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输尿管部分梗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输尿管部分梗阻,结蹄组织生长因子,大鼠,肾积水
输尿管部分梗阻论文文献综述
韩建强,刘永东,李俊峰,沈刚,严庆涛[1](2017)在《大鼠可复性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中CTGF表达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可复性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partial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PUUO)后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病理改变,观察梗阻后和解除梗阻后不同时段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梗阻解除前后肾病理变化情况的关系。方法:选择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组并作以下处理:1对照组24只,仅行左侧肾盂输尿管处游离+左侧腰大肌钝性分离术;2梗阻组24只,将左侧输尿管上段埋入腰大肌下建立PUUO动物模型;以上两组分别在术后1、2、4、8周各随机选取6只处死。3梗阻解除组24只,采用相同方法建立PUUO动物模型,术后8周行梗阻解除术,后1、2、4、8周各随机选取6只处死。所有处死大鼠均行肾脏病理学检查,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法检测CTGF蛋白在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水平。结果:梗阻组肾脏中不同时期CTGF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GF蛋白表达随着梗阻时间延长而显着上调;相较梗阻组,解除梗阻组中CTGF蛋白含量在解除梗阻后1周(实验开始9周)内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周(实验开始10周)、4周(实验开始12周)、8周(实验开始16周)分别与梗阻组4、2、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GF蛋白在大鼠肾积水病理形成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为先天性肾积水等临床疾病的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临床泌尿外科杂志》期刊2017年03期)
汪长银,杨奇盛,高纯,买买提,李顺[2](2016)在《实验兔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后基础状态下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变化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兔输尿管部分梗阻后基础肾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30只成年健康日本大耳白兔分为对照组6只和梗阻组24只。采用套管法制作右输尿管部分梗阻模型,据梗阻时间均分为4组,即梗阻7、14、28和56 d组。以肾动态显像测量各组肾小球滤过率(GFR),分析其肾功能与梗阻时间的关系,并观察健侧肾脏功能的变化。结果:(1)对照组双肾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5,P=0.894);梗阻组右肾GFR均低于左肾(P<0.05)。(2)右肾GFR比较,梗阻7 d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66,P=0.001),梗阻7、14、28、56 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左肾GFR比较,对照组、梗阻7、14、28、56 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后,梗阻肾脏的功能呈现先期大幅度下降之后趋于稳定的变化特征,健侧肾脏的基础肾功能未见代偿。(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14期)
胡洺瑀[3](2015)在《输尿管部分梗阻不同时段肾小管上皮细胞Laminin、MMP-3表达及肾单位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梗阻性肾病(obstructive nephropathy)是泌尿系最常见的一类疾病,以肾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病理改变主要体现在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分化以及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其程度与梗阻性质、持续时间及并发症有关,建立大鼠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模型,选择层粘连蛋白(L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作为监测指标,探讨梗阻不同时段肾盂扩张、肾小管损伤变化以及肾单位萎缩趋势,为临床上处理梗阻性肾病所采取的措施、随诊观察时限及解除梗阻后可能的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方法:实验采用第叁军医大学动物研究室提供的 SD 大鼠 80 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再分为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 3 天组,5 天组,7 天组,每组 20 只。