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增文(元江县职业高级中学云南元江653300)
【摘要】朗读是我国传统的最常见的语文学习方法之一,它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学生的语言表达、理解、体会、写作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朗朗的书声,抑扬顿挫的语调,正是贯穿整个语文课堂上最优美的最永恒的旋律。
【关键词】朗读;语文教学;重要性
朱自清在《论朗读》里说:“在语文教学上,在文艺发展上,朗读占有重要的位置,从前私塾里教书,老师照例范读,学生循声朗读。早年学校里教古文,也是如此。”可见,“三分文章七分读”,朗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的口头语言,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的一种教学方式。蒋仲文先生也说:“就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最重要,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
1.朗读能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创设良好的朗读环境,让学生多读、熟读,在读中体味文章的精美妙语,体味作者的深思熟理,以达到古人的“读以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境界,真正陶醉在其中,从而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朗读多了,学生就形成了一种良好地读书习惯,通过大脑的记忆转化为语言的表达,将无声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这样一个接受、思考、分析研究、整理的过程,进而达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朗读过程中,语言的逻辑性会影响学生,使学生会有条理的表达思想,语言的声调、语调以及词汇表达式的丰富性会影响学生,使学生们说话生动有情,从而形成和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朗读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才能读出文章的意味,领悟文章的深层含意,故也有“操千曲而后晓声,观万剑而后识器”之说。教师让学生齐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领读等形式,边读边思考,思与读结合,做到熟读精思,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在读中悟法,从而品析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千万不要在朗读上吝啬时间,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美的感受会更加细腻,并不由自主地往形式美的范畴渗透。当学生对文章的意蕴有了理性的把握后,会对形式美产生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对文章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古人言:“书要苦读,否则不得要旨,不读不知其意味,不读不能领略之美。”如我在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通过我范读,学生反复读,我再从中稍微点拨,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学生渐入作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这十个意象,在秋天西下的落日的渲染之下,使这十个图景带上了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所谓的“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面对草木摇落而变哀的景象,“断肠人”对人生仕途有了一种失意之感,并把自己面对秋色所产生的凄苦悲凉的意绪说成是一位远行天涯的旅人。让学生的心灵感受到了词美好的意境的同时,也让学生领略到了词的另一种美——凄凉美。
3.朗读能帮助学生增强记忆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记忆是人脑的一种特殊的功能,是人类储存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朗读能加深记忆,能唤醒人们的感知和想象,起到联想记忆的作用。通过音韵调的变化可以产生一系列的声音形象,并使之牢牢印入脑中。宋代学者朱熹在《朱子童蒙须知》里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朗读的次数多了,熟了,文章中的语言、词汇就积累的越多,正如朱熹所说的那样“务须熟读,使其言皆于吾之口”,慢慢的语言、词汇就变成自己的了,好像从自己的嘴里说出来的一样。通过朗读,学生与语言多次面对面的进行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朗读的过程中语言艺术就在学生头脑中积累下来,不知不觉,内容与文章的写作技巧就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了,一旦用时,就会信手拈来。叶圣陶老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朗读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写作的基础;作文,是读的书面结果,是“厚积”基础上的“薄发”。朗读大量的名篇佳作,掌握丰富的语言和词汇,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会掌握文章不同的写作特点,更会水到渠成的提高写作水平。
4.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叶圣陶老先生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必尽情地以发挥作者当时的心情,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当时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读它个抑扬顿挫表真意,读它个声情并茂传心声。如学生在朗读余光中的《乡愁》时,由于全诗共四节,每节又四行,并且节与节之间相当的均衡对称,诗人还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了参差的结构美。而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的一唱三叹的旋律中,其中“在这头与在那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的“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湾湾的“在同一个位置上的重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表现了诗人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美。学生在朗读中不但体验到诗的结构美、音乐美,还体味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和盼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诗那极具感染力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的美,可以充分的感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的美、所表达的意蕴的深刻,可以和作者的情感融于一体,产生共鸣,使学生越读越有兴趣。
多多朗读优秀的美文,不仅可以积累语言、词汇,还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学习兴趣,更可以让学生从中学到选材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朱自清《论朗读》,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2]刘雪峰《朗诵.语文教学的切入点》,科学文汇下半月,2006.
[3]马琳《论朗读艺术的审美意象》,2003第02期.
[4]高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