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博格·巴赫曼短篇小说集《同声》中的生存危机

英格博格·巴赫曼短篇小说集《同声》中的生存危机

论文摘要

英格博格·巴赫曼是奥地利当代最负盛誉的女作家之一,她首先以诗歌创作蜚声文坛,之后又相继尝试了短篇小说、小歌剧、广播剧、长篇小说等多种作品门类。其中,对人生的反思、对社会的批判和深沉压抑的情绪始终不难窥见。而巴赫曼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短篇小说集《同声》,既是她一生创作理念的延续,也有颠覆以往作品的改变。尽管在评论界褒贬不一,研究小说集《同声》对理解巴赫曼晚年的“死亡方式”小说系列,及其创作思想和人生态度的转变,都极富意义。“生存危机”这一文学主题贯穿于巴赫曼各个时期的各种作品。从早期作品中对战争及战后社会的反思,到学习时期对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的研究,再到成名后对父权社会中女性生存状况的关注,巴赫曼不断更新着她对人类生存现状的理解。《同声》中的五篇小说再次集中体现了作者对人类共同的生存危机的思考,但与之前鲜明的批判或立场明确的女性主义不同,作者一改以往沉重的口吻和主观性的叙述方式,着眼于几个普通女性的生存困境:同声译员娜嘉在语言的洪流中迷失了自我;碧阿特里克斯沉溺于自己孤闭的境况,以此来麻痹自己、逃避现实;米兰达不堪忍受现实世界的种种丑陋和残酷而投身于自己想象中的美好世界,在幻想与真实的对抗中她的爱情也以荒诞的结局告终;约尔丹家的两名女性默默忍受着来自儿子和丈夫的无声暴力;年近中年的伊丽莎白尽管是职场的宠儿,仍在这个男性主导的世界中消磨了热情,不得不承受男性在工作和爱情中对自己的剥削和利用。本论文以巴赫曼对“生存危机”这一主题的认识为基础,主要采用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从女性所面临的存在危机、语言危机、身份危机和健康危机这四方面入手,对巴赫曼小说中表现的多层次的生存危机进行阐述,从而发掘作者在最后一段人生历程中对这一命题的理解。

论文目录

  • Danksagung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1. Einleitung
  • 1.1 Motivation und Zielsetzung
  • 1.2 Forschungsstand und Forschungsmethode
  • 2. Theoretische Grundlage
  • 2.1 Zum Begriff existenzielle Krise“
  • 2.2 Existenzielle Krise als literarische Thematik
  • 2.3 Bachmanns Erl uterung über existenzielle Krise
  • 3. Ingeborg Bachmann
  • 3.1 Leben und Werk
  • 3.2 Existenzielle Krise als Thematik in früheren Werken Bachmanns
  • 4. Der Erz hlband ”Simultan“
  • 4.1 Entstehungsgeschichte
  • 4.2 Die Wienerinnen“
  • 4.3 Rezeption
  • 5. Vielschichtigkeit der existenziellen Krise im Erz hlband Simultan“
  • 5.1 Existenzielle Krisen der Frauen
  • 5.1.1 Gescheiterte Liebe
  • 5.1.1.1 Aufl sung des Liebeskonzepts in Drei Wege zum See“
  • 5.1.1.2 Ungleiche Liebe in Das Gebell“
  • 5.1.1.3 Liebesillusion in Ihr glücklichen Augen“
  • 5.1.2 Gewalt in der Familie in Das Gebell“
  • 5.1.3 Einschr nkung im Berufsleben in den Simultan-Erz hlungen
  • 5.2 Sprachkrise
  • 5.2.1 Bachmanns Verst ndnis für Sprache
  • 5.2.2 Sprachlosigkeit und Mehrsprachigkeit
  • 5.2.3 Sprachkrise in Simultan“
  • 5.2.3.1 Sprachkrise und Heimatlosigkeit
  • 5.2.3.2 Sprachkrise und Identit tsverlust
  • 5.2.3.3 Simultaneit t verschiedener Sprachformen
  • 5.3 Identit tsverlust in Simultan“
  • 5.4 Krankheit als Niederschlag der existenziellen Krise
  • 5.4.1 Verweigerung der Wirklichkeit in Ihr glücklichen Augen“
  • 5.4.2 Isolierung von der Gesellschaft in Probleme Probleme“
  • 5.4.3 Wahn und Lügen in Das Gebell“
  • 6. überlebensarten im Simultan-Band
  • 7. Schlusswort
  • Literaturverzeichnis
  • 相关论文文献