对照组仅行单侧输尿管显露,实验组均行输尿管腰大肌包埋法建立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模型,实验组分别于术后第 3、5、7 天处死,对照组术后第 7 天处死,完整取出双侧肾脏、输尿管,予以肉眼观察肾脏形态学变化,HE 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并计数萎缩肾单位,免疫组化检测 LN 及 MMP-3 在肾组织的表达。 结果:实验用 80 只 SD 大鼠均无意外死亡。(1)大体观察:对照组双侧肾脏大小与手术前无差异,包膜及外形完整,组织红润有光泽;梗阻 3 天组肾脏体积无明显变化,但表面色泽呈紫红色;梗阻 5 天组肾脏体积明显增大,表面血管增粗,色泽灰暗,质地变韧,肾盂扩张;梗阻 7 天组患肾体积进一步增大,呈半透明样改变,包膜张力明显增高,肾盂扩大,肾皮质如纸样薄。(2)HE 染色:正常对照组肾小球、肾小管清晰可见,排列有序,大小形态规则,结构完整,间质无炎性细胞浸润。实验组肾实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梗阻 3 天组肾小球无明显变化,集合管及远端肾小管轻度扩张,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样变性,间质内见局部炎细胞浸润;梗阻 5 天组可见肾小球、肾小管萎陷,结构紊乱,小管普遍扩张,上皮细胞萎缩,部分肾小球玻璃样变性,肾间质内大量单核、淋巴细胞弥漫浸润;梗阻 7 天组肾单位形态结构模糊,多数肾小球呈萎缩或玻璃样变性,小管结构不清,间质内肌成纤维细胞弥漫增生,并见少量成纤维细胞,残留部分肾小球周围见小管扩张呈球囊状。(3)免疫组化:?对照组及实验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均见 LN、MMP-3 蛋白表达,阴性对照肾组织中均未见阳性表达。?梗阻 3 天、5 天、7 天组与对照组比较,LN 的表达随梗阻时间延长强度增加,MMP-3 的表达则相反,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阻 3、5、7 天组与对照组比较,肾单位的萎缩随时间延长逐渐明显,二者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通过相关分析发现:LN 的表达与健存肾单位数呈负相关,与萎缩肾单位数呈正相关;MMP-3 的表达与健存肾单位数呈正相关,与萎缩肾单位数呈负相关,相关系数 r 检验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 结论:输尿管部分梗阻及健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均有 LN、MMP-3 表达;在梗阻性病变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表达强度与梗阻持续时间有关,其中 LN 的表达强度逐渐增强,MMP-3 则逐渐减弱,二者在肾间质纤维化的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LN、MMP-3的表达与肾单位的数目减少相关,可能参与了梗阻性肾病中肾单位萎缩的调节,并反应在蛋白表达水平上。(本文来源于《遵义医学院》期刊2015-05-01)
蔡勇[4](2014)在《输尿管部分梗阻对五指山小型猪肾脏功能及形态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输尿管部分结扎法建立五指山小型猪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PUUO)模型;测定输尿管部分梗阻后肾脏的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对梗阻肾的诊断价值和对梗阻肾功能的预测价值;观察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及梗阻解除后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及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变化规律,分析GFR、ERPF预测梗阻肾功能可恢复性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5头健康的10至12月龄五指山小型猪,雌雄不限。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单光子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SPECT)肾功能显像检查,测定肾孟的最大前后径(APD)、肾皮质厚度(RCT)、R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血流速度(EDV)、 GFR、ERPF等数据作为正常对照。然后随机选取9头五指山猪用输尿管部分结扎法制作左侧输尿管部分梗阻模型,梗阻成功的8头猪分别在梗阻后1、2、4周及梗阻解除后1、2、4周测定相应指标。另6头作假手术对照,术后1周后进行检查。根据测定值计算双侧肾脏动脉RI差值(△RJ)和双侧RI比率(RIR)。术后各时间点各指标结果均与术前正常对照值作比较以了解其变化规律。结果:假手术组手术前后各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输尿管部分梗阻后肾盂APD随梗阻时间延长进行性增加,而RCT则逐渐减少。梗阻1、2、4周的APD均显着高于正常对照值,而RCT在梗阻1、2、4周后显着小于术前正常对照值(P<0.01)。梗阻解除后,APD明显减小,与术前正常对照值无明显差异(p>0.05),RCT有略微升高,但仍显着低于正常对照值(p<0.01)。多普勒超声检查示梗阻后肾动脉及肾内动脉PSV及EDV均逐渐降低,梗阻后各时间点均显着低于术前正常对照值(P<0.01)。RI均逐渐增高,不同梗阻时间点肾动脉及肾内动脉的RI值均显着高于术前正常对照值(p<0.01)。梗阻解除恢复4周后,肾动脉及肾内动脉的RI值与正常对照值相当(P>0.05)。而PSV和EDV恢复缓慢,梗阻恢复4周后仍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若以RI≥0.7,△RI≥0.1, RIR≥1.10为标准判定梗阻,则肾动脉和肾内动脉RI诊断梗阻的总准确率分别为0、20.8%、66.7%和0、16.7%、29.2%。