同纬度人工沿场不均匀体对垂直探测波传播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沿场不均匀体所导致的垂直探测电离图人工扩展描迹随地理纬度升高和地磁倾角增大而变短,解释了高纬度地区电离层加热不能有效观测人工扩展描迹的缘由.最后对中低纬度地区存在人工沿场不均匀体时可能产生的人工扩展描迹现象进行了预测评估,并分析了其重要应用方向.(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刘祎,周晨,顾旭东,倪彬彬,赵正予[6](2016)在《基于武汉VHF雷达的电离层E区场向不均匀体观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中纬度电离层作为高纬和低纬电离层的连接纽带,除了来自高纬度区域的电场和中性风的扰动,赤道等离子体流也会沿着磁场线注入到中纬度区域,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着中纬度电离层的结构和形态。此外,在中纬度地区,大气潮汐和重力波的影响也不可忽略。中纬度电离层E层不均匀体的激发机制和时空演化特征与突发E层、背景风场、电子密度梯度和重力波调制有着直接联系,是目前空间(本文来源于《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叁十二)——专题58: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效应、专题59:中高层大气-电离层,磁层及相互耦合过程、专题60:比较行星学》期刊2016-10-15)
刘钝,闫永宝,郭珊,于晓,冯健[7](2016)在《电离层闪烁模型中的不均匀体强度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均匀体强度模型是电离层闪烁建模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国外电离层闪烁建模的思路,利用海口地区2003年至2008年的GPS闪烁观测数据建立了中国低纬地区电离层闪烁不均匀体强度模型,并对模型精度进行了分析.利用2003年至2008年海口地区GPS闪烁数据进行的模型精度分析表明,模型误差为无偏正态分布,误差方差为0.44.利用2013年海口地区和广州地区GPS闪烁数据进行的模型精度分析表明,模型误差基本保持无偏的正态分布特征,误差方差为0.42.利用国外模型进行同样的精度分析,其误差均值为0.33,方差为0.99,且为有偏分布.由此表明,建立的闪烁强度模型在中国低纬地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电波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闫道普[8](2015)在《相干声源激励不均匀体及其在散射通信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流层散射通信,是一种利用对流层媒质的不均匀性来实现超视距通信的一种通信方式。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对流层散射通信具有单跳跨距远、通信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抗截获能力强、抗摧毁能力强、抗核爆能力强,以及能跨越复杂地形进行全天候可靠通信等突出优点。同时,由于其独特的通信机理也导致了两大致命弱点:散射损耗大、信道特性完全依赖自然湍流结构而导致强烈的随机性。所以,寻找一种有效途径从而克服对流层散射通信的弱点进而充分利用其优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提出了通过利用相干声源激励大气折射指数不均匀体的技术途径,并且将这种大气折射指数人工不均匀体应用于对流层散射通信中。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对声波传播的特性以及声波的迭加原理进行简单地介绍,对声波的干涉现象进行了描述。同时,在大气声吸收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分析了大气的吸声系数随各个参数的变化关系,计算了声波的衰减因子随高度的变化关系。讨论了几类基本声源的特征,并对其声辐射的指向特性及声场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在此基础上由分波振面法建立了相干声源模型,分别包括线阵列声源模型以及点阵列声源模型两种模型,分析研究了这两类阵列声源所产生的声压分布特征,仿真了阵列因子,并且讨论了点阵列声源所产生的大气折射指数起伏有效值的分布同阵列声源的变化关系。推导了大气折射指数的有效值以及其瞬时值同声压的关系,讨论了介电常数起伏与大气折射指数起伏的关系,讨论了这两类阵列结构的声源所产生的声压分布极大值的存在条件,计算了大气折射指数起伏同高度以及其他参数的变化关系。对对流层散射通信的基础知识进行了介绍,描述了这种通信方式的缺点以及对其进行性能改善的途径。首次建立了相干声源激励大气折射指数不均匀体及其定向影响对流层散射通信的实验模型,通过设计这种以分波振面法为基础的相干声源,并且设置适当的参数,实验验证了声波扰动对流层散射通信的可行性。本论文为声波扰动对流层散射通信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以及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11-01)
