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豫剧转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魅力,本质,斯坦尼体系,民族文化
豫剧转型论文文献综述
任兴燕,李维刚[1](2015)在《中国戏剧失掉魅力了吗——从豫剧本质探讨新时期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豫剧是华夏文明传承的载体媒介之一。中国戏剧意识的独特优胜,是任何西方意识都不可代替的。中国戏剧的本源包涵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传承中积淀的是精神的瑰宝,从始至今都不失魅力。(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5年23期)
安建哲[2](2014)在《民国时期开封地区豫剧转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民国(1912年——1949年)在中国历史的发展阶段上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戏曲艺术的发展更是衔接了近代戏曲和当代戏曲。作为梆子腔系中强大的一支地方剧种——豫剧,并没有因为连年的战乱和灾荒而停滞不前或荒废,反而成为娱乐民众、高台教化、启迪民智、宣传新知的重要手段,尤其在当时的河南省会开封,豫剧在承担以上功用之时也基本完成了中国戏曲由古典走向近现代的重大转型。本文将立足河南一地戏剧发展的渊源及豫剧本身的流变,对开封地区的豫剧在民国时期的转型进行梳理与分析。文章先从相关的史料入手,对论文整体背景做出详尽阐释和辨析;之后对中国二十世纪初的戏剧改良对河南及开封一地的戏剧的影响展开剖析,梳理出豫剧同中国戏剧改良的内在关联。在完成了理论阐述后,文章第叁章将豫剧转型期的具体特点加以概括总结,从细部反映民国时期开封一地的豫剧转型的内部变化。论文最后一章总结了民国时期豫剧转型后的意义以及个人对其作出的相关评价,并从宏观的角度对论文整体作出总结。(本文来源于《上海戏剧学院》期刊2014-05-01)
陈芳[3](2005)在《台湾豫剧的转型与质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豫剧自1949年随着军队辗转播迁来台,完全是一个意外。初期只有零星而小型的康乐演出,后来依附军队成市剧团,采取临时任务编组,再正式纳入编制。最早是1950年陆军首创“黄龙”(一说“中原”)豫剧团,继有“虎贲”豫剧团、“陆光”豫剧团;接着空军陆续成立业余豫剧团、“大鹏”豫剧团;海军陆战队也有“飞马”豫剧队;另有联勤“四四”兵工厂豫剧队、装甲兵“捷豹”豫剧队及民间的“华联剧艺社”等。其任务主要是劳军公演,(本文来源于《东方艺术》期刊2005年18期)
豫剧转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华民国(1912年——1949年)在中国历史的发展阶段上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戏曲艺术的发展更是衔接了近代戏曲和当代戏曲。作为梆子腔系中强大的一支地方剧种——豫剧,并没有因为连年的战乱和灾荒而停滞不前或荒废,反而成为娱乐民众、高台教化、启迪民智、宣传新知的重要手段,尤其在当时的河南省会开封,豫剧在承担以上功用之时也基本完成了中国戏曲由古典走向近现代的重大转型。本文将立足河南一地戏剧发展的渊源及豫剧本身的流变,对开封地区的豫剧在民国时期的转型进行梳理与分析。文章先从相关的史料入手,对论文整体背景做出详尽阐释和辨析;之后对中国二十世纪初的戏剧改良对河南及开封一地的戏剧的影响展开剖析,梳理出豫剧同中国戏剧改良的内在关联。在完成了理论阐述后,文章第叁章将豫剧转型期的具体特点加以概括总结,从细部反映民国时期开封一地的豫剧转型的内部变化。论文最后一章总结了民国时期豫剧转型后的意义以及个人对其作出的相关评价,并从宏观的角度对论文整体作出总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豫剧转型论文参考文献
[1].任兴燕,李维刚.中国戏剧失掉魅力了吗——从豫剧本质探讨新时期转型[J].戏剧之家.2015
[2].安建哲.民国时期开封地区豫剧转型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4
[3].陈芳.台湾豫剧的转型与质变[J].东方艺术.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