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带地下室的高层建筑物的数量与形式日益增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地下室结构的抗震设计及其安全性评价逐渐成为工程界所关心的重要课题。地震作用下的土-地下室-上部结构是一个相互作用体系,地下室结构的地震反应是该体系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土-地下室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是地下室结构抗震设计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动力有限元分析理论,采用粘弹性人工边界,土体采用Drucker-Prager模型,建立合理的二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地下室与周围侧限土体相互作用的地震反应。采用无条件稳定的Newmark隐式积分法进行地震响应分析,讨论各种因素对地下室动力响应的影响,如;有无侧限土体、地下室埋深、周围土体性质等,并对地下室结构的中柱、侧墙以及顶板的应力、位移等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对地下室结构动力响应分析发现;如果地下室周围土体在地震作用下不失效的情况下,周边土体可以有效地减小地下室的水平侧向位移;顶板与侧墙和中柱的连接附近受力较大,应力集中;随着地下室埋深的增加,地下室位移和应力也随之增大,但增大地下室的刚度可以减小其变形与应力。从整个结构来看,地下室顶板与中柱和侧墙的连接处以及各角隅处最容易发生破坏。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对上述部位予以足够的重视。此外本文对地下室周围土加固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并对加固土体对结构成本的影响进行经济方面的评估。通过分析发现;对地下室周围土体进行加固,可以提高其周围土体的抗震能力,使土体在地震来时对地下室起到约束作用,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地下室的抗震能力,减小地下室的水平位移和应力;在经济方面,可以在追加很少的投资情况下就明显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并通过定性分析发现通过加固地下室周围土体,可以减少建筑结构在软弱土体中在抗震方面的投资。通过加固土体用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有很大的研究与运用价值。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利用土体自重治理全风化泥岩滑坡[J]. 四川建筑 2017(02)
- [2].土体龟裂研究方法[J]. 岩土力学 2017(S1)
- [3].基于微结构模拟的土体自相关距离分析[J]. 岩土力学 2019(12)
- [4].土体水分蒸发测量装置现状综述[J]. 农村实用技术 2020(03)
- [5].土体固化/稳定技术与固化土性质研究综述[J]. 江西水利科技 2017(05)
- [6].影响土体冻胀的主要因素及冻胀防治[J]. 四川建材 2015(06)
- [7].中国土体动力学研究进展概述[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36)
- [8].土体振动二维仿真分析的建模问题[J]. 建筑结构 2020(S1)
- [9].基于土体裂隙迹线方程和土体扰动模型的气爆松土参数优化[J]. 农业工程学报 2018(06)
- [10].坪头水电站首部枢纽变形土体处理设计[J]. 水电站设计 2016(04)
- [11].考虑土体损伤的挤土效应计算探讨[J]. 固体力学学报 2016(04)
- [12].衡水市岩土体剪切波速与土层深度的关系[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4(35)
- [13].土体介质直剪力学特性颗粒尺度效应的理论与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S2)
- [14].微生物改善土体性能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通报 2014(10)
- [15].蒸发条件下土体内部水分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J].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3(03)
- [16].核磁共振技术在非冻结土体孔隙分析中的应用[J]. 人民长江 2019(11)
- [17].土体充气破坏模式研究[J]. 铁道建筑 2018(04)
- [18].基于模拟退火算法重构土体细观孔隙结构研究[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 [19].大气–植被–土体相互作用:理论与机理[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01)
- [20].基于颗粒流方法的土体压密注浆细观机理[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 [21].乔木对岩土体的综合作用研究综述[J]. 公路 2017(04)
- [22].土与结构接触面土体软/硬化本构模型及数值实现[J]. 工程力学 2017(07)
- [23].基于无线传感网的土体渗透系数测定方法研究与实现[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5(03)
- [24].岩土体微细结构研究进展[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4(17)
- [25].土体弱化等级及其与地震动关联性初探[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3(01)
- [26].土体的流变性研究进展[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27].广域岩土体变化监测研究[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2(01)
- [28].模型试验土体相似材料关键技术及研究现状[J].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2(04)
- [29].滑坡岩土体流变机理与本构模型[J]. 山西建筑 2012(22)
- [30].土体剖面温度物理模型试验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