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学液相色谱法

动力学液相色谱法

论文摘要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众多复杂生物样品的分析、分离与纯化为现代分离科学提出了许多热点研究课题。色谱分离技术仍然是生物工程下游技术中的核心步骤,如何尽可能获得良好分离效果是分离科学工作者追求的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近年来出现了一类全新的色谱分离方法,其分离机理与传统的基于热力学理论的分离模式不同,溶质在动力学因素,如流动相流速、填料颗粒的型状、大小的影响下具有不同的色谱保留特性,利用动力学因素对溶质进行分离,我们将其称之为动力学色谱法。已有的工作多集中在理论研究,实际应用多限于分离一些标准小分子和DNA分子片段,因此该方法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开拓其用途。本文以反相液相色谱(RPLC)为载体,研究了溶质的动力学色谱规律,发现了溶质普遍遵循的动力学方程式,提出了两个描述溶质动力学色谱行为的动力学参数,并将其用于实际样品分离。论文包括以下六个部分:1.文献综述:简单地讨论了色谱动力学的发展、基础理论和主要内容,包括塔板理论、速率理论、非平衡理论和质量平衡理论四部分。阐述了动力学色谱和色谱动力学的主要区别。重点综述了两种动力学色谱,即流体动力色谱和障碍色谱的分离原理、模型、仪器、应用和二者之间的异同点及联系。共引用文献75篇。2.以细胞色素-c肽谱为研究对象,初步研究了反相液相色谱中动力学因素对其分离效果的影响。重点讨论了流动相流速对分离度、峰容量和溶质洗脱顺序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溶质分子量与溶质相对保留值之间的关系、发现溶质相对保留值与流速之间存在双对数的线性关系log(RRT)=a+b log(v)以及溶质分子量与方程式中二经验常数a值和b值之间的关系,并将该双对数的线性关系方程式与SDT里的两组线性方程式进行了比较。3.探讨了小分子、多肽和大分子蛋白质在反相液相色谱中的动力学色谱行为。提出了溶质普遍遵循的动力学色谱方程式,即log(RRT)=a+b log(v)。详细地探讨了该动力学色谱方程式中的两参数a、b在分离中的的意义,即参数a的意义定义为在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时溶质的相对保留值的对数值,b值用来描述溶质相对保留值随流速变化的趋势大小。由于a、b均是在动力学因素流速变化的条件下描述溶质保留情况的,因此,a、b是两个与热力学无关的动力学色谱参数。研究发现溶质的相对保留值与分量之间无特定关系,也不符合SC或HDC机理。a、b之间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但其相关系数不是很好。4.RPLC中溶质相对保留值和流动相流速之间存在双对数线性关系,本章以Lys中4种较难分离的组分为研究目标,根据动力学色谱方程式中的两参数a、b的意义,对该4种组分的分离进行了动力学流速条件的优化。由动力学色谱参数a,b值推测了溶质在不同流速时色谱图中的分离情况,验证了动力学参数a,b值所代表意义的合理性,并预测了分离的最佳流速。5.溶质在RPLC中满足动力学色谱方程式log(RRT)=a+b log(v),实验证实小分子的动力学参数b值普遍地小于大分子蛋白质的b值,因此流动相流速对小分子相对保留值的影响趋势大于大分子蛋白,小分子在色谱柱中比大分子蛋白迁移速度的快。本章据此提出了两种分离复杂样品的动力学色谱策略,即:a:在流速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小分子组分会和大分子组分在进行梯度洗脱时会快速分成两大部分,简化了分离程序。b:小分子洗脱浓度是一个范围,而蛋白质大分子洗脱浓度很窄,可以认为是一个点,洗脱复杂样品时,可以先进行一个适宜浓度的等度洗脱小分子,然后进行梯度洗脱大分子。采用上述两种动力学色谱策略对蟾蜍卵子细胞组分进行了快速分离纯化,并对高丰度多肽组分进行了去除,同时富集了低丰度蛋白组分。预计该动力学色谱策略将为蛋白质组学从复杂样品中将高丰度组分去除同时检测低丰度组分的提出了一个新的实用方法。6.利用动力学色谱方程式两个动力学色谱参数a、b在不同热力学条件下的相对稳定性提出了动力学色谱指纹图谱的初步构建。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前言
  • 1.2 色谱动力学
  • 1.2.1 塔板理论(plate theory of chromatography)
  • 1.2.2 速率理论(rate theory of chromatography)
  • 1.2.3 质量平衡理论(mass balance model)
  • 1.2.4 色谱动力学模型(chromatography dynamic modle)
  • 1.3 动力学色谱(dynamic chromatography)
  • 1.4 动力学色谱和色谱动力学
  • 1.5 两种动力学色谱(HDC、SC)的发展和应用
  • 1.5.1 流体动力色谱(HDC)
  • 1.5.1.1 HDC的原理
  • 1.5.1.1.1 HDC柱
  • 1.5.1.1.2 HDC分离模型
  • 1.5.1.2 HDC的发展和应用
  • 1.5.2 障碍色谱(SC)
  • 1.5.2.1 SC柱及分理原理
  • 1.5.2.1.1 SC柱
  • 1.5.2.1.2 SC分离模型
  • 1.5.2.2 溶质保留与分离对流速的依赖性
  • 1.5.2.3 SC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 1.5.3 HDC与SC的异同点及联系
  • 1.6 展望及本论文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反相液相色谱中动力学因素对细胞色素-C肽谱影响规律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
  • 2.2.1 仪器与材料
  • 2.2.2 主要试剂
  • 2.2.3 实验方法
  • 2.2.3.1 标准蛋白的酶解
  • 2.2.3.2 色谱条件
  • 2.2.3.3 质谱条件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不同流速条件下细胞色素C的肽谱
  • 2.3.2 RPLC中溶质保留随流速变化的规律
  • 2.3.2.1 溶质分子量与溶质保留值之间的关系
  • 2.3.2.2 溶质保留值与流速之间的双对数的线性关系
  • 2.3.2.3 溶质分子量、方程式中a值和b值之间的关系
  • 2.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溶质在反相液相色谱中的动力学色谱规律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仪器试剂及实验方法
  • 3.2.1.1 仪器
  • 3.2.1.2 试剂
  • 3.2.2 实验方法
  • 3.2.2.1 色谱条件
  • 3.2.2.2 标准蛋白的酶解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不同流速条件下Myo、Lys、BSA、Ova、Amy的肽谱