陈石,王谦身[9](2015)在《蒙古及周边地区重力异常和地壳不均匀体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全球EGM2008自由空气重力异常模型,本文计算了蒙古及周边地区的布格重力异常和AiryHeiskanen均衡重力异常.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Crust 1.0地壳模型为参考,通过重力正演方法,对蒙古及周边地区不同深度地壳密度结构模型的重力异常进行了计算,并对得到的正演布格重力异常与实际重力异常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蒙古西部杭爱山地区与阿尔泰山地区的构造变形差异性明显,现今均衡重力异常中杭爱山周边没有明显的均衡异常高值区,而阿尔泰山地区西南方向存在均衡重力异常高值分布,分析与新构造运动密切相关;Crust 1.0模型给出的壳幔横向密度不均匀体分布对于计算Moho面起伏引起的重力异常作用明显;Crust 1.0给出的地壳内界面变形可以反映深大活动断裂的深部构造变形.研究结果对于认识蒙古东西部构造特征差异,以及现今西部活动断裂的地球物理场特征具有参考意义,也可以为进一步应用Crust 1.0模型为参考开展叁维密度结构反演提供一定帮助.(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李正芳[10](2014)在《强震破裂面上的不均匀体及其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均匀体的概念最初是在地震学中为了解释地震波的高频辐射成份提出来的,用来反映断层面上应力明显高于周围的部分。由不均匀体的研究引入的非均匀地震破裂模式,能较好地解释地震波中的复杂成份、主震前破裂的成因以及主破裂之后的应力集中,因此,不均匀体被认为是断层面上破裂的起始器、阻力器和集中器。根据不均匀体在地震破裂运动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可分为凹凸体和障碍体2大类进行研究。凹凸体可理解为震前断层面上存在的(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14年09期)
不均匀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针对高密度电法勘察中浅部不均匀体效应提出基于隔离系数-比值校正以提高深部目标体的分辨能力的方法。通过隔离系数与地质体深度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选取主要反映浅部信息的较小n值情况的视电阻率数据,反演获得浅部不均匀体展布规模信息;然后根据"比值法"原理对原始视电阻率数据进行校正;最后将经校正后的视电阻率数据进行反演解释,得到的结果更凸显深部目标体信息,从而提高了对深部目标体的分辨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不均匀体论文参考文献
[1].孙旭,王基文,鲁恺,李振宇,高兰.地表电性不均匀体对高密度电阻率法影响研究[C].2018年全国工程勘察学术大会论文集.2018
[2].杨庭伟,卢超波,姜洪亮,潘隆武.基于隔离系数-比值校正高密度电法浅部不均匀体效应的方法[J].西部交通科技.2018
[3].吕立斌,李清亮,郝书吉,吴振森.大功率高频电波加热电离层中人工沿场不均匀体散射特性的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8
[4].李傲,李国主,宁百齐,杨思朋,万卫星.长时间流星不均匀体母体特征个例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2018
[5].吕立斌,李清亮,郝书吉,吴振森.人工沿场不均匀体对短波垂直探测影响的理论分析[J].物理学报.2017
[6].刘祎,周晨,顾旭东,倪彬彬,赵正予.基于武汉VHF雷达的电离层E区场向不均匀体观测研究[C].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叁十二)——专题58: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效应、专题59:中高层大气-电离层,磁层及相互耦合过程、专题60:比较行星学.2016
[7].刘钝,闫永宝,郭珊,于晓,冯健.电离层闪烁模型中的不均匀体强度建模[J].电波科学学报.2016
[8].闫道普.相干声源激励不均匀体及其在散射通信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
[9].陈石,王谦身.蒙古及周边地区重力异常和地壳不均匀体分布[J].地球物理学报.2015
[10].李正芳.强震破裂面上的不均匀体及其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地震动态.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