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足减灾救援仿生机器人虚拟样机研究

六足减灾救援仿生机器人虚拟样机研究

论文摘要

自然界的爬行类动物,经过不断的进化,形成了良好的运动机制(平稳性、协调性、柔顺性)、感知周围环境的能力。基于仿生机器人关键技术问题、仿生运动系统、运动建模和减灾救援的特殊环境场合,我们提出依据仿生甲虫来研究用于减灾救援等活动的“六足仿生机器人”课题。在人类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中,存在人类无法到达的地方和可能危及人类生命的特殊场合,比如外星球探测、深海探测、减灾救援等。多足爬行类生物在复杂多变的地形环境下,表现出很好的适应能力。因此,多足仿生机器人的研究对减灾救援,比如地震救援、森林火灾巡检与灾后救援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基于六足甲虫生物原型的结构、运动机制,运用仿生机器人技术,虚拟样机技术,建模与仿真技术,开展了六足减灾救援仿生机器人虚拟样机研究。(1)论述了课题的来源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以及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六足仿生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和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2)基于六足甲虫的结构特性,建立了六足仿生机器人的结构模型。根据六足甲虫的三足步态特征,研究分析了六足仿生机器人的步态,包括直线行走步态和转弯步态。(3)依据机器人运动学理论进行了六足仿生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给出了支撑腿和摆动腿的运动学正解、逆解,并分别对支撑腿和摆动腿进行了速度分析。(4)基于机器人动力学理论开展了六足仿生机器人动力学研究,对机器人的支撑腿和摆动腿分别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建立了动力学模型,给出了动力学方程及其解。(5)运用仿真软件ADAMS进行虚拟样机研究。对六足仿生机器人直线行走、转弯和避障分别进行仿真,其中避障仿真包括突起地面和凹陷地面,通过所得的数据曲线分析机器人运动平稳可行。上述工作,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 仿生机器人研究现状
  • 1.3.1 国外仿生机器人研究现状
  • 1.3.2 国内仿生机器人研究现状
  • 1.4 虚拟样机技术研究现状
  •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6 小结
  • 第2章 六足仿生机器人结构设计与步态规划
  • 2.1 引言
  • 2.2 六足甲虫结构特征
  • 2.3 六足甲虫步态分析
  • 2.4 六足仿生机器人结构设计
  • 2.5 六足仿生机器人步态规划
  • 2.5.1 六足仿生机器人直行步态
  • 2.5.2 六足仿生机器人转弯步态
  • 2.6 小结
  • 第3章 六足仿生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分析
  • 3.1 引言
  • 3.2 坐标系的建立
  • 3.3 六足仿生机器人运动学分析
  • 3.3.1 摆动腿运动学正解
  • 3.3.2 摆动腿运动学逆解
  • 3.3.3 支撑腿运动学正解
  • 3.3.4 支撑腿运动学逆解
  • 3.4 六足仿生机器人速度分析
  • 3.4.1 摆动腿速度分析
  • 3.4.2. 支撑腿速度分析
  • 3.5 六足仿生机器人动力学分析
  • 3.5.1 摆动腿动力学分析
  • 3.5.2 支撑腿动力学分析
  • 3.6 小结
  • 第4章 六足仿生机器人虚拟样机设计
  • 4.1 引言
  • 4.2 虚拟样机构建
  • 4.3 直行仿真
  • 4.3.1 机器人质心的位移、速度测量
  • 4.3.2 各个关节转角的测量
  • 4.3.3 各个关节角速度的测量
  • 4.3.4 腿部各节动能测量
  • 4.4 转弯仿真
  • 4.4.1 机器人质心的位移测量
  • 4.4.2 各个关节转角的测量
  • 4.4.3 各个关节角速度的测量
  • 4.4.4 腿部各节动能测量
  • 4.5 避障仿真
  • 4.6 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引言
  • 5.2 作者的工作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及所获奖项
  • 详细摘要
  • Abstract
  • 相关论文文献

    • [1].溧阳市社区居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调查研究[J].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9(06)
    • [2].以韧性能力建设为核心 切实提高灾害防治水平——四川举办第三届减灾兴川文化月[J]. 中国减灾 2019(23)
    • [3].传防灾理念 授减灾技能[J]. 中国应急管理 2019(11)
    • [4].发掘利用防震减灾档案资料 助力防震减灾文化建设[J]. 兰台世界 2019(S2)
    • [5].内蒙古自治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调查研究[J]. 农家参谋 2019(24)
    • [6].防灾减灾学报2019年总目次[J]. 防灾减灾学报 2019(04)
    • [7].融合发展促改革,筑牢基础谋新篇——北京市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综述[J]. 中国减灾 2020(01)
    • [8].浙江台州: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特色与实践[J]. 中国减灾 2020(03)
    • [9].融入大应急 高质量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J]. 中国减灾 2020(03)
    • [10].青海大通:主动作为,扎实有效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J]. 中国减灾 2020(03)
    • [11].山东:创新思路 因地制宜 多措并举推进综合减灾示范创建工作[J]. 中国减灾 2020(05)
    • [12].公众防震减灾态度调查分析——以北京朝阳区、大兴区为例[J]. 现代职业安全 2020(02)
    • [13].新时代做好基层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思考——以云南省新平县为例[J]. 云南科技管理 2020(01)
    • [14].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对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出新要求[J]. 中国减灾 2020(07)
    • [15].对我国防震减灾法律体系的分析思考[J]. 四川地震 2020(01)
    • [16].省应急管理厅检查高桥街道永定社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J].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19(12)
    • [17].新时代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大学建设的初步思考[J]. 未来与发展 2020(04)
    • [18].天气预报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及提升对策[J]. 农家参谋 2020(05)
    • [19].持续推进防震减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J]. 社会治理 2020(03)
    • [20].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的成绩与挑战——“防灾减灾救灾基本经验”分论坛综述[J].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19(Z6)
    • [21].山西省地方标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规范》解读[J]. 大众标准化 2020(09)
    • [22].官微互动在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中的应用及策略分析——以山西省地震局官方微信为例[J]. 防灾减灾学报 2020(02)
    • [23].江苏省防灾减灾中心无人机应用实践[J]. 中国减灾 2020(11)
    • [24].国际防灾减灾知识服务实践与需求——第三届防灾减灾知识服务国际研讨会综述[J]. 中国减灾 2020(11)
    • [25].我们时刻准备,只为生命可贵——上海民防系统开展“5·12”防灾减灾周宣传活动[J]. 生命与灾害 2020(06)
    • [26].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社区建设及其科技支撑[J]. 甘肃地质 2020(Z1)
    • [27].山区高速公路减灾防灾选线技术研究[J]. 青海交通科技 2020(02)
    • [28].创新科技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产业 2020(07)
    • [29].聚焦防灾减灾,共建“一带一路”[J]. 科技导报 2020(16)
    • [30].国际防灾减灾科学联盟[J]. 科技导报 2020(16)

    标签:;  ;  ;  ;  

    六足减灾救援仿生机器人虚拟样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