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的精神图谱 ——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研究

“人之初”的精神图谱 ——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研究

论文摘要

客体关系理论是当代精神分析的一个重要流派,涵盖很多富于独创性的理论家的思想。该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自我与生命早期重要抚养者(即客体)的关系对于个体的心理成长具有关键影响。客体关系理论家要对人性进行探索,就无法回避精神、环境、身体三者的关系,由此构成了人性观、客体观、本能观等七个维度,可以用来描述和解释个体三岁之前精神的图景。最具代表性的客体关系理论家有克莱因、费尔贝恩、温尼科特、科恩伯格,了解他们的思想,就可以把握当代客体关系理论思想的脉络。他们的思想实现了精神分析从本能/驱力模式向关系模式的转变。在精神病理学上,也促成了从冲突模式到缺陷模式的变化。但同时,对于关系的窄化理解,以及用语言来描述前语言期儿童的内心世界这种方法,也使它受到研究者的质疑。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1、导论
  • 1.1 客体关系理论的外延与内涵
  • 1.2 相关概念辩析
  • 1.3 客体关系理论的定位
  • 2、客体关系理论产生的背景
  • 2.1 社会背景
  • 2.2 哲学背景
  • 2.3 科学背景
  • 3、客体关系理论的发展线索
  • 3.1 客体关系理论发展的历史线索
  • 3.2 客体关系理论的逻辑线索
  • 3.2.1 精神分析的三个研究基点
  • 3.2.2 精神分析的两种概念体系
  • 3.2.3 弗洛伊德理论的内在矛盾
  • 3.3 理论创始者的个性化线索
  • 4、客体关系理论基础
  • 4.1 客体关系理论的维度分析
  • 4.2 客体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
  • 5、客体关系理论考察
  • 5.1 客体关系理论的先驱者
  • 5.1.1 弗洛伊德
  • 5.1.2 亚伯拉罕
  • 5.1.3 费伦茨
  • 5.2 客体关系理论之母——克莱因
  • 5.2.1 生平
  • 5.2.2 核心概念
  • 5.2.3 人性观
  • 5.2.4 内驱力观
  • 5.2.5 客体观
  • 5.2.6 儿童心理发展观
  • 5.2.7 心理结构观
  • 5.2.8 精神病理观
  • 5.2.9 儿童治疗观
  • 5.2.10 评论
  • 5.3 纯粹的客体关系理论家---费尔贝恩
  • 5.3.1 生平
  • 5.3.2 学术思想概述
  • 5.3.3 人性观
  • 5.3.4 内驱力观
  • 5.3.5 客体观
  • 5.3.6 心理结构观
  • 5.3.7 儿童心理发展观
  • 5.3.8 精神病理观
  • 5.3.9 心理治疗观
  • 5.3.10 评论
  • 5.4 独立学派的领导者---温尼科特
  • 5.4.1 生平
  • 5.4.2 核心概念
  • 5.4.3 人性观
  • 5.4.4 内驱力观
  • 5.4.5 客体观
  • 5.4.6 儿童心理发展观
  • 5.4.7 精神病理观
  • 5.4.8 心理治疗观
  • 5.4.9 游戏
  • 5.4.10 评价
  • 5.5 婴儿发展的观察者---玛格丽特·玛勒
  • 5.6 整合的客体关系理论家---科恩伯格
  • 5.6.1 生平
  • 5.6.2 核心概念
  • 5.6.3 人性观
  • 5.6.4 客体观
  • 5.6.5 内驱力观
  • 5.6.6 儿童心理发展观
  • 5.6.7 心理结构观
  • 5.6.8 精神病理观
  • 5.6.9 治疗观
  • 5.6.10 评价
  • 6. 客体关系理论评析(一)
  • 6.1 客体关系理论内部的思想比较
  • 6.2 客体关系理论与其他精神分析理论的比较
  • 6.2.1 客体关系理论与古典精神分析
  • 6.2.2 客体关系理论与新弗洛伊德主义
  • 6.2.3 客体关系理论与自我心理学
  • 6.2.4 客体关系理论与自体心理学
  • 6.2.5 客体关系理论与人际关系理论
  • 7. 客体关系理论评析(二)
  • 7.1 客体关系理论对于精神分析的贡献
  • 7.1.1 实现了精神分析从本能/驱力模式向关系模式的转变
  • 7.1.2 在精神病理学上变冲突模型为关系模型
  • 7.1.3 拓展了精神分析的应用范围
  • 7.1.4 开创出新的干预技术和治疗规范
  • 7.1.5 促进了精神分析的整合
  • 7.2 对于心理学的贡献
  • 7.2.1 对于心理学理论的贡献
  • 7.2.2 对心理干预技术的影响
  • 7.3 对于其他领域的贡献
  • 7.3.1 对于文学和艺术的影响
  • 7.3.2 对于精神医学的影响
  • 7.4 客体关系理论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客体关系理论的发展与应用研究[J]. 科技视界 2016(04)
    • [2].五“观”客体关系理论[J]. 社会心理科学 2010(Z1)
    • [3].客体关系理论的心理治疗述评[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8(02)
    • [4].从客体关系理论角度对武侠小说的解读[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8(01)
    • [5].温尼科特客体关系理论思想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20(16)
    • [6].浅谈客体关系理论中的人际关系[J]. 大众心理学 2010(08)
    • [7].从投射性认同角度谈原生家庭对个体亲密关系的影响[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5(07)
    • [8].从客体关系理论理解咨询关系中的移情与反移情——《妈妈的心灵课——孩子、家庭和大千世界》读书笔记[J]. 江苏教育 2020(64)
    • [9].从客体关系理论看我国家庭教育观念的误区[J].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09(04)
    • [10].温尼科特客体关系理论对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启示[J]. 现代教育科学 2015(06)
    • [11].客体关系理论对0~3岁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 教育探索 2012(08)
    • [12].精神分析发展的新模式——客体关系理论解读[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3)
    • [13].关于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理论的思考——父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探讨[J]. 网络财富 2008(08)
    • [14].基于客体关系理论的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研究[J]. 龙岩学院学报 2017(06)
    • [15].客体关系理论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02)
    • [16].精神分析视域中的后现代领导关系[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7(01)
    • [17].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的进展路径[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 [18].从客体关系角度看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影响[J]. 亚太教育 2016(01)
    • [19].自我体察督导模式理论研究[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10)

    标签:;  ;  ;  

    “人之初”的精神图谱 ——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