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鄂尔多斯高原东西两侧构造地貌独特,其东侧发育晋陕峡谷地貌,西侧则为六盘山高山地貌。晚新生代以来,本区主要受青藏高原快速向北扩展和高原物质向东构造挤出作用的影响,其新构造活动显著,山脉急剧隆升,河流强烈下切,塑造了现今独特的构造地貌。其地貌发育演化特征记录了不同板间动力系统的远程效应对该区的影响和作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利于查明鄂尔多斯高原东西两侧构造地貌特征及其差异性和黄河形成演化历史,而且也可为研究青藏高原隆升提供地质学证据,对研究板块相互作用也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遥感和数字高程模型技术,对鄂尔多斯高原东西两侧的构造地貌进行了深入研究,定量化地分析了研究区的地形地貌特征,探讨了其新构造指示意义及其成因与动力学背景。一方面,本文选取六盘山两侧广泛分布的晚新生代红粘土为切入点,这套红粘土地层不仅是我国北方晚新生代气候和环境变化的载体,而且其高程分布的变化特征也记录了高原地区新构造运动过程。运用遥感技术和数字高程模型技术,结合野外调查,首次对六盘山两侧红粘土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化地分析。并结合已有的红粘土年代学资料及其沉积特征,指出晚新生代以来六盘山两侧存在多期差异性构造隆升事件,由于陇西地区隆升速率显著大于其以东的鄂尔多斯地区,最终使六盘山两侧的构造-地貌格局从原先东高西低转变为西高东低。另一方面,本文运用数字高程模型技术,以MapGIS和ArcGIS为平台,结合野外调查,对晋陕峡谷水系进行信息提取,获得了流域内相关的一些地形地貌参数。其特征分析表明流域内水系和亚流域盆地的发育均具有明显的东西分异特征。其主要原因是晚新生代以来晋陕峡谷东侧的吕梁山相对于鄂尔多斯高原发生多期强烈构造抬升和渭河盆地持续下沉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鄂尔多斯高原东西两侧构造地貌发育的差异性,探讨了其动力学特征。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构造地貌形态、构造地貌过程、新构造活动强度及其新构造应力场等方面,但由于其具有统一的动力学背景,因而在构造地貌过程中又具有一致性。指出本区构造地貌演化主要与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快速生长和向东构造挤出作用及鄂尔多斯高原整体抬升密切相关,同时研究也表明遥感技术和数字高程模型技术的运用于新构造研究中,是实现构造地貌研究定量化的可行有效的方法之一。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鄂尔多斯高原长城分布的特点及原因[J]. 中国民族博览 2019(14)
- [2].住在巴润哈岱的一个夜晚[J]. 吐鲁番 2017(02)
- [3].鄂尔多斯高原盐碱湖持续利用与其螺旋藻产业的崛起[J]. 盐湖研究 2010(04)
- [4].西夏时期鄂尔多斯高原的畜牧经济[J]. 西夏学 2019(01)
- [5].鄂尔多斯高原西南部清代霜雪灾害研究[J]. 冰川冻土 2017(03)
- [6].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清代洪涝灾害与气候事件特征[J]. 水土保持通报 2015(01)
- [7].东汉州郡县体制在鄂尔多斯高原的恢复、调整和迁徙[J].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 2014(00)
- [8].降水对鄂尔多斯高原克隆植物分布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20(03)
- [9].鄂尔多斯高原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研究的力作——《公元7-9世纪鄂尔多斯高原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演变研究》评介[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 [10].鄂尔多斯高原3个水土保持树种的水分利用策略[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09)
- [11].鄂尔多斯高原秦汉遗址空间分布及环境指示意义[J]. 地理研究 2018(11)
- [12].鄂尔多斯高原碱湖钝顶螺旋藻SOD的纯化与性质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08(06)
- [13].2000—2012年鄂尔多斯高原植被动态及干旱响应[J]. 测绘科学 2018(04)
- [14].鄂尔多斯高原地区儿童、青少年屈光不正的调查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10(14)
- [15].鄂尔多斯高原上崛起的农金队伍[J]. 中国民族 2008(10)
- [16].鄂尔多斯高原地区明清时期气象灾害特征研究[J]. 高原气象 2019(02)
- [17].鄂尔多斯高原古代城址瓮城的类型学考察[J]. 草原文物 2017(01)
- [18].鄂尔多斯高原1982-2006年植被变化及其驱动因子[J]. 水土保持通报 2012(03)
- [19].鄂尔多斯高原及毗邻地区历史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01)
- [20].近57年来El Nino/La Nina事件对鄂尔多斯高原东缘气候的影响[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 [21].鄂尔多斯高原及毗邻地区历史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J]. 经济地理 2010(03)
- [22].内蒙古西部库布齐沙漠北缘沙漠化特征讨论[J]. 地质论评 2015(04)
- [23].砷(As~(3+))胁迫对鄂尔多斯高原碱湖钝顶螺旋藻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07)
- [24].漫瀚调——传唱在鄂尔多斯高原上的经典艺术[J].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3(11)
- [25].鄂尔多斯高原[J]. 中国作家 2010(08)
- [26].鄂尔多斯高原沙地柏液流通量及其影响因子[J]. 水土保持通报 2020(03)
- [27].鄂尔多斯高原不同ET_0计算方法的适用性比较——以鄂托克旗为例[J]. 北方农业学报 2019(01)
- [28].地下水和干旱指数对植被指数空间分布的联合影响:以鄂尔多斯高原为例[J]. 地学前缘 2017(02)
- [29].隋代在鄂尔多斯高原行政建制的相关背景及其演变轨迹[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 [30].鄂尔多斯高原汉代三泽地望初探[J]. 西夏研究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