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理念视角下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关系研究 ——以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为例

治理理念视角下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关系研究 ——以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为例

论文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我国政府职能不断调整和优化,与此同时,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理念及其模式出现了相应的转变。最初由西方学者提出的治理理念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治理理念的兴起,源于西方学术界在社会资源配置中既看到了市场的失效也看到了政府的失效。他们希望通过对治理理念的研究,从市场和政府之外寻找到另外一种力量,以解决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治理理念强调多元治理、有限治理、柔性治理以及和谐治理。治理理念实质上打破了市场与经济、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传统两分法思维模式,把有效的管理看作两者的合作互动过程,力图建立起全新的公共事务管理新范式。非政府组织是20世纪后半期兴起的社会民间组织,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其为解决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提供了新的可能。作为公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治理的主体,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服务、经济发展、推动政治改革以及社会整合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土壤中成长起来的非政府组织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笔者以上海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为例展开研究,归纳出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所具有的显著特性:一是政府主导非政府组织的生成和发展,二是非政府组织具有“官民二重性”的结构模式。纵观国内外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关系发展历史及现状,可将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类型分为三种,分别是对立“零和”型、互不干涉型和合作互补型。根据我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现状,笔者认为,当前我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构建良性互动的合作伙伴关系具有坚实的理论和现实基础。因为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不断深化,政府所让渡出来的职能需要有相关的治理主体承担,而当前我国的非政府自身发展相对不足,且政府社会资源的占据和分配当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此外,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具有相同的宗旨、互补的职能以及良好的合作历史。对于如何构建我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伙伴关系,本文分别从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两个维度进行了探讨。政府应该提供制度支持,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包括完善法律政策、完善资金支持体系、强化竞争。非政府组织自身应加强组织建设,增强自身能力,着力点在于明确组织使命、完善自律机制以及强化筹资能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二节 非政府组织概念界定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二章 非政府组织概述
  • 第一节 非政府组织的功能
  • 一、社会服务功能
  • 二、经济功能
  • 三、政治功能
  • 四、社会整合功能
  • 第二节 非政府组织相关理论概述
  • 一、公民社会理论
  • 二、“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论
  •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
  • 四、契约失效理论
  • 第三章 西方发达国家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关系的发展历程
  • 第一节 自由放任期
  • 第二节 福利国家时期
  • 第三节 构建良好合作伙伴关系时期
  • 第四章 治理理念下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发展
  • 第一节 社会转型促使治理理念的优化
  •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内涵
  • 二、政府治理理念的转变
  • 第二节我国社会转型与非政府组织的成长
  •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 第三节 中国非政府组织自身的特殊性
  • 一、政府主导——非政府组织特殊的生成和发展机制
  • 二、官民二重——非政府组织特殊的结构模式
  • 第五章 合作伙伴关系: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的现实建构
  • 第一节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关系的类型
  • 第二节 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和基础
  • 一、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
  • 二、构建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
  • 第三节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合作互动的必要性
  • 第六章 非政府组织背后的政府身影——以上海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为例
  • 第一节 阳光中心的组织架构
  • 一、阳光中心的性质和特点
  • 二、阳光中心的组织结构与职能
  • 三、阳光中心的管理机制
  • 第二节 阳光中心的运作制度
  • 一、阳光中心的管理制度
  • 二、阳光中心的工作内容制度
  • 三、阳光中心的社会参与制度
  • 第三节 强政府的现实身影
  • 一、阳光中心组建背后的政府身影
  • 二、政府的综合支持
  • 三、政府的全面干预
  • 四、阳光中心组织属性的二重性
  • 第四节 政府行为的双重影响
  • 一、政府的推动与阳光中心的发展
  • 二、阳光中心自主运作中的瓶颈及未来发展
  • 三、阳光中心的未来发展
  • 第七章 我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伙伴关系构建的对策
  • 第一节 政府维度:提供制度支持,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 一、完善法律政策
  • 二、完善资金支持体系
  • 三、打破垄断,强化竞争
  • 第二节 非政府组织维度:加强组织建设,增强自身能力
  • 一、明确组织使命
  • 二、完善自律机制
  • 三、强化筹资能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社会治理理念现代化漫谈[J]. 群言 2017(06)
    • [2].公司治理理念下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方法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17(15)
    • [3].中国国家治理理念现代化的进路及启示——基于“自主—开放”互动的分析视角[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6(06)
    •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代化国家治理理念关系辨析[J]. 改革与开放 2015(11)
    • [5].践行社会治理理念的路径探索[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5(04)
    • [6].新公共管理治理理念与政府审计机制创新[J]. 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 2020(02)
    • [7].以文化治理理念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7(05)
    • [8].《信用城市 杭州宣言》助力提升市民生活品质[J]. 金融世界 2017(08)
    • [9].公司治理理念下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方式[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20(01)
    • [10].习近平社会治理理念研究综述[J]. 新西部 2020(02)
    • [1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治理理念创新[J]. 中国行政管理 2019(04)
    • [12].从国家包揽到多方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社会治理理念与实践[J]. 学术论坛 2017(01)
    • [13].中国传统国家治理理念及其现代价值[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06)
    • [14].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理念的创新与实践[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05)
    • [15].公共治理理念及其法律范式的构建[J]. 公安研究 2009(05)
    • [16].从慈善文化走向公益文明:试析中国基金会的治理理念[J]. 学习与实践 2008(09)
    • [17].社会工作在构建共享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08)
    • [18].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理念的创新[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7(05)
    • [19].治理现代化的生态意识[J]. 决策 2017(06)
    • [20].树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J]. 理论导报 2017(09)
    • [21].论转型期社会治理理念创新及其向度[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4(05)
    • [22].基层重建需要新的治理理念[J]. 探索与争鸣 2011(07)
    • [23].传统国家治理观及其当代启示[J].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7(03)
    • [24].欲不搞空洞治理 须端正治理理念[J]. 南开管理评论 2012(02)
    • [25].治理理念下的西部民族地区自然灾害应对转型研究[J]. 青海民族研究 2017(03)
    • [26].中国网络治理理念 将在业界产生深远影响[J]. 计算机与网络 2015(24)
    • [27].两大共同体的融合与冲突对大学治理理念的影响[J]. 理论前沿 2009(17)
    • [2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治安治理理念的变迁[J].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0(03)
    • [29].新视野[J]. 领导科学 2017(09)
    • [30].运用社会治理理念 推进政府购买服务[J]. 中国民政 2014(01)

    标签:;  ;  ;  

    治理理念视角下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关系研究 ——以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