    • [1].轻盈之笔再现沉重之史——巴赫曼奖作品《可能叫埃斯特尔》述评[J]. 外国文学动态 2014(01)
    • [2].内心之钟:大屠杀历史背景下的爱情与诗歌——评巴赫曼和策兰通信集《心的岁月》[J]. 外国文学动态 2011(06)
    • [3].巴赫曼奖揭晓[J]. 世界文学 2015(05)
    • [4].爱情即作品——论英·巴赫曼对保罗·策兰的引用[J].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2015(05)
    • [5].幸福的界限——读英格博格·巴赫曼的两篇短篇小说所想[J]. 青年作家 2013(02)
    • [6].米歇尔·巴赫曼“茶党女王”[J]. 三月风 2011(03)
    • [7].心的岁月(选译)——巴赫曼、策兰书信集[J]. 世界文学 2009(05)
    • [8].玛·哈德拉普获巴赫曼奖[J]. 世界文学 2011(05)
    • [9].对《马利纳》的一种解读[J]. 世界文学 2009(02)
    • [10].第34届巴赫曼文学奖揭晓[J]. 世界文学 2010(05)
    • [11].巴赫曼《战争日记》出版[J]. 世界文学 2010(04)
    • [12].2008年度英格博格·巴赫曼奖揭晓[J]. 世界文学 2008(05)
    • [13].2013年度巴赫曼奖揭晓[J]. 世界文学 2013(05)
    • [14].约翰·巴赫曼的“一元发生论”及其对创造论的强化[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05)
    • [15].2014年度巴赫曼奖揭晓[J]. 世界文学 2014(05)
    • [16].一个文学奖项的命运——第37届英葛伯格·巴赫曼奖略谈[J]. 译林 2013(06)
    • [17].心的岁月——巴赫曼、策兰书信集[J]. 散文选刊 2009(12)
    • [18].巴赫曼文学创作中的历史意识[J]. 译林 2009(02)
    • [19].黑夜发明了我们的心——评《心的岁月:策兰、巴赫曼书信集》[J]. 中国图书评论 2013(10)
    • [20].读巴赫曼[J]. 黄河之声 2012(19)
    • [21].奥斯维辛之后,爱情是可能的吗[J]. 齐鲁周刊 2016(29)
    • [22].“嘴唇曾经知道”[J]. 山花 2012(21)
    • [23].巴赫曼的哲学对话[J]. 外语教学 2011(04)
    • [24].作为救赎的音乐——以歌剧《洪堡亲王》的脚本创作为例解读英·巴赫曼的音乐诗学[J].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2017(06)
    • [25].“文学是幻想”——解读巴赫曼的长篇小说《马利纳》[J]. 山花 2014(06)
    • [26].同声世界 异化人生——解读巴赫曼小说集《同声》女权意识下的社会评判[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2(03)
    • [27].往事悠悠七十载——评2011年巴赫曼文学奖获奖作品《围困中》[J]. 外国文学动态 2013(02)
    • [28].私人映画室[J]. 世界电影之窗 2010(05)
    • [29].往事悠悠七十载——谈2011年巴赫曼文学奖获奖作品选章《围困中》[J]. 外国文学动态 2012(01)
    • [30].英格博格·巴赫曼小说二题[J]. 四川文学 2015(18)

    标签:;  ;  ;  ;  ;  

    英格博格·巴赫曼短篇小说集《同声》中的生存危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