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运动的地域性拓展

现代建筑运动的地域性拓展

论文题目: 现代建筑运动的地域性拓展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作者: 王育林

导师: 邹德侬

关键词: 现代建筑,地域性建筑,发展中国家,可识别性

文献来源: 天津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论文广泛研究了现代建筑发源地之外各个地区的地域性建筑的特点;分析了如何看待及如何处理全球化中欠发达地区地域性建筑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出全球化条件下的世界建筑表现为国际性建筑和地域性建筑相应生辉。第一章简述了现代建筑在发展中国家的拓展和地域性建筑的崛起的背景。第二章:大洋洲海洋主题建筑。指出大洋洲广阔海域的地域背景是建筑师创作的源泉,提出大洋洲海洋主题的创造是通过尊重土著文化传统、建筑与景观结合以及地方技术与高技结合来实现轻盈且富有动感的现代地域性建筑,并总结出与海洋主题相适应的大型建筑的结构创新。第三章:南亚次大陆的阳光主题和低技术主题建筑。结合气候的设计思路是南亚建筑师设计的出发点,它同样对现代建筑大师产生了很大影响。针对欠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南亚很多务实的建筑师采用低技术低造价的措施,用简单直接的方法解决了复杂的建筑工序和耗资,并创造出建筑的个性。第四章:西亚的沙漠主题和新技术主题建筑。通过西方建筑师如何看待西亚建筑文化与西亚本土建筑师的探索,以及建筑师如何将适宜技术与新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分析了独特的干热气候对于沙漠建筑的深刻影响。第五章: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宗教主题建筑。伊斯兰教相对于其他宗教是对建筑型制要求最严格,也是对现代建筑地域特色影响最大的宗教,因此单独列出一章对其进行分析。简述了伊斯兰建筑传统与装饰,以及伊斯兰文化的复兴,提出技术是推动现代伊斯兰建筑发展的动力。第六章:非洲建筑的“神秘”魅力。全面分析了非洲建筑文化的三重脉络:非洲本土文化、伊斯兰建筑的影响和西方文化的影响。提出非洲现代建筑的几个基本特点:建筑的动力感与模塑形式、反映场所文化与地方特色、节能的“呼吸式墙壁”以及法塞的现代建筑人性化设计。非洲的神秘魅力使几乎所有的外援设计都不约而同地采纳了适应本土的措施。第七章:拉丁美洲的民族性主题建筑。在剖析了目前影响最广泛的由拉美艺术家提出的“批判地域主义观点”的基础上,指出拉美地区的民族性是其现代建筑的根本特点,并提出了混凝土巴洛克、民族色彩构成及机械化意象这三个拉美地域性建筑的突出特色。第八章:现代建筑东亚模式的变革与崛起。经济现代化典范的东亚国家现代建筑文化同样受人瞩目,它们的现代建筑走的是不尽相同的建筑之路。经济大国的日本的现代建筑探索更是异彩纷呈。这些略显纷乱的局面显示了多元格局中的地域性。

论文目录:

第1章 绪论 现代建筑的拓展和地域性建筑的崛起

1.1 论文的选题与研究目标

1.1.1 选题的学术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论文中有关概念的界定

1.2.1 现代建筑运动的主流及其拓展

1.2.1.1 现代主义建筑原则

1.2.1.2 现代主义的传播

1.2.1.3 多样化的建筑发展

1.2.2 有关地域性建筑概念的用语

1.2.3 地域性建筑的基本特征

1.3 现代建筑地域性拓展的几个问题

1.3.1 与自然条件相关的地域性建筑

1.3.1.1 建筑与自然

1.3.1.2 建筑与气候

1.3.1.2.1 干热气候下的建筑

1.3.1.2.2 湿热气候下的建筑

1.3.2 与人文条件相关的地域性建筑

1.3.2.1 地域的人文性、历时性

1.3.2.2 地域与宗教

1.3.2.2.1 基督教建筑

1.3.2.2.2 伊斯兰教建筑

1.3.2.2.3 佛教建筑

1.3.2.2.4 印度教建筑

1.3.2.2.5 传统民俗

1.3.3 主流地区现代建筑的地域性理论

1.3.3.1 新乡土主义

1.3.3.2 抽象的地域主义

1.3.3.3 后现代地域主义

1.3.3.4 全球-地域建筑论

1.3.4 地域与跨文化传播

1.3.4.1 寻求可识别性(Identity)

1.3.4.2 跨文化传播

1.3.4.2.1 文化的类型

1.3.4.2.2 中心和边缘

1.4 现代建筑地域性拓展的巨大意义

1.4.1 建筑回归自然促“可持续发展”

