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水利工程队236800安徽省亳州市
摘要:我国水能资源主要集中于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等流域,科学有序开发水能资源符合现阶段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然而,在水利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隧洞施工、水电站建设、库区移民以及航道设置等水利工程建设活动,均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盐碱度、水文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等区域生态环境,进而扰动开发区域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因此,如何合理有序开发我国水能资源,实现对水利工程生态风险的定量与定性分析,已成为水利工程建设实施过程的重要环节。基于此,本文对水利工程建设生态风险评估模型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风险;评估模型
1、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
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资源的消耗。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资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快了。水作为世界上目前而言很匮乏的资源,更加需要合理的利用,避免过度消耗的情况。我国目前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非常大,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有着14亿的庞大人口基数,人均水资源过少,对于这一情况,必须对水资源的使用采用集约化的形式。而集中水资源的好方法就是兴建水利工程,从本源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水利工程越来越多,相应的生态环境的破环也是越来越显著。如何合理地开发水资源,合理地建设水利工程。必须加大对工程建设方面的研究,努力寻得消除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影响的方法。
2、新形势下水利工程的建设原则
2.1保护河流流域的生态平衡
水利工程的建设应当因地制宜,不应当盲目从众。不同的河流的条件、状况是不同的,这就更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河流的保护。以不破坏河流的多样化环境为底线,对河流流域环境进行恢复和保护。
2.2保护动物栖息地的稳定
每一条河流都或少地会存在野生的动物,那这些动物的生存环境不应当因为水利工程的建设而受到破坏。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生态栖息地的建设也是工程的一部分。
2.3保护河流的自净能力
河流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具备一定的自净能力,同时存在一个自净极限。一旦超过自净极限,那么河流就被严重污染了。水利工程会造成农业、工业废水的排放。因此排放废水应当有规划和标准,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3、水利工程建设生态风险评估内涵及效用
3.1生态风险评估内涵
生态风险评估根据不同定义的角度有着不同表述,但其本质内涵是基本相同的。依据研究内容不同可简单归结为环境评估类型、人类与自然评估类型、自然灾害事件对生态系统负面作用和危害类型。水利工程生态风险评估模型主要考虑多种工程风险源通过不同途径对生态系统产生的负面作用和危害,其目的是研究风险源作用的方式、承受风险源个体敏感度以及风险可能性大小。因此,其属于自然灾害事件对生态系统负面作用和危害类型。水利工程中,库区移民与安置、库区土地淹没面积和水电站运行方式等是影响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根据水利工程对流域生态系统间接或直接不利影响的途径,评估水利工程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与危害程度,其主要目的是为生态风险规划和管理研究提供经验、理论和技术,避免不可预估的事件发生。
3.2生态风险评估效用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其中,部分水利工程受制于历史条件,未能在规划和决策阶段有效评估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导致因水利工程修建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的损害。如何修建水利工程且能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已经成为当代水利工程建设者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水利工程修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来自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地质条件、库区淹没永久占地面积、人类活动以及水质变化等。若工程建设中对这些主要因素考虑不全,则水利工程修建后,事故发生的概率较高,事故产生的负面影响深远,后果严重,代价不可估计。工程规划阶段通常结合这些主要因素,综合考虑降低水利工程修建对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构建水利工程建设生态模型是避免不利影响的有效途径之一,模型具有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强、考虑问题全面、评估准确和投资成本低等优点,能为决策部门提供方案优选的可行方法。
4、水利工程建设生态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基于流域生态系统主要特征,综合考虑风险源影响途径与作用方式,构建水利工程生态风险评估体系。用生态系统风险源承受体表现特征表示事故发生时生态系统的损失与危害,若生态系统敏感度较高,则事故发生时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失严重;用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影响度来表示事故概率,若影响度较大,则事故发生概率也较大。因此,水利工程建设生态风险评估风险等于生态系统事故发生概率大小与事故损失的乘积,即
R=qh(1)
式中R———水利工程建设风险度;
q———水利工程建设影响度;
h———生态系统风险源承受体敏感度。
5、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应用
5.1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该结合实际环境
水利工程中的作用水量应该考虑季节变化产生的影响,与此同时还要设计枯水季节和雨水季节不同方案的措施。设计人员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应该结合环境科学技术理论知识,使水量和水质达到一致,并结合实际的水环境污染情况,设计对应的保护措施。生态水利应该建立在生态环境和水利建设基础上,并结合水质优化和水量高效利用,从而实现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
5.2调节水量和治洪补枯的作用
河堤中的土壤具有比较多的孔隙率,是因为河堤中的水资源含有较多的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同时自然生态河堤的植被在水利建设中,具备储存水分的作用。在水资源匮乏阶段,河堤的孔隙将储存的水渗透到河道内,使其避免出现干旱的现象。在水资源充足的阶段,河堤中的水出现渗透的情况,从而河堤的孔隙开始蓄水,实现防止洪灾发生的情况出现。
5.3提升了水体的净化能力
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受到氧化影响,从而变成无机物的过程为称为水资源水体自净能力。在进行生态水利建设设计时,应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不会破坏水生植物,因为水生植物能吸收部分营养物,导致水生植物的根系能为微生物提供相应的附着介质,从而帮助水系统改善水质,并且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
5.4为水生生物提供繁殖和生存的环境
设计人员在进行生态水利建设设计过程中,应该对水利建设所在地的地貌和自然环境功能进行改进,同时进行科学的配置,从而建设一种互惠共存的水体生态系统,其中主要包括水、阳光、土壤、生物等因素。生态水利工程将河流中的河畔植物植被、河道、堤防、水流等结合成一个整体。因为水资源中的河堤所处的位置在护底上,所以其具备较高的孔隙率和多流速的变化带,并为鱼类提供繁衍的空间。
总之,大众对水利工程建设越来越关注,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应该侧重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和其他国家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水利工程建设具备抗洪抗涝等防止自然灾害的功能,但其也破坏了我国的生态环境,所以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应该深入对水利工程设计进行研究,将保护生态环境结合到水利工程建设中去,建立有效的生态风险评估模型,并采用先进的设备、技术,使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在获取成功的同时,实现我国生态环境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献伟.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生态水利工程建设[J].科技展望,2014,11:38.
[2]苏万磊.浅谈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科技与企业,2014,04:142.
[3]陈永家.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J].农民致富之友,2014,1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