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二十世纪80年代河南积极进行农村经济改革,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取得了很大成功。同时却又面临着艰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这是因为:(一)河南地处中原沃野,耕作农业历来发达,人口稠密,长期受小农经济的影响,农村人口自然增长迅速,致使历史遗留的人口基数很大,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不能全部消化。由于城乡分离的二元户籍制及相配套的制度的阻挡和控制,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向城镇和非农业转移,造成大量积压,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该问题曾被计划经济体制长期隐蔽,随着农村改革的进行,日益突出。(二)河南解放前工业基础很薄弱,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实施优先发展工业和城镇的战略,导致城乡差距拉大,1958年城乡分离的二元社会体制的构建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改革开放后城镇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既进一步拉大城乡差距又形成对劳动力的需求,此时,农村改革赋予农民以经营和行动的自由,因此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二十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为了加快本省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稳步、有序的转移,在加快工业和城镇建设同时,河南各级政府在中央政府的指导下,出台各种政策和措施,通过招工、临时工转正、民办教师转正、直接的农转非、升学、参军、接班顶替等渠道,使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获得了城镇户口和适当的工作,从而实现了真正的向城镇转移(一)1979年~1980年,河南改革开放刚起步,城镇待业人口和回城知青的就业任务很大,农村尚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农民还未获得身份和经营自由,此时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除了招工、接班顶替、参军、升学、婚迁等所谓的羊肠小道外,就剩下临时工转正、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等几个途径了,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处在开始阶段。(二)1981年~1990年,河南改革开放加快,对农村剩余劳动控制松动,尽管国家严格控制对农村直接招工和认真清理计划外用工,但是各种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特殊政策相继出台,标志性的就是各种“农转非”,涉及的层面广,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数量大,影响最大。上述政策的实施促使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同时,政策之外还有很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主动进城务工,形成民工潮。尽管民工们为工业和城镇发展出力流汗,却还是农民,是兼业型的农民,不享受城镇居民的福利待遇,没有真正转移到城镇。总之,二十世纪80年代,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政府的主导和政策影响下,尽管向城镇转移缓慢,伴随着工业和城镇发展不同步及城乡差距的逐步拉大,但是,其意义很大,(一)有利于农民增收及农村经济的发展,缓解农村劳动力剩余的压力,缩小了城乡差距;(二)避免大的社会震荡和西方城市病的重演,有利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及整体综合实力的提升;(三)有利于未来和谐社会的构建。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根本出路[J]. 青海农牧业 2010(03)
- [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四大困境[J]. 财经政法资讯 2008(03)
- [3].重庆未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J]. 决策导刊 2009(02)
- [4].外商直接投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基于复杂网络视角[J]. 经济经纬 2020(01)
- [5].浅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J]. 就业与保障 2020(01)
- [6].对如何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问题探究[J]. 农家参谋 2020(07)
- [7].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08)
- [8].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析[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新论) 2020(03)
- [9].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的对策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12)
- [10].二元经济结构转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4)
- [11].大数据助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路径探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17)
- [12].职业院校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路径研究[J]. 农家参谋 2020(21)
- [13].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二、三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3)
- [14].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21)
- [15].浅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与对策[J]. 中外企业家 2018(29)
- [16].我国农村电商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置问题研究[J]. 当代经济 2018(24)
- [17].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 2019(04)
- [18].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档案管理的重要性[J]. 黑龙江档案 2019(02)
- [19].试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现代国企研究 2019(08)
- [20].浙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驱动因素与变化趋势[J]. 贵州农业科学 2019(08)
- [21].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的甘肃省高职院校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法与路径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9(81)
- [22].农村电商背景下江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机制研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9(11)
- [23].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再配置效应[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01)
- [24].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03)
- [2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与发展思考[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05)
- [26].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 山西农经 2018(05)
- [27].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07)
- [28].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6(22)
- [29].新疆四县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学历教育意愿分析[J]. 新疆农垦科技 2016(11)
- [30].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