1.4.1.1 环境意识与生态建筑

1.4.1.2 能源危机与节能建筑

1.4.2 地域性建筑与国际性建筑比翼

1.5 现代建筑地域性建筑拓展的几个主题

1.6 理论上的创新

第2章 大洋洲海洋主题建筑

2.1 大洋洲的地域背景

2.1.1 真诚的乡土性建筑:对土著文化的尊重

2.1.2 适应地貌的设计

2.1.3 建筑与城市景观结合

2.1.3.1 城市开放空间

2.1.3.2 相互协调思想

2.1.3.3 灵活性的思想

2.2 地域文脉的创新:地方技术与高技结合

2.2.1 高技融入大地景观

2.2.2 结构创造的轻盈海洋特色

2.2.2.1 索结构创造轻盈空间

2.2.2.2 拱结构创造可伸缩空间

2.2.2.3 经济有效的屋面剪裁方法

2.2.2.4 富有动感的屋面变形方式

2.2.3 以建筑强化环境:创造有活力的地方

本章小结

第3章 南亚次大陆的阳光主题和低技术主题建筑

3.1 结合气候的设计思路

3.2 西方建筑师对南亚地域建筑的推动

3.2.1 殖民地统治的影响

3.2.2 现代建筑大师的影响

3.3 南亚建筑师的传统再造

3.4 技术推动现代地域建筑发展

3.4.1 低技术低造价创造的舒适空间

3.4.2 来自社会的支持——阿卡汗建筑奖

本章小结

第4章 西亚的沙漠主题和新技术主题建筑

4.1 西亚表现不一的外来建筑师

4.2 适宜技术的美好前景

4.3 新技术的现代地域性表征

4.3.1 水塔

4.3.2 高层建筑

4.3.3 膜结构建筑

本章小结

第5章 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宗教主题建筑

5.1 伊斯兰建筑的传统

5.1.1 伊斯兰大式建筑

5.1.2 伊斯兰小式建筑

5.1.3 伊斯兰建筑装饰

5.2 伊斯兰建筑的创新

5.2.1 伊斯兰文化的复兴

5.2.2 现代清真寺实例

5.3 西方建筑师对伊斯兰教的适应

5.4 本土建筑师对环境的回应

本章小结

第6章 非洲建筑的“神秘”魅力

6.1 非洲国家概述

6.1.1 非洲的地理区划

6.1.2 非洲的自然特点

6.2 非洲建筑文化的三重脉络

6.2.1 非洲本土建筑文化

6.2.1.1 非洲本土建筑文化及其影响

6.2.1.2 传统非洲建筑原型

6.2.2 伊斯兰建筑的影响

6.2.3 受西方现代建筑影响的非洲城市化

6.2.3.1 住房政策和农村城市人口迁移

6.2.3.2 非洲新城镇发展规划

6.2.4 三重建筑脉络之间的关系

6.3 非洲现代建筑基本特点

6.3.1 现代教堂:富于想象的形体象征

6.3.2 银行建筑:独具魅力的雕塑体量

6.3.3 住宅建筑:独特的地域场所精神

6.3.4 法赛人性化的建筑设计及其影响

6.3.5 节约能源的“呼吸式墙壁”

6.4 外来设计适应本土

6.4.1 欧美建筑师

6.4.1.1 欧美建筑师在北非的作品

6.4.1.2 欧美建筑师在其他地区的作品

6.4.2 拉美及西亚建筑师

6.4.3 日本建筑师

6.4.4 中国建筑师

本章小结

第7章 拉丁美洲的民族性主题建筑

7.1 拉丁美洲的地域建筑理论

7.1.1 批判地域主义观点

7.1.1.1 费加里的观点

7.1.1.2 佐内斯的观点

7.1.1.3 弗莱姆普顿的观点

7.1.2 适度现代性的观点

7.2 拉美的混凝土巴洛克建筑

7.2.1 柯布西耶思想影响

7.2.2 巴洛克的自由造型

7.2.3 混凝土的抒情建筑

7.3 拉美建筑民族色彩构成

7.3.1 装饰性的地域色彩

7.3.2 巴拉甘的诗意理想化禁欲主义特色

7.3.3 里卡多·莱戈雷塔丰富的色彩应用

7.4 拉美建筑的工业化与机械化意象

7.4.1 生态气候设计手法

7.4.1.1 遮阳通风措施

7.4.1.2 经济性措施

7.4.2 诠释文化的当代性

7.4.3 创新与批判的基点:机械化意象

本章小结

第8 章现代建筑东亚模式的崛起与拓展

8.1 东亚大城市的剧烈重构与“东亚模式”

8.1.1 东亚城市的特殊性

8.1.2 东亚城市化中的问题

8.1.2.1 城市发展先于基础设施

8.1.2.2 追求速度忽视人文环境

8.1.2.3 东亚的超高层建筑竞赛

8.1.3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困境

8.1.4 对城市问题做出回应的东亚模式

8.1.4.1 杨经文及生态气候城市

8.1.4.2 郑庆顺和热带大城市

8.1.4.3 刘太格和星座城市

8.2 经济现代化典范的东亚国家建筑文化反思

8.2.1 所谓“缺少文化的”香港建筑

8.2.2 新加坡现代建筑反省

8.2.3 台湾建筑传统的现代化探索

8.3 日本建筑的现代性

8.3.1 日本建筑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8.3.2 复杂科学对建筑观的影响

8.3.3 机器形式主义

8.3.4 禅意空间:东方式的建筑内省

8.3.5 轻薄表皮的多种表现

8.3.5.1 消隐建筑:主体的消失与观者的解读

8.3.5.2 媒体建筑:一种空间超现实意象

8.3.6 对日本建筑创新性的思考

本章小结

结语

关于现代建筑运动的地域性拓展的总结与启示

1 创立独特的个人风格——摒弃西方中心主义思想

2 建筑文化的自我超越——从“拿来主义”到建筑输出

3 因地制宜的创新精神——尊重并融入自然人文环境

4 优秀建筑的评价尺度——技术与人文关怀的权重关系

5 周密规划与求真务实——谨慎地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附录 插图目录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05-24

参考文献

  • [1].经济转型时期建筑文化震荡现象五题[D]. 戴路.天津大学2004
  • [2].建筑装饰与社会文化环境[D]. 姜娓娓.清华大学2004
  • [3].相容建筑[D]. 汤朝晖.华南理工大学2003
  • [4].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时间观念研究[D]. 孟彤.中央美术学院2006
  • [5].建筑环境与人文意识[D]. 赵慧宁.东南大学2005
  • [6].绿建筑评估指标适用性之研究[D]. 王奕伟.同济大学2007
  • [7].建筑形式的符号消费[D]. 王又佳.清华大学2006
  • [8].建筑的原创与概念的更新[D]. 赵劲松.天津大学2005

标签:;  ;  ;  ;  

现代建筑运动的地域性拓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