梗阻1、2、4周后,梗阻肾GFR显着低于正常对照值,其中第1周下降的幅度最大,达23.2%。梗阻解除后梗阻肾GFR有所上升,但与术前正常对照值仍有差异(p<0.01)。ERPF的变化趋势跟GFR一致。总肾GFR及ERPF与术前正常对照值相比一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采用输尿管部分结扎法可成功建立五指山小型猪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PUUO)模型。2.输尿管部分梗阻可引起梗阻肾脏血流速度明显减慢,PSV、EDV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可反应肾脏功能状态,对肾功能的评估有一定的意义。单纯依赖RI值来判断输尿管部分梗阻存在一定局限性,对比双侧肾脏RI值可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3.输尿管部分梗阻后GFR、ERPF降低以早期最为显着,梗阻解除后有所上升,梗阻期间右肾起到了较好的代偿作用。当梗阻肾GFR、ERPF下降至50%左右时,在梗阻解除后其功能能够得到较好恢复,但能否完全恢复尚需后续的实验研究。图19幅,表20个,参考文献52篇。(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4-05-01)
阎小挺,王东文,茹峰[5](2012)在《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后输尿管平滑肌细胞中M_3受体改变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定大鼠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PUUO)后输尿管平滑肌细胞中M3受体mRN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改变的规律,以探讨PUUO后输尿管平滑肌细胞中M3受体的作用。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8周PUUO组、16周PUUO组、8周对照组及16周对照组,每组各20只。两PUUO组(n=40)采用把大鼠输尿管左侧上1/2段埋入腰大肌做成PUUO的大鼠模型,两对照组(n=40)只游离左侧输尿管。模型制作成功后于8周和16周时取出输尿管,分别用RT-PCR检测输尿管平滑肌M3受体mRNA的含量,Western-blotting检测输尿管平滑肌M3受体蛋白的含量。结果 RT-PCR结果示:M3受体mRNA的表达8周PUUO组高于8周对照组(55.16±3.94)vs(36.48±3.87),16周PUUO组低于16周对照组(19.37±3.70)vs(37.39±3.65),8周PUUO组高于16周PUU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estern-blotting结果示:M3受体蛋白的表达8周PUUO组高于8周对照组(27.13±1.77)vs(21.36±2.69),16周PUUO组低于16周对照组(19.41±1.37)vs(23.43±1.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周对照组与16周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阻8周时大鼠输尿管平滑肌中M3受体的生物合成上调,梗阻至16周时输尿管平滑肌中M3受体生物合成下调,为后续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做了更进一步的铺垫。(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2年29期)
张雪峰,王东文,茹峰,尹楠,孙飞达[6](2012)在《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对大鼠肾盂平滑肌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定大鼠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后肾盂平滑肌功能的改变。方法 80只雄性Wistar大鼠,其中40只作为对照组,另外40只大鼠建立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的动物模型作为实验组。模型建立成功后,分别于8周和16周分离取出肾盂进行离体肌条实验,测定肌条的收缩频率和收缩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8周时肾盂平滑肌收缩频率和收缩力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16周时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对照组8周和16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8周高于16周(P<0.05)。结论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早期可能由于代偿作用,肾盂平滑肌自主收缩频率和收缩力均增加,但在晚期可能失去了代偿作用,肾盂平滑肌自主收缩频率和收缩力均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2年18期)
