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杰(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天津西青300387)
摘要:本文旨在论述学生写作要有情、意、真,在课堂中教师应当遵循新派作文的教学理念,从调动情感、发散思维、锤炼语言等方面引领学生自由写作,让学生放开手脚,敢于想象,冲破传统写作思维的桎梏,大大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让学生掌握有效写作的方法、技巧,进而达到高效、优质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新派作文;情感;意趣、真实
中图分类号:G658.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715(2018)04-0140-01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各级教师的一大“疑难杂症”,从基础教育开始,作文就成为学生和教师在语文学习上的“痛病”,对于学生来说,写文难、文难写、难写文,于教师而言则是,教写难、写难教、难教写。为了给语文教师和学生们对症下药、排忧解难,在广西省,一群教育教学专家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创作出了一套完整的写作教学理论,即新派作文,这一创举的提出并实施,让苦于在作文教学中摸索的语文教师找到了前行的方向。“新派作文”通过将“情感、思维、语言三位一体”紧密联系,教授学生用情感去发现、体会和运用语言,使学生愿写、会写、有东西可写、写得好,从而在实现快速写作的同时体验写作的快乐。笔者想就新派作文的精髓来谈谈如何让学生的写作有情感之抒发、兴趣之盎然、文笔之真实。
一、言由心生,情由感发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新派作文也总结出“真情、痴情、激情、煽情”的四情理论,并给出了在写作中各种情感所运用的策略和方法。笔者认为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或是口语交际,乃至艺术、美学都需要有情感的灌注。让学生带着“情”去创作,应用到教学中实属不易,笔者认为作文写作的主体虽是学生,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但倘若二者在教学中都怀着激情去交流,那么学生就自然而然在教师的带动下情感油然而发。首先教师要对学生作文的话题表现出真情,接着教师通过与学生真诚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唤醒对作文话题的真实体验与感受。如以父亲(母亲)为主题写作一篇文章,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生平经历,向学生讲述自己与父亲(母亲)之间的感人的事例,以此来唤起学生与父母之间的生活点滴,这样就有了煽情,至于如何文笔横溢,可以借助所学的《背影》一文,让学生通过仿句的形式来进行句式练习。此外,痴情是教师和学生对待作文的重要态度,教师以其自身热爱工作的态度带动学生对作文的痴情(是我要写、我想写、我渴求写)。文章不是无情物,写文章的人由于感情激动而写出文章,所以作文应当是学生自己内心的情感抒发,作文不单只有快乐的表达,悲伤、痛苦、愤怒的倾吐也未尝不可!教师不应局限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内心真挚情感的表达,古人尚可用诗词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悲愤之情,我们的中学生情感丰富,纯真可爱,所以作文教学应以真情至上。
二、意趣盎然,妙笔横生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超过责任感”在作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就要费劲脑汁激发学生的学作兴趣。新派作文提出情感、思维、语言三位一体的教学法,用情感突破思维—语言的二元体系,这种思维导图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能帮助学生发散和整理思维,从生活中积累素材,调动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设疑激趣是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的“常客”,为了千方百计的激发学生的意趣,可以就近取材,在作文课开始前,教师可以构思一个与写作主题相关的,并能吸引学生注意的话题,待时机成熟,便可引入正文。除了这种传统的方法之外,笔者认为新派作文思维导图的方法十分值得借鉴,并且已经在广西部分学校收获颇丰,但目前这种教学方法还没有在全国范围的中小学中实施,所以作为一种新颖的写作方式势必会吸引学生的兴趣。思维导图方法主要是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写作的主题,由教师带领学生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向外扩散,如以“景”这一主题为例让学生展开联想,那么学生习惯性的就会想到四季、天气、自然景、人文景,这就属于最于最基本的思维发散,接着可以引导学生从人、事、物等方面进行联想,“人”可以联想到行人、伙伴、家人;“事”发散出春游、旅行、散步;“物”发散出山川、河流、宫殿。这样一来有了思路的导向,篇章结构就能构建起来了,学生就能发散出比原来更多的思维,兴趣自然而然地就建立了起来,通过各种方法去触发学生的意趣,使学生享受写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修辞立诚,行文真实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里的“文质彬彬”是要求文章的形式和内容要配合适当。那么如何做到言语真实与形式统一呢?笔者认为写作素材的真实绝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以及优美的辞章语段,一定是建立在丰富的思想资源基础之上的,至于资源从何而来,这就要回归到生活本真上去了。课标中强调“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与他人交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写下自己认为有趣的事......”。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经历各种复杂境遇,体验各种人生况味,从而把握生活的本质,领悟人生的真谛,写出的文章才不是无病呻吟,才不矫情,不造作,才有真情实感。具体到学校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多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通过调查、访问、参观、郊游等开拓视野,丰富审美体验,校内可以组织读书会、朗读会、演讲会、辩论赛等锻炼学生的语言逻辑表达能力。此外借鉴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正强化理论,学生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创造精神”,教师应该珍惜和鼓励,珍惜学生的敢于说真话,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善于倾听学生们的想法和意见,站在公正的立场看待学生,不断改进教学的方法,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总之,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要搭建学生、生活、作文三者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读懂生活中的精彩,做到写作时言由心生,一吐为快,真正学会写作。
参考文献:
[1]周仕兴.新派作文究竟新在哪里[N].光明日报,2017-09-20(007).
[2]陆云,袁刚.广西中小学新派作文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广西教育,2017(36):40-46.
[3]莫晓雪.用“新派作文”激发学生的兴趣[J].广西教育,2016(33):61-62.
[4]曹祥芹.《文章学与语文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06-01:231-298.