  • 3.3.2 RPLC中多肽溶质保留随流速变化的规律
  • 3.3.2.1 多肽溶质分子量与溶质保留值之间的关系
  • 3.3.2.2 多肽溶质保留值与流速之间的双对数的线性关系
  • 3.3.3 RPLC中小分子溶质与大分子蛋白质保留随流速变化的规律
  • 3.3.4 a值和b值的物理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 3.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难分离肽段的动力学液相色谱法分离
  • 4.1 引言
  • 4.2 理论部分
  • 4.3 实验部分
  • 4.3.1 仪器与材料
  • 4.3.2 主要试剂
  • 4.3.3 实验方法
  • 4.3.3.1 溶菌酶的酶解
  • 4.3.3.2 色谱条件
  • 4.3.3.3 质谱条件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不同流速下Lys的肽谱及研究肽段的选择
  • 4.4.2 溶质的动力学色谱方程式及相关动力学色谱参数
  • 4.4.3 运用动力学色谱参数a、b值对分离情况的推测和验证
  • 4.5.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复杂样品分离过程中的动力学色谱策略
  • 5.1.引言
  • 5.2.动力学色谱分离策略及其原理
  • 5.2.1 动力学色谱分离策略1
  • 5.2.2 动力学色谱分离策略2
  • 5.3 实验部分
  • 5.3.1 仪器与材料
  • 5.3.2 主要试剂
  • 5.3.3 实验方法
  • 5.3.3.1 蟾蜍卵子细胞处理
  • 5.3.3.2 色谱条件
  • 5.3.3.3 质谱条件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动力学色谱策略1的验证
  • 5.4.2 动力学色谱策略2的验证
  • 5.4.2.1 适宜浓度的选择
  • 5.4.3 蟾蜍卵子细胞高丰度组分的去除及低丰度组分富集
  • 5.5 结论
  • 5.6 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动力学色谱指纹图谱的初步构建
  • 6.1 引言
  • 6.2 实验部分
  • 6.2.1 仪器试剂及实验方法
  • 6.2.1.1 仪器
  • 6.2.1.2 试剂
  • 6.2.2 实验方法
  • 6.2.2.1 色谱条件
  • 6.3.结果与讨论
  • 6.3.1 不同流速和梯度洗脱浓度条件下4种溶质在RPLC上的分离
  • 6.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图说组织动力学》简介[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5(09)
    • [2].干燥动力学研究中相变动力学和热分析动力学的运用[J]. 科技风 2016(20)
    • [3].《图说组织动力学》系列图书出版[J]. 解剖学报 2015(04)
    • [4].一类典型斜面动力学临界问题的探讨[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0(19)
    • [5].第五届行人和疏散动力学国际会议[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0(07)
    • [6].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报告综述[J]. 力学学报 2015(01)
    • [7].第9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报告综述[J]. 力学学报 2015(06)
    • [8].挖掘内在规律 构建解题模型——试谈解决动力学问题的系统方法[J]. 物理教学 2018(01)
    • [9].动力学复习之我见[J]. 新课程(下) 2015(08)
    • [10].NASA太阳动力学观测台计划于11月发射[J]. 飞行器测控学报 2009(04)
    • [11].第七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报告综述[J]. 力学学报 2013(06)
    • [12].浮选动力学研究进展[J].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2(02)
    • [13].《漫话动力学》[J]. 力学与实践 2010(01)
    • [14].市场动力学:基本问题探讨[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 [15].浮选动力学研究进展[J]. 金属矿山 2008(04)
    • [16].行人动力学的研究进展[J]. 人类工效学 2008(02)
    • [17].《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18年总目次[J].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18(06)
    • [18].空气筛启动过程的动力学仿真[J]. 机械制造 2019(05)
    • [19].温度对大分子体系中动力学无序特征影响的研究[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 [20].线粒体动力学与胶质瘤发生发展[J]. 生命的化学 2016(05)
    • [21].基于大数据的人类行为动力学的研究[J]. 信息通信 2015(04)
    • [22].动力学问题分类解析[J]. 中学教学参考 2019(02)
    • [23].首届责任动力学(国际)学术与应用成果研讨会召开[J]. 科学中国人 2018(15)
    • [24].一道动力学题的多种解法[J]. 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 2008(04)
    • [25].两种中级动力学教材的最新修订[J]. 力学与实践 2010(01)
    • [26].关于“健康动力学”的思考[J].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3)
    • [27].北美中等动力学若干新教材[J]. 力学与实践 2008(01)
    • [28].聚焦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J].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 2011(09)
    • [29].论文艺高峰的生态学和动力学[J]. 艺术评论 2019(06)
    • [30].生物流化床的动力学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3(03)

    标签:;  ;  ;  ;  ;  

    动力学液相色谱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