阎小挺[7](2012)在《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后输尿管平滑肌细胞中M_3受体改变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定大鼠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后输尿管平滑肌细胞中M3受体mRN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改变的规律,以探讨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后输尿管平滑肌细胞中M3受体的作用。方法:Wistar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8周PUUO组20只;16周PUUO组20只;在实验的相同时间段设立对照组各20只。PUUO组采用把大鼠输尿管左侧上12段埋入腰大肌并简单缝合肌肉边缘做成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的大鼠模型,对照组则只游离左侧输尿管以给予相同的刺激和生理环境。模型成功后于8周和16周时处死大鼠分离输尿管;分别用RT-PCR检测输尿管平滑肌M3受体mRNA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输尿管平滑肌M3受体蛋白的含量。各组间数据的比较采用统计学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处理,以α=0.05为标准。结果:RT-PCR结果示:实验组大鼠M3受体mRNA的表达在输尿管不完全梗阻的8周时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5.16±3.94VS36.48±3.87(P<0.05);16周时低于对照组19.37±3.70VS37.39±3.65(P<0.05),8周实验组高于16周实验组(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示:实验组大鼠M3受体蛋白的表达在不完全梗阻的8周时高于对照组,27.13±1.77VS21.36±2.69(P<0.05);16周时低于对照组19.41±1.37VS23.43±1.58(P<0.05)。8周对照组与16周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阻8周时大鼠输尿管平滑肌中M3受体的生物合成上调,梗阻至16周时输尿管平滑肌中M3受体生物合成下调,为PUUO梗阻早期平滑肌收缩力增强,后期收缩力减弱的动力学改变提供了分子学基础。(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2-05-30)
张雪峰[8](2012)在《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后肾盂平滑肌功能及其超微结构改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后大鼠肾盂平滑肌功能及其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进行测定。方法:取8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00±20g,随机分为8周实验组、16周实验组、8周对照组、16周对照组,每组20只。对照组仅分离左侧输尿管,将实验组大鼠左侧输尿管上1/2段分离后,包埋入同侧腰大肌,建立PUUO模型。造模完成后,分别于第8周和第16周分离取出肾盂,测定肾盂平滑肌的收缩频率和收缩力,将肾盂组织固定、包埋、切片、脱水、封片干燥后,置于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对肾盂平滑肌细胞中线粒体结构的改变进行观察。结果:(1)8周实验组肾盂平滑肌收缩频率和收缩力分别为9.68±3.24次/30秒,0.45±0.13g;8周对照组肾盂平滑肌收缩频率和收缩力分别为8.47±2.19次/30秒,0.24±0.10g。16周实验组肾盂平滑肌收缩频率和收缩力分别为7.32±1.56次/30秒,0.13±0.05g;16周对照组肾盂平滑肌收缩频率和收缩力分别为次8.29±2.26次/30秒,0.22±0.09g.(2)实验结果表明,8周时,实验组肾盂平滑肌收缩频率、收缩力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16周时,实验组肾盂平滑肌收缩频率、收缩力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8周与16周相比,收缩频率、收缩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实验组与16周实验组收缩频率、收缩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高于16周。(3)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早期肾盂平滑肌细胞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多,结构基本完整,但梗阻晚期线粒体肿胀、空泡化,数量减少。结论:在输尿管部分梗阻早期,肾盂平滑肌收缩功能增强,处于代偿表现;在输尿管部分梗阻晚期,肾盂平滑肌收缩功能降低,处于失代偿表现。(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2-04-02)
朱少杰[9](2012)在《血清CystatinC、β2-MG、UA在兔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性肾病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兔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模型(PUUO),探讨梗阻后不同时期联合测定血清Cys C、β2-MG、UA在肾积水肾功能损害的诊断、治疗和恢复中的应用价值。同时观察梗阻后不同时期肾组织的病理特点,为临床上及时使用干预肾脏纤维化的药物及手术解除梗阻的时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新西兰雄性大白兔50只,对照组10只,对照组只进行输尿管游离;实验组按术后1周、2周、4周、8周分为4组,每组10只,用输尿管套管法建立PUUO模型。按实验设定的不同时间段检测兔血清Cys C、β2-MG、UA。以核素肾动态显像测得的肾小球滤过滤(GFR)为标准,根据上述检测结果比较Cys C、β2-MG、UA与GFR的相关性。各组大白兔在完成核素肾动态显像两天后处死,取其肾脏,光镜观察病理变化。