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成语对比及其跨文化对话之探讨

汉英成语对比及其跨文化对话之探讨

论文摘要

跨文化交流历史久远。无论是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还是武装冲突,都在自觉和不自觉的冲撞中发生交流。跨文化对话是个比较新的词,是在全球化的大形势下应运而生的。对话的过程是双方表现和认识自己,对话的目的是相互理解、共创和平世界。成语跨文化对话是笔者提出的论点,以成语为媒介,开展跨文化对话,目前尚未见到类似的研究。之所以以成语为媒介,是由于成语是语言和文化的最完美的结合。成语在世界各个文化中都存在,而且表现了各个文化世世代代的智慧。成语可以揭示一个文化的核心,因而可以其为媒介去探索不同文化在不同层次上的异同。成语跨文化对话有理论基础,也有对话空间。这个空间就是各文化之间互相明白的、互通的概念。基于本人的工作性质和个人志趣,鉴于本人较扎实的汉、英双语基础,在成语内容上作了难度较高的选择:即以能深入反映哲学、道德、文化观念、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的汉语成语为基础,以英文成语为对应,分析东西方文化在表层、中层和核心上的异、同、通。随着开放意识的增强,中国希望了解世界的人越来越多。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地位和作用的提升,世界各国希望了解中国的人也越来越多,学中文的人数逐年增加。跨文化对话已成必然。汉语作为外语教学(通称‘对外汉语’)跨文化的性质,使其成为跨文化对话的首选途径之一。本文在成语跨文化对话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一途径促进跨文化对话也提出了积极建议。本研究的重点包括:·跨文化对话的理论基础·中英成语的结构与内涵对比·成语所反映的文化层面·对外汉语教学是成语跨文化对话的有效途径笔者希望看到更多的人通过成语的对比,通过在平等基础上真诚地跨文化对话,尊重和鉴赏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共创和平世界。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跨文化对话是东西方相互了解、共创和平世界的途径之一
  • 2. 跨文化对话从成语入手
  • 3. 成语跨文化对话之探讨的意义
  • 4. 研究目标和方法
  • 第一章 成语跨文化对话的理论基础
  • 1. 跨文化对比研究
  • 2. 对话理论
  • 3. 跨文化对话和成语跨文化对话
  • 4. 对外汉语教学可在跨文化对话中积极发挥作用
  • 5. 小结
  • 第二章 突破汉英成语形式对比范围
  • 1. 汉英成语的界说对比
  • 2. 汉英成语的外部形式对比
  • 3. 汉英成语的本土来源对比
  • 4. 汉英成语的外部来源对比
  • 5. 汉英成语使用情况对比
  • 6. 小结
  • 第三章 深化汉英成语对比内容
  • 1. 中外成语的中介符号的对比
  • 2. 喻体与文化
  • 3. 对出处和出处年代的讨论
  • 4. 小结
  • 第四章 运用汉英成语对比成果选择对话材料
  • 1. 筛选标准
  • 2. 来源、选择过程
  • 3. 结果、结果英语对应和英译反译
  • 4. 小结
  • 第五章 生活方式——成语跨文化对话的表层
  • 1. 家庭关系
  • 2. 生活方式
  • 3. 生活环境
  • 第六章 文化世界——跨文化对话的中层
  • 1. 对己
  • 2. 对人
  • 3. 处世态度
  • 第七章 道德与哲学——成语跨文化对话的核心
  • 1. 伦理道德观念
  • 2. 辩证法思想
  • 3. 哲学观念
  • 第八章 对外汉语教学:成语跨文化对话的途径之一
  • 1. 主动对话——对外汉语教学中带入成语对比
  • 2. 有效对话——对外汉语教学中有效使用成语
  • 3. 长期对话——对外汉语教学在对话中起到的长期作用
  • 4. 大面积对话——扩大影响面,向广大人群介绍中外成语
  • 5. 小结
  • 结语与前瞻
  • 1. 进一步明确中、英文“成语”一词的界说
  • 2. 成语跨文化对话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3. 对外汉语是跨文化对话的途径之一
  • 4. 成语跨文化对话的有利条件和困难
  • 5. 克服困难,开展成语跨文化对话
  • 6. 结语
  • 附表 A. 对外汉语教学同事们提供的成语素材
  • 附表 B. 《中华文化研究》同事们提供的成语素材
  • 附表 C. 本文所选取的成语在各类工具书中的收录情况
  • 附表 D. 本文选取成语的结构、语音、字形及用法分析
  • 附表 E. 英文中以“吃(EAT)”字组成的成语或习语
  • 附表 F. 字词级别表
  • 附表 G. 《新实用汉语课本》中的成语
  • 附表 H. 本文成语出处一览表
  • 附表 I. 二十四史年代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各赋其态,各具其质,各抒其情,各留其铭——评介张薇著《中蒙俄文化理解与文化对话》[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0(02)
    • [2].意义协调管理理论框架下的跨文化对话研究[J]. 教育传媒研究 2020(04)
    • [3].文化对话交流在构建民心相通中的作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23)
    • [4].《跨文化对话》(第36辑)目录[J]. 华文文学 2017(05)
    • [5].《跨文化对话》第35辑要目[J]. 中国比较文学 2016(01)
    • [6].《跨文化对话》第31辑目录[J]. 华文文学 2013(03)
    • [7].《跨文化对话》(第30辑)目录[J]. 华文文学 2012(06)
    • [8].跨文化对话及其研究[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8(10)
    • [9].林语堂:跨文化对话中的解读[J]. 闽台文化交流 2008(01)
    • [10].林语堂:跨文化对话中的解读[J]. 华文文学 2008(03)
    • [11].《跨文化对话》27辑(情与知识专号)要目[J]. 读书 2011(02)
    • [12].“理一分殊”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刘述先跨文化思想研究[J]. 孔子研究 2020(06)
    • [13].中西价值:跨文化对话的方法论反思[J]. 社会科学战线 2010(11)
    • [14].首届“中国-加拿大文化对话”在北京举行[J]. 消费导刊 2009(22)
    • [15].中国的人文学与跨文化对话[J].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17(02)
    • [16].第六届中欧文化对话论坛[J]. 艺术评论 2014(12)
    • [17].理解他者的文明:族群间的跨文化对话[J]. 百色学院学报 2013(04)
    • [18].“中国之眼”及其它——蒋彝与全球化语境中的跨文化对话[J]. 当代文坛 2012(03)
    • [19].追寻跨文化对话的媒介伦理[J]. 国外社会科学 2010(03)
    • [20].论林语堂的中西文化对话策略[J]. 名作欣赏 2010(32)
    • [21].“第一届中欧文化对话”在北京隆重举行[J]. 红楼梦学刊 2009(01)
    • [22].“第一届中欧文化对话”在京隆重举行[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8(06)
    • [23].跨文化对话的两个主题[J].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2017(02)
    • [24].两位“鸿儒”的文化对话[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01)
    • [25].《跨文化对话》第32期目录[J]. 中国比较文学 2014(03)
    • [26].《跨文化对话》第32辑目录[J]. 华文文学 2014(04)
    • [27].儒教争论问题与中西方文化对话悖论[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1(10)
    • [28].东西方生活文化对话交流活动总体概念性方案[J]. 杭州(我们) 2010(Z1)
    • [29].跨文化对话的紧迫性及其难点[J]. 社会科学 2009(01)
    • [30].拓展中欧文化艺术的交流空间—“第六届中欧文化对话”在罗马尼亚隆重举行[J]. 中国摄影家 2014(12)

    标签:;  ;  ;  ;  ;  

    汉英成语对比及其跨文化对话之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