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实施多元化还是专业化经营是关系企业未来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到目前为止,多元化经营已成为我国企业的普遍战略选择。就企业的主营业务是否涉及多个不同行业作为判断企业是否采取多元化经营的标准,仅从上市公司看,2002年在可以获得比较准确的分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信息的1125家上市公司中,有63.65%的企业其主营业务收入涉及到了多个行业。截止2006年底,这一比率上升到了近80%。当前,中国企业多元化经营仍旧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多元化经营成为了学术界与实业界关注的一大焦点。在国内外关于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相关研究中,一直存在着多元化经营究竟引起企业溢价还是折价的争议。我国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中,其经营绩效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在此期间曾经出现了由于多元化经营而彻底失败的巨人集团的典型案例,同时也涌现出一批诸如海尔、联想等在多元化经营中表现突出的集团企业。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着多元化企业的经营绩效,从而最终引发企业的溢价与折价,这是当前备受我国学术界与实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回顾美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发展历程,伴随着美国多元化兼并、收购浪潮的高涨,西方学者提出的内部资本市场相关理论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学者们试图通过内部资本市场的相关概念对企业多元化产生溢价与折价的现象进行解释,并为提高多元化企业的经营绩效寻求出路。当前,我国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尚处于发展的初期,美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发展历程,能够为我国企业的多元化发展道路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与经验。同时,内部资本市场的相关理论在认识与解释当前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绩效的相关问题方面,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运用内部资本市场的相关理论,对我国多元化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构建与运行进行认识、分析与解释;并通过对多元化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概念的界定、特征的分析以及运行机制的阐释,为我国多元化企业有效内部资本市场的构建,企业内部资金配置效率的改善,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思路。在研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过程中,作者发现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对多元化企业与内部资本市场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导致了在多元化经营与内部资本市场本质认识上的一些偏差。例如,现今有不少实业界的人士将多元化企业与企业集团简单等同;将在多元化企业中构建内部资本市场简单理解为在企业内部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这些误解导致了一些原本有价值的理论无法为企业的现实经营提供应有的指导。由此,本文结合我国多元化企业经营的现状,以及对多元化经营等相关问题认识上存在的偏差,对“多元化企业”与“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与“资金集中管理”等存在区别与联系的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力图为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提供清晰、准确地概念指导,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多元化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构建与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展开进一步的阐述。本文首先通过归纳、整理国内外有关多元化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相关研究文献,对内部资本市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了内部资本市场是企业总部通过价格机制与行政机制的有效结合,在企业各部门之间分配资金的一种机制。本文提出的该定义对我国学术界关于内部资本市场是通过权威对资源进行配置的观点提出了异议,揭示出了有效的内部资本市场应当存在着与外部资本市场在本质上相同的资金分配机制,两者的根本区别是在于“价格”与“行政”这两大力量的相互作用会在企业内部与外部资本市场中产生不同的表现。同时,本文在内部资本市场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总结出了适应于我国多元化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三大主要特征,即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性特征、内部资本市场的信息——决策机制特征、内部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功能特征。在此基础之上,本文通过将我国多元化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特征与有效内部资本市场的特征进行对比,提出了我国大多数多元化企业还仅仅处于对资金集中管理的层次,并没有构建起真正意义上的内部资本市场,因此无法通过发挥内部资本市场在多元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为了进一步为我国众多缺失内部资本市场的多元化企业在内部资金配置决策方面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两部门的多元化企业模型来具体阐释内部资本市场的形成、运行机理、有效性的发挥等相关问题。同时参考学术界提出的“内部资本市场无效假说”,结合文中构建的两部门多元化企业模型,具体分析与归纳了可能影响多元化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即信息不对称、管理层激励机制、管理层代理问题。本文试图依照通过减少或消除影响内部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因素,从而提高其资源配置有效性的逻辑,来提出相关的策略与办法。基于此,本文采用了案例设计的方法,在两部门多元化经营企业的简单模型中,通过案例的设计来具体、清晰地阐释在一个资金有限的多元化企业中,拥有投资项目的各分部是如何通过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来竞争有限的资金,以及内部资本市场在各分部间进行资金配置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其有效性。在阐述该问题的过程中,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内部资本市场如何通过引入价格机制来增进自身的资金配置效率。为此,作者采取了对比研究的方法,在相同假设的前提下,分别在引入与未引入价格机制的内部资本市场中对企业内部资金进行配置,通过展示具有差异的资金配置效率,从而得出通过在我国多元化企业内部资本市场中引入价格机制,实现价格与权威配置的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内部资本市场的资金配置有效性,从而提高多元化企业的经营绩效。本文的主要贡献首先在于对有关企业多元化经营与内部资本市场存在的认识偏差进行了梳理与纠正,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概念进行了重新的界定。这为实业界提供了更为准确与清晰的相关概念指导,同时也为我国多元化经营与内部资本市场相关理论的发展提供概念基础。其次,本文将西方的内部资本市场理论与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现状相结合,通过将我国多元化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特征与有效内部资本市场特征的对比分析,指出我国大多数多元化企业内部并没有构建起真正意义上的内部资本市场,提出了“内部资本市场缺失”是当前我国多元化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学术界对于多元化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其中不少是照搬西方学术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在我国企业中寻找样本进行的类似研究,忽略了我国多元化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其内部资本市场的特性,因此本文作者认为这样的研究是缺乏现实依据的。由此,本文针对我国多元化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缺失”的现状,认为当前在多元化企业内部资本市场问题上最为迫切、有效的研究应当是提出相关的理论帮助企业对内部资本市场形成理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有效的内部资本市场,发挥其对内部资金配置的效率,从而提高多元化企业的绩效。而这正是本文的写作目之所在。最后,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通过模型的构建来对相关的概念与理论进行阐释,并且通过案例的设计对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机理与资源的配置机制进行具体、形象的阐释。同时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清晰地阐释出价格机制的引入对提高我国多元化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资金配置效率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