结果:①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各项检测指标逐渐增加,PUUO模型的兔血清CysC、β2-MG、UA在输尿管部分梗阻后1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阻后2周、4周、8周不同时间点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②血清Cys C、β2-MG、UA与GFR存在着显着相关关系,且均呈负相关。③肾脏病理检测显示:在梗阻早期,即梗阻第1周,肾小管轻度扩张,肾间质水肿不明显,间质内少量炎症细胞侵润,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为主;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上述表现逐渐加重,肾小管进一步扩张;至第8周时,炎性细胞减少,间质内代之以成纤维细胞为主,最终发展为肾小球硬化及肾间质纤维化。结论:①血清Cys C、β2-MG、UA是反映GFR较理想的血清标志物,对肾积水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判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②动态观察上述指标可用于指导临床上肾积水肾功能损害程度的诊断、治疗和恢复情况;③肾脏病理学检查能及时发现肾纤维化,为及时使用干预肾脏纤维化的药物和手术解除梗阻的时机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2-03-17)
张岳阳[10](2011)在《他达拉非对输尿管部分梗阻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Urol Int,2009,83(1):75-79.本研究旨在研究他达拉非对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PUUO)的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的影响。12只新西兰家兔被分成两组后均接受基线时的超声检查(USG)。(本文来源于《中华男科学杂志》期刊2011年08期)
输尿管部分梗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兔输尿管部分梗阻后基础肾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30只成年健康日本大耳白兔分为对照组6只和梗阻组24只。采用套管法制作右输尿管部分梗阻模型,据梗阻时间均分为4组,即梗阻7、14、28和56 d组。以肾动态显像测量各组肾小球滤过率(GFR),分析其肾功能与梗阻时间的关系,并观察健侧肾脏功能的变化。结果:(1)对照组双肾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5,P=0.894);梗阻组右肾GFR均低于左肾(P<0.05)。(2)右肾GFR比较,梗阻7 d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66,P=0.001),梗阻7、14、28、56 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左肾GFR比较,对照组、梗阻7、14、28、56 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后,梗阻肾脏的功能呈现先期大幅度下降之后趋于稳定的变化特征,健侧肾脏的基础肾功能未见代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输尿管部分梗阻论文参考文献
[1].韩建强,刘永东,李俊峰,沈刚,严庆涛.大鼠可复性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中CTGF表达的研究[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7
[2].汪长银,杨奇盛,高纯,买买提,李顺.实验兔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后基础状态下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变化特点[J].实用医学杂志.2016
[3].胡洺瑀.输尿管部分梗阻不同时段肾小管上皮细胞Laminin、MMP-3表达及肾单位变化的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5
[4].蔡勇.输尿管部分梗阻对五指山小型猪肾脏功能及形态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4
[5].阎小挺,王东文,茹峰.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后输尿管平滑肌细胞中M_3受体改变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
[6].张雪峰,王东文,茹峰,尹楠,孙飞达.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对大鼠肾盂平滑肌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
[7].阎小挺.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后输尿管平滑肌细胞中M_3受体改变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
[8].张雪峰.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后肾盂平滑肌功能及其超微结构改变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
[9].朱少杰.血清CystatinC、β2-MG、UA在兔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性肾病中的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12
[10].张岳阳.他达拉非对输尿管部分梗阻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的影响[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