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水稻开花是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该期间高温天气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稻区频繁发生,尤其是在空气湿度低于30%,气温高于35℃的高温d气下,导致水稻蒸腾加大,花器官发育不良和授粉行为障碍,结实率严重下降。特别是近年来长江中下游稻区高温在水稻生育中后期常频繁发生。因此,开花后高温逆境引起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不稳定性一直是困扰该稻区生产的首要问题。本文利用人工气候箱,研究新两优6号和汕优63两品种在抽穗开花期高温对其水稻剑叶生理生化的影响,旨在深入了解高温危害水稻的生理生化机制和光合机理,为防御水稻热害提供科学依据。另外,也为进一步研究在高温环境下水稻光合速率的变化对其产量形成及构成的影响机制,为防御高温危害及耐热性水稻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花期高温胁迫后,两个品种剑叶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均下将,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下降幅度逐渐增加;在高温处理6d时,新两优6号和汕优63的光合速率分别较对照下降了23.87%和30.34%,叶绿素含量分别下降了21.27%和27.77%,高温使新两优6号剑叶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较汕优63较小。(2)随着花期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水稻剑叶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逐渐降低,高温胁迫6d时,新两优6号和汕优63SOD酶活性分别较对照下降了5.80%和6.03%;新两优6号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上升;汕优63POD酶活性下降,但CAT酶活性先下降后上升。(3)花期高温胁迫后,两个品种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明显增加,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升高的幅度逐渐增大,在高温处理6d时,新两优6号和汕优63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较对照升高54.64%和27.60%,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较对照升高39.26%和33.80%,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较对照升高3.95%和3.14%。新两优6号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的幅度均大于汕优63。(4)花期高温胁迫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升高,且汕优63MDA含量的积累高于新两优6号。(5)花期高温胁迫后,两个品种的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均显著下降,并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下降幅度逐渐增加,两个品种水稻的穗粒数变化不明显;在高温处理6d时,新两优6号和汕优63实粒数分别较对照下降48.29%和48.02%,结实率分别较对照下降了48.81%和49.15%,千粒重分别较对照下降8.88%和18.38%,产量分别较对照下降了54.18%和58.88%,且高温使新两优6号产量的下降幅度小于汕优63。(6)由相关性分析得出,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SOD酶活性与产量和结实率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8、0.940和0.797,与结实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1、0.942和0.761;MDA含量与产量和结实率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17和-0.900。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钵苗育秧和群体起点构建对不同类型杂交中籼稻钵苗机插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 2020(16)
- [2].杂交中籼稻不同播量试验研究[J]. 农技服务 2016(15)
- [3].Y两优900等杂交中籼稻品种(组合)种植表现初报[J]. 北方水稻 2017(05)
- [4].超级杂交中籼稻徽两优996机插高产栽培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 2016(16)
- [5].杂交中籼稻“两优616”栽培中插秧密度试验简报[J]. 上海农业科技 2015(03)
- [6].水稻穗肥运筹方法[J]. 农家致富 2017(14)
- [7].寿县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品种)比较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1)
- [8].机插秧杂交中籼稻平衡栽培技术[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06)
- [9].杂交中籼稻产量与主要经济性状关系的分析[J]. 中国稻米 2009(02)
- [10].机插杂交中籼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 农家参谋 2017(15)
- [11].极端高温天气对杂交中籼稻生育特性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6(01)
- [12].杂交中籼稻新品种两优8106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 园艺与种苗 2014(03)
- [13].三系超级杂交中籼稻国稻6号亲本开花习性探讨[J]. 杂交水稻 2008(04)
- [14].杂交中籼稻机插盘育秧化控秧龄弹性试验总结[J]. 农家参谋 2019(04)
- [15].杂交中籼稻新品种展示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07)
- [16].杂交中籼稻新品种两优671的选育经过及特征特性[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06)
- [17].优质杂交中籼稻新组合镇籼优146[J]. 杂交水稻 2015(03)
- [18].杂交中籼稻新组合351优1号的特性和制种技术研究[J]. 园艺与种苗 2011(03)
- [19].杂交中籼稻机插秧平衡栽培技术体系[J]. 安徽科技 2011(S1)
- [20].杂交中籼稻控释肥肥效试验初报[J].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10(02)
- [21].杂交中籼稻药剂防倒伏技术的初步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24)
- [22].穴基本苗对机插杂交中籼稻群体构建及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4(03)
- [23].高产三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中浙优10号的选育及应用[J]. 杂交水稻 2013(01)
- [24].杂交中籼稻镇籼优184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J]. 江苏农业科学 2011(01)
- [25].杂交中籼稻新品种机插对比试验[J]. 安徽农学通报 2018(19)
- [26].高产广适杂交中籼稻新组合深优9519的选育与应用[J]. 杂交水稻 2016(05)
- [27].杂交中籼稻Q优12号直播栽培技术[J]. 中国稻米 2012(03)
- [28].Ⅱ优江恢902水稻[J]. 湖南农业 2009(03)
- [29].气象要素对杂交中籼稻年度间产量波动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08(11)
- [30].高产迟熟杂交中籼稻新组合蓉稻8号[J]. 杂交水稻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