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南华北地区位于华北板块的南缘,其沉积环境有别于华北的北部,被称为“南型北相”,其特殊的环境演化与南缘构造带密切相关。因此,恢复其古地理状况,将有助于深入认识原型盆地演化历史,并为油气藏勘探提供基础理论支持。本文采用层序古地理的方法,建立石炭—二叠系层序地层格架,识别出了三个超层序,7个三级层序。选取其中关键层序,包括层序1、2、3和6,进行古地理再造。发现层序1时期海侵主要来自东北方向,地势南高北低,此次海侵时间短范围小,最大水深位于徐州地区。与此同时,北淮阳地区属近海冲积沉积体系,海侵自北向南。层序2时期海侵范围扩大,地势南高北低。与层序1相比,海侵方向发生逆转,由东北向转为东南向,表明层序2与层序1之间存在海侵转换面。层序3时期继续延续层序2的古地理格局,南海北陆,但沉积中心开始向南推进,并在高水位体系域末期发生广泛海退,发生大范围聚煤作用。从此进入了稳定三角洲沉积(Sq4-Sq6),但经常受短暂海侵的影响,而在三角洲沉积中出现潮坪—海湾相。层序6时期由北向南的河流—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的相带展布,说明三角洲的向南进积,其最大沉积中心位于徐州及淮南南部。通过重点层序的古地理恢复,证实了海侵转换面的存在,其与Sq4-Sq6的长时间海陆过渡三角洲沉积均与扬子板块的俯冲造成的挤压拗陷有关。认为是全球海平面上升和板缘构造共同塑造了南华北地区晚古生代特殊的古地理演化过程,二者共同作用,交替主导。前期(Sq1-Sq3)在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控制下,发生了陆表海充填,同时构造活动改变了海侵的方向。后期(Sq4-Sq6)发生挤压拗陷形成长期的三角洲补偿沉积,同时叠加全球海平